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虽然已经有很多的学者对古代文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普遍是从文学价值的角度进行单一的研究,很少有学者从体育活动的视角对诗歌中的语言描写进行研究,很少去评定其中的文献价值。本文从文学文献中的常规活动视角试作论述。
关键词:古代文学 场景描写 语言
引言
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诗词、歌赋、笔记、戏曲、小说等各类作品中留下了大量记载有关体育的描写,这是有关古代体育运动的真实文献材料。至今还有很多的诗歌被广为传诵,如诗人张建封在《酬韩校书愈打球歌》中描写了军营中将士的娱乐活动和方式,将士们把作战策略运用到打球运动中,发挥着各自球队的聪明才智;诗人马戴的作品《射雕骑》中赞叹了少数民族射手的高超技艺;诗人王建的《秋千词》中将少女们荡秋千时快乐、活泼的画面展现在世人面前;诗人元稹在《有鸟二十章》中将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情境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由此可见,我国古代体育运动的繁荣丰富多彩,并在很多古代诗歌里面都可以看到活动场景的影子,从这些以体育为题材的古代文学作品中我们同样能感受到当时时代的繁荣。
一、古代文学作品中蹴鞠的语言描写
查阅我国古代运动类体裁相关文献资料可以发现,蹴鞠类型活动记载占据了大多数。自从出现文字记录之后,我国古代历朝皆有将这一类活动作为描述对象的文学作品,诗词歌赋、散文、小说等各类文学体裁皆有涉及。足球这一活动在我国古代有各类名称,例如蹋跳、蹴球、蹴圆之类不一而足。《史记·苏秦列传》中曾有提到:“临淄甚富而实……六博蹋鞠者。”这一段内容讲述了那个时期齐国都城百姓们花样百出的文娱生活,这里面就有足球。汉朝刘向在其创作的作品《别录》里提到:“蹴鞠,促六反。蹴尤蹋也。”汉赋里关于足球活动的描述也十分丰富,卞兰在其创作的《许昌宫赋》等作品中描写了初期足球的竞赛和相关场地。李尤在其创作的《鞠城铭》等诗赋中对这类活动的描写也非常多。《鞠城铭》中提到:“圆鞠方墙,仿象阴阳……鞠政犹然,况乎执机。”鞠城就是鞠域,意思是足球竞赛所需之地。这部作品对于汉朝这类竞赛的规模、形式、参与人员数量、准则与评判要求皆有十分细致的陈述,这部作品同时也是记载这类运动的极其重要的文学作品与历史记录。除此之外,何晏创作的《景福殿赋》里记载了汉朝这项运动的竞赛场地兼是操练士兵的场地,建造装饰非常讲究,不仅有“左城右平”的观看平台,还有周围用低矮之墙围造起来,就像一座缩小版城池的球门。
从现有的唐朝文献中可以看出,蹴鞠已是那个朝代人们最为喜爱的一类活动,特别是在节庆与春天由朝廷或是百姓中举办的规模盛大的竞赛,仲无颜创作的《气球赋》里描写到:“苟投足之有便,知入门而无必”。段成式在其创作的《酉阳杂俎》中提到:“荆州百姓郝惟谅,……与其徒游于郊外,蹼鞠、角力。”自上述作品里不难发现加入到这一项活动当中的人还包括不少书生墨客。王建凭借创作描述当朝皇帝日常生活琐事的作品而出名,他在《宫词》当中提到了蹴鞠宫女生活的苦痛郁闷:“寒食内人长白打,库中失散与金钱。”《全唐诗话》里记录了一则唐朝末年皮日休和他人写诗互相嘲弄的故事,“八片尖斜砌作球,火中灯水中揉。”[1]从这一篇作品里不难发现,唐朝的制球技艺已经可以制造出充气的球。
到了宋朝这类活动就更为兴盛了,宋代评论诗歌的著名作品《中山诗话》里描述到柳三复凭借足球技艺出色而当官的传奇,“每拜球起复于背、替、幢头间。公乃笑而奇之,遂延于门下。”元朝之后同样不乏展现这一类型活动的各类佳作,明朝李开先创作的《宝剑记》中描写到将踢球作为舞台演出的内容。[2]例如张可久的《气球》中写道:“一脚腾空上紫云,强似向红尘乱滚。”表现这一类娱乐最细致也是最深入的就是邓玉宾所创作的杰出作品《仕女圆社气球双关》,这部作品当中不仅有丰富的关于蹴鞠技艺方面的详细描绘,作者还用细腻的笔调还原了很多年轻人聚在一起进行蹴鞠比赛的欢乐场面。明清小说里经常出现描绘这项活动的相关内容,比如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就刻画了高球陪伴宋徽宗一道踢球时的情景,“与两个圆社踢……勾踢拐打之间,无不假喝彩奉承。”这一段场景的细致刻画,与角色自身的个性密切结合,浑然天成,描绘得形容尽致,可以说是活动细节描述中的杰出佳作。
二、古代文学对棋类的语言描写
围棋这一运动出现的时间大致在春秋战国时期,从六朝一直到唐朝,这项运动都非常兴盛,《云仙杂记》这部作品里面记录道:唐朝翰林学士王积薪“每出游,必携围棋短具……道上虽遇匹夫,亦与对手胜则征饼饵牛酒……”。这一细节的描写很形象地表达了那个时期就已出现精于棋艺的平民百姓。张籍《美人宫棋》云:“趁行移手巡收尽,数数看谁得最多。”[3]这也表明唐朝时期的女性对下棋这项运动的喜爱颇深。宋朝之后的书生墨客更是喜爱对弈,苏东坡在其作品里经常有描述对弈的精彩场景,例如在其作品《寄薪覃与蒲传正》里面提到:“雾帐银床初破睡,牙签玉局坐弹棋”。他还创作一篇著名诗作《观棋诗》,描述了作者在白鹤观中旁观他人对弈时的场景,作品里生动描绘出对弈之人思考的形象与情致,末尾写到“胜固欣然,败亦可喜”这句话,堪称对弈境界卓绝超脱。
棋类运动在古代各个时期受到了文人墨客的青睐,他们对棋类运动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有时候下棋到通宵都不能尽兴。在唐代诗人元稹所著的《酬段丞与诸棋流会宿弊居见赠二十四韵》:“异日玄黄队,今宵黑白棋。斫营看迥点,对垒重相持。”一诗当中就描写了诗人下棋已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在白居易所著的《思渭村旧居》一诗中提到“兴发饮数杯,闷来棋一局”,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许多文人墨客都把围棋作为自己喜爱的休闲娱乐方式。在下围棋的过程中,可以选择置身于大自然之中,于流水淙淙、鸟语花香、微风拂面中饮酒下棋,享受那一份安然惬意和悠闲自得。能够体会到自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这也是许多文人所向往的。诗人秦系所著的《春日闲居三首》和卢纶所著的《过终南柳处士》中均对文人墨客的围棋情节做了详细的描写。
三、文学作品中对涉猎活动的描写
涉猎是古人常见的体育活动之一,尤其在宫廷中君王常与群臣于林中狩猎,并对狩猎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勇士加以赏赐,也成为一种评定人才能力的标准之一。《诗经》中便早有涉猎活动的记载,例如《诗经·周南》中“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肃肃兔罝,施于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肃肃兔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正是一篇与狩猎相关的诗,文中体现的是狩猎者的飒爽英姿。《国风·召南·驺虞》:“彼茁者葭,壹发五豝,于嗟乎驺虞!彼茁者蓬,一发五豵,于嗟乎驺虞!”同样是赞美狩猎的诗歌。唐朝人尚武,武举要考射击,以致影响到当时很多妇女都参与射击。杜甫《哀江头》诗即描绘宫女骑射:“荤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十分形象地刻画了射击活动的生动场面。透过上面的解析,我们可以发现从历代文献资料里就有了相当数量的有关体育类型活动的细致描述,从中能够看出体育在很久以前就已根植在各阶层人群的普通生活里。[4]
四、古代文学中的拔河活动语言描写
唐代还盛行拔河运动,当时的进士薛胜撰写的《拔河赋》为唐代杂技赋名篇之一,中唐时文人赞其为“其词甚美,时人竞传之”,形象地反映了民间拔河活动的盛况。诗中云:“然后一鼓作气,再鼓作力,三鼓兮其绳则直。……超拔山兮力不竭,信大国之壮观哉!”[5]将拔河比赛的惊险、刺激及参加人物的战无不胜的勇敢精神刻画得淋漓尽致。
此外,在中国古文学作品中也常有登山、长跑、杂技等多种活动,尤其登山是一项文人所钟爱的活动,古代文人常以自然景物来寄托自己的各种情感,诸如相思、思乡等登高望远常在诗人的诗篇中借以怀远之用,抒发自己思念家乡的情感。杜甫有《登高》之作:“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人陈亮的《念奴娇·登多景楼》:“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通篇于豪迈雄放之中深寓沉郁盘结之情,读来别具一种荡气回肠、抑塞低回之感。[6]王维诗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写的登高活动就是从重阳节中演变而来的。还有崔颢的《登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等名篇,民间亦有重阳登高之传统。可见中国古代文学中已经涉及了大量的活动待现代学者去研究和考证,它们也是我国重要的文学资源。[7]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关于体育运动的细节描写,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体育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深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文学作品中对体育运动的细节描写,充分地展现了人们积极向上、永不放弃的生活态度,以及开阔、愉悦的内心情感。体育文学作品在我国的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通过对体育文学作品细节的研究,能够更好地推进我国文学的开展与进步。语
参考文献
[1]彭定求等编.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
[2]吴媛媛. 古代文学作品选文中的注释问题[J].语文建设,2008(06).
[3]胡应麟.诗薮[M].北京:中华书局,1962.
[4]朱贺江.古代文学课应重视古汉语知识的渗透[J].语文建设,2012(08).
[5]尤表.全唐诗话·卷五[M].北京:中华书局,1982.
[6]孙绍振.雅俗交织,悲欢交集,人神共享——读李贺《李凭箜篌引》[J].语文建设,2011(03).
[7]陆精康.唐诗中的“金陵王气”[J].语文建设,20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