摘要:《变形记》通过描写小人物格里高尔奇特而悲惨的变形经历,表现了西方现代人在家庭和社会双重压迫下的恶劣生活处境,这种写法为魔幻现实主义做出了尝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甲虫”意象的选择不但具有深刻的文学意蕴,也包含着理智的寓意,体现着当时的社会意义、作者的亲身体验和人物的命运内涵,揭示了现代西方社会人的普遍异化现象。
关键词:《变形记》 甲虫 意象
引言
文学创作中的魔幻现实主义和荒诞派是西方20世纪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重要流派,吸引着大量的读者为之着迷,他们在充满魔力的字里行间探索着大师们对人性精神与主观世界的批判,这些充满现实主义的文字和荒诞古怪的情节描绘了扭曲的人性本能和无意识的主观感受,对文学创作影响深远。他们对现实的批判和不断创新的写法开拓着文学创作的疆界,通过随处可见的反思加深了读者对人性和心灵的理解。
奥利地作家弗兰茨·卡夫卡的短篇小说《变形记》可以说是20世纪魔幻现实主义流派的代表作之一。小说讲述了一位旅行推销员格里高尔·萨姆沙,他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承担着照顾父母妹妹的重任。但是,忽然有一天早晨从梦中醒来,他变成了一只甲虫,有了虫的特性,喜欢爬行并吃发霉变质的食物,然而仍有着人的心理和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他受到了家人的冷酷对待,最终在病痛和饥饿中孤独死去。卡夫卡用“甲虫”这一荒诞奇异的意象变形表现了小人物的悲惨命运,用现实的写法描写了个人在家庭和社会双重压迫下的恶劣生活。这种异化的写法有着深刻的象征含义,为魔幻现实主义写作作出了尝试,在整个西方变形文学创作中有着不可代替的地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作者为何会选择“甲虫”作为主人公的异化,也是有着特殊的含义和深刻的创作心理,体现着当时的社会含义、人物的象征意义和作者本身的生活体验。
一、“甲虫”的社会涵义
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一些思维敏锐的艺术家开始批判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认为人类文明社会秩序已崩塌,现代人受到了现实社会的摧残,人性受到物质的压迫变得冷酷,人际关系也变得冷漠残忍。奥地利著名学者海因茨·波里策曾指出“弗兰茨·卡夫卡的作品是欧洲危机令人信服的自我表白”,《变形记》深刻地分析了现代西方人面临的严重的现实危机。在新旧文化价值的体系交换阶段,新的文化体系已崩溃,现代西方人在日益强大的物质负担压迫下,失去了自我的精神乐园,对自我认识和价值都产生了深深的怀疑,人性和人际关系都在物质的压迫下扭曲变形。《变形记》通过人物外形的异化表现了这种深刻的危机,甲虫的意象包括了“封闭”“价值缺失”“弱势”“负重”“无所皈依”等内涵,呈现了西方人的现实生存困境,然而现代西方人的可悲之处更在于即使变形也不能使他们摆脱这种被压迫、被排斥的处境,反而更加陷入无所皈依的可悲境地。所以,“甲虫”可以说是现代西方人最生动形象最能表现内涵的意象象征。
二、“甲虫”的象征意义
通过小说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拼凑出这只甲虫大概的形象:它的身躯特别宽大,宽到挤不进半开的门,也不能完全藏在沙发底下;有着长长的触角,眼睛微凸,有着坚硬的外壳,肚子上分成很多硬片,还布满了白色小斑点;有着在墙壁和天花板上交错爬行的习惯;没有牙齿,不喜欢新鲜事物,反而喜欢吃腐烂变质的蔬菜。正是这些“甲虫”的生理特性与主人公格里高尔的现实命运相符合,使之变形为“甲虫”成了必然。
(一)弱势的特性
甲虫在地球上已存活了3.5亿多年,是生物进化链上一种古老的物种,它个体纤弱、群居众多。在人类的眼中,甲虫是弱小的、无足轻重的,可以随意欺凌灭杀的低等昆虫。《变形记》的主人公格里高尔作为一个小职员,社会地位低下,在公司经常会受到上司主管、秘书等高等管理人员的欺负,无法保护自己的权益,他和甲虫一样处于任人欺辱的境地。文中有描写到他变形后的心理活动,可以知道他原本也一直渴望有一天可以摆脱掉自己身上的沉重负担,可以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变形为一只甲虫可以说是部分实现了他的潜在愿望。然而悲剧的是,格里高尔照顾着他的家人,他的家人却不能忍受照顾他,在他失去了工作能力,不能为家庭带来经济来源之后,家人便开始厌弃甚至伤害他,无情地抛弃了他。
小说中甲虫的细腿不仅有弱势的象征意义,也有一些特殊含义。格里高尔醒来后发现自己变成了巨大的甲虫,“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这些细小并且无法控制的小腿痛苦不停地挥动,正象征了格里高尔常年奔波的工作、现实生活中老板同事的欺辱、家人的漠不关心,这些无数细小琐碎的折磨是他不能选择又无法控制的,不断地侵扰并摧残着他的精神和心灵,直到某一天从不安的梦境中醒来,他变成了一只甲虫。而从更深刻的含义上,这些细小的腿又好像资本家工厂里麻木、疲劳、不停工作的工人,在整个社会环境下不断重复僵化的生活和工作,这也是现实主义文学中批判的一个缩影。
(二)负重与封闭的特性
甲虫扁圆的硬壳象征了主人公格里高尔要承担的工作和家庭双重的压力。他负担着一家人的经济生活,还要偿还父亲欠公司的巨额债款,又要为妹妹读音乐学院筹集高额的学费,每天谨小慎微地工作,还不能辞职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且一干也许得五六年,严重的生活压力让他在睡梦中都无法放松,深感焦虑。这种压力大而又艰难的生活使格里高尔如同一只甲虫背负硬壳艰难爬行,这层硬壳带给他沉重的压力,是“负重”的一种象征。
格里高尔作为旅行推销员常年在外奔波,和其他的推销员几乎没有共同语言,和他的家人也没有感情交流。他善良、忠厚,整日被上司主管压迫却为了生活逆来顺受,封闭在自己的世界中,好像甲虫躲在厚重的壳中生活,这层壳既是他自我保护的屏障,也使他与外面世界相隔绝。
卡夫卡选择“甲虫”这一意象来使主人公变形,赋予了他甲虫的外形和生理习性,却没有给他飞翔的能力。甲虫在生物界具有高超的飞翔能力,使它在觅食、避敌、求偶等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这也是其种群繁殖众多的重要原因。但是主人公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却不具备飞翔能力,原本心中渴望的自由、不受公司摆布的生活变得愈加可悲。他只能爬行,不能逃离封闭的卧室,也不能逃避来自人类的攻击和伤害。这种甲虫的处境正像格里高尔变形之前的生活,为了养家糊口拼命工作,从不为自己考虑,没有自我,不懂得争取自己的自由、意志、权利和尊严,不能支配自己的命运,似乎只是工作机器,家人的经济来源。
(三)孤独和无归属感
甲虫喜好孤独的生活,很少能在同一窝里有两三只住在一起,格里高尔也是孤独的。对于周围的人来说他只是赚钱机器,公司只是奴役他奔走赚钱,家人也只是把他当作获取经济来源的工具,他已渐渐丧失了人性本能的尊严和情感表达,他的话别人不再关心,心思也没人愿意去明白。在变形之后,他被囚禁在自己的卧室里,彻底与外界隔绝,直到孤独地死去。
变形后的格里高尔在形态和生理习性中与甲虫一样,却不能飞行。人类经常用飞行来作为自由的象征,格里高尔不具有飞行能力说明他还是处于不自由的生存状态。这种差异性的赋予说明,格里高尔虽然已变形为甲虫,不再是人类,但是也不能属于甲虫世界。他虽然形态上和甲虫没有太大差异,但是没有翅膀不能飞行,又有着人类的情感、思维和心理,自己心理上也不会认同甲虫身份,所以,无论是在甲虫世界还是人类的世界,格里高尔都不能得到认同,没有归属感。
三、作者的生活体验
弗兰茨·卡夫卡在西方现代文学史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被誉为西方现代派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生前在德国文坛上默默无闻,死后却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赢得世人惊服。卡夫卡曾经在他的作品中提到,他的父亲会不顾他的感受,对他为数不多的好朋友污蔑诋毁、破口大骂,甚至把他的朋友比作虫子。这种对自己朋友的贬低是对卡夫卡心灵的一种打击,好像把他也看做了“虫”,这应该是为《变形记》“甲虫”的意象选择埋下了种子。
在父亲的逼迫下,卡夫卡每天要去两个地方工作,这严重影响着他的文学创作,也消耗着他的身体和精神健康。同样在作品中,卡夫卡也曾将自己比喻为“虫”向父亲控诉,曾经非常想逃离父亲的控制,可以自由地进行写作和干其他事情,但这样一定会受到父亲的反感和惩罚。这种状况让卡夫卡自比成一条虫子,尾部被踩住,前半部却拼命挣脱,向自由蠕动。这一点来说,主人公格力高尔身上也带着作者自己的影子。
这些与“虫”关联的生活体验都积存在卡夫卡的心中,影响着他的内心世界,他只有通过文学创作来进行排解,在他的早期作品如《乡村婚事》中,拉班主动变成了甲虫来逃避现实,寻求安逸,这时候他就已经开始了“甲虫”的意象选择,也为《变形记》中“甲虫”的意象选择提供了可能性。
结语
《变形记》用看似荒诞不经、扭曲离奇的写作手法诉说着作者内心的生活理想,“甲虫”的意象内涵丰富、具有独创性,最能显示出格里高尔所承受的生活状态和精神压力,不但具有深刻的文学意蕴,又包含着理智的寓意。从语言艺术的角度来说,《变形记》用夸张的手法刻画了人变成虫之后所遭受的种种人世变化,开启了现代派文学的大门,通过构建多义性的“甲虫”意象,用新奇荒谬的文学构思,将写实与悖于常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反映出人情和亲情的冷漠,及当时社会在经历变革之后在人心里留下的痛苦回忆,揭示了现代西方社会人的普遍异化现象。语
参考文献
[1]王韬,隋欣.浅谈卡夫卡《变形记》的艺术内涵[J].艺术研究,2015(01).
[2]史永霞.解析《变形记》中的甲虫意象[J].电影评介,2008(24).
[3]桑晓飞,薛翻,张丽波等.浅谈《变形记》的“甲虫”意象的选择[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7).
[4]陆霞.《变形记》:荒诞与现实的梦幻结合[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12).
【项目名称:卓越医生计划下的大学生英语隐喻能力培养实证研究,河南省教育厅2015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5-ZD-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