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洁是当代中国文坛上著名的女作家之一,其小说《无字》获得了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小说描述了吴家四代女性的坎坷命运,以流露血泪的语句展现女性的情感史,并充斥着浓郁的女性意识,让人思绪万千。小说《无字》是张洁历经12载呕心沥血之作。本文首先从主人公一家几代女性的悲惨命运出发,揭示女性意识的变化根源;紧接着对小说中男性形象进行补充,客观评正,表达出女性对于男性的理解、显现宽宏的两性意识;最后通过挖掘作品中具有血缘关系的女性情感世界,探析其母性意识。
关键词: 张洁 《无字》 命运 女性意识
引言
张洁母亲的去世对其小说创作有很深的影响,张洁甚至在《无字》原本扉页上写下“献给我的母亲张珊枝”,以此表达对母亲的思念和感怀。作品中女主人公之间血缘命脉,叶莲子和吴为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相依为命,这种命运使得其对母亲坚硬的性格有着强烈的崇敬之情和继承之意,这种母性意识更在张洁自身心灵植入。总而言之,张洁鲜明的女性意识贯穿于整篇小说。
一、悲惨命运下烘托出的女性意识
(一)封建社会女性人权意识的缺失
重男轻女是中国古代传统思想特征之一,女人的生存更多只是男人的“附属品”。墨荷是吴家第一代女性,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这个在当时被称作“富二代”的她却有着与身份完全不同的境遇。受到传统观念的禁锢,她的婚姻只能由父母包办,没有任何自由可言,也正是如此,开始了她悲惨的一生。夫家的婆婆和其他女性视她如牛马,所有的脏活累活全由她一人包办,而墨荷似乎没有反抗意识。更可恨的是,墨荷让她的丈夫叶志清把她当成泄欲工具,每年都要她忍受分娩之苦,然后让她默默看着每一个难以成活的孩子慢慢死去,直到她自己最后死于难产中。从作品中墨荷每次遭受虐待后只是默默地跑到菜园里独自哭泣,可见,正是其对自身地位的麻木无知以及人权意识的缺失,才推动吴家对其进一步的折磨。作者在对男权批判的同时更多地透露出对女性意识缺失的无奈。
(二)女性意识的萌发与探寻
文中的第二位女主角叶莲子出生于清末,经历了封建制度的灭亡和民国成立的沧桑巨变,她是墨荷众多子女中唯一幸存下来的一位。种种人生曲折成就了她顽强的性格。不同于她的生母,叶莲子尝试着逃脱悲惨的生活,为了摆脱父亲和继母的那个令她窒息的家而坚决嫁给名声不好的顾秋水。可惜等待她的只是另一种悲剧的开始,丈夫在外养情人,女儿只是她唯一的依靠,并在战乱中忍受侮辱、饥寒。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她顶了别人的名字当上人民教师,这似乎是上天对顽强的她的一种眷顾。可惜幸福是短暂的,她含辛茹苦拉扯大的女儿却因为女儿的不理智给她带来一次次的伤害,也因为女儿第三者的身份使她的入党梦破灭。但是,她最终不能释怀的仍然是自己的女儿,为了不再牵累女儿,她毅然拔掉维持自己生命的管子了结一生。从这足以看出作者对她坚贞、宽容、顽强的女性意识的歌颂。受到叶莲子的影响加之新中国的成立,叶莲子的女儿吴为接受了高等教育。她这一代似乎拥有了独立的女性意识,能为自己的爱情、理想去坚持不懈地追求,然而她却在追求中重新陷入了悲惨的轮回。为了能够留在北京,她把婚姻交给了一个自己毫无感觉的人,每天忍受着她所鄙夷的夫妻生活。也许是对爱的追求,她投入到了别人的怀抱,但受到传统观念的禁锢以及文革的批判。吴为常常在爱中迷失自己,弄得自己身心疲惫,在向丈夫坦白后成为众矢之的。最终被打倒、下放。惨痛的是 ,吴为作为独立女性意识的“探寻者”,能够大胆地追求自身的独立女性地位,然而在现实面前又一次成为了悲剧的代表,一切都化为泡影。吴为的悲剧也是作者现实的化身,正如上帝用自己的模样创造亚当,张洁则用自己的灵魂塑造吴为,通过自身的灵魂塑造来深刻思索女性意识。
(三)女性意识的丰富
小说中墨荷的婆婆是虐待墨荷的始作俑者,生活在拥有这般婆婆的家庭中一生的苦难命运似乎是一种必然,她执着于对新来女性的虐待,就像是一种不成文的规定,新进家门的儿媳就得遭受一切牛马般的生活。从她的形象中不难看出,她只不过是旧中国婆媳关系的一种延续和传承,当她进入吴家肯定也是受到同样的虐待,她不仅是施虐者更是一位受虐者,不得不说以她为代表反映出了旧中国女性的悲哀。胡秉宸的正房白帆为了保住自己部长夫人的头衔,可谓机关算尽,费尽心机去陷害吴为,最终达成了自己的目的,一手破坏了胡秉宸和吴为的婚姻并使胡秉宸回到了自己的怀抱。这样的结局看似胜利,可是她白帆除了稳定了自己的“夫人”头衔还能得到什么呢?胡秉宸自始至终都没有爱过她一点儿,正所谓早已名存实亡,结局同样是让人唏嘘的。
二、时代背景引发的宽宏两性意识
小说中墨荷对自己的遭遇麻木不仁,没有丝毫反抗之意,她匮乏的女性意识和叶志清空洞的夫性观念双生并峙。这也给丈夫叶志清逃避责任提供了最充足的理由。男权社会下一切权利只属于男性,权利对于女性完全是一个缺口。这样的时代观念下叶志清对于自己的行为是没有多少愧疚可言的。不同于叶志清,顾秋水对于妻子是有一定感情的,在新婚的头两年为叶莲子添衣、带她到茶座小酌等。给予了她一定的温馨生活,后来因为日军的侵华才被迫“离家出走”。常年的战争导致其情感落魄,情人阿苏的无私帮助使顾秋水顺理成章背叛了叶莲子,也许造成这样的悲剧是社会、命运、时代等的原因,但究其根本还是当时封建男权面对侵虐者入侵所体现的崩溃。吴为的第一任丈夫韩木林,相貌平平且有一张臭嘴,吴为选择与他结合完全是出于对北京的眷恋。这样的结合方式是管不住不成熟且要强的吴为的,曾经被吴为抛弃直到后来被带上绿帽子,韩木林是一直忍让容忍的,这也体现了他的大度。后来到了文革时期,全国对于一切坏思想、恶行为陷入疯狂的批斗之中,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韩木林这样的凡夫俗子又怎能独善其身,加之为了革命事业,韩木林最终选择了与妻子划清界限。如果不是这场文革斗争,也许韩木林永远也不会拆穿这段伤疤。
小说中还有一些其他正面男性形象,史峤是叶莲子的初恋情人,也是一位无私的革命家。上对党下对叶莲子都没有任何的出卖,他约叶莲子吃的那次涮羊肉更是叶莲子一生最难忘的回忆,如果不是后来被捕,他肯定会延续与叶莲子这段纯净的爱情。还有廖瑞鸿,在叶莲子遭受丈夫背叛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更是给予不求回报的帮助,不但为她们母女做一些体力活,还给叶莲子介绍一份教师的工作,这在当时混乱的年代里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还有董贵,也是叶莲子最难忘的恩人,在她困难时帮她谋出路,给予建议并帮助她们母女找顾秋水等。小说中的这些男性人物,在那样万恶的社会中不惜伸出援助之手,给予平凡且宝贵的关心和帮助,让叶莲子悲惨的境遇有了一丝的温暖和希望。作者从时代背景的角度客观分析了男性与女性之间的不平等原因。表明对男性现实生活中的无奈选择的理解,同时通过塑造一些正面男性形象,触发女性在失败的婚姻中所应有的自身检讨和反思。作者这种理性的思想高度,超越了两性写作的对立与冲突,即摆脱了男性主义、没有女性话语,从更为合理的人性角度出发,以两性和谐的主旨描绘内容,显示作者宽宏伟大的两性意识。
三、叶莲子及其母女之间的生死固恋透露出的母性意识
小说中墨荷算是最不幸的一位母亲了,在丈夫兽欲下每年都要进行一次分娩,较之更为痛苦的是每次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夭折。叶莲子是她唯一养活的孩子,在吴家受尽屈辱的墨荷从叶莲子身上找到了对生活的希望和追求,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对叶莲子的养育之中,所以叶莲子得到的是好几倍的母爱。墨荷一生命运悲惨,除了女儿她所拥有的不多,直到生命结束的那一刻还气若游丝地对叶莲子絮说着不舍。母亲的离去对叶莲子的触动是深远的,在目睹母亲火葬后,她知道这个世上最关心自己的人已经离开了,这辈子除了自己谁也靠不上。自此,母爱的至高无上已经深深地烙印在叶莲子心中。同样,丈夫的背叛使得叶莲子把唯一的希望都放在女儿吴为身上,为了培养女儿叶莲子不惜给人当佣人,足见其母爱的至深至大。后来,叶莲子幸运地当上了教师,母女两个总算过上了温饱的生活。然而,幸福于她们太短暂,第三者身份不但使吴为自己带上“破鞋”的名号,还深深刺伤了母亲叶莲子。叶莲子一边忍受着别人的嘲讽一边为女儿分担着耻辱,作为女儿坚强的后盾支撑着,为这个摇摇欲坠的家遮风挡雨。叶莲子病重住进医院,想的还是自己的女儿,觉得只有自己一死才能减轻女儿身上的负担,因此拔掉所有维持生命的管子。然而她想错了,她这一走,女儿的生活甚至到了绝路,肉合神离。吴为尽管与胡秉宸的爱情近乎疯狂,但母亲的离开却让她找不到家的感觉,只有母亲的存在才是家。在她的生命里,母女之情已牢牢系在一起,这种感情是任何爱情、亲情都不能替代的。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家埃里希·弗洛姆将这种超越一般母女情感的感情称为“对母亲的生死固恋”。
结语
《无字》是张洁对旧时代女性的独特记录和审视,小说几代女主人公历经一个世纪,描绘了一个道不尽的时代。写出了从东北老林到京华古都史,堪称一部世纪性的生命史诗。获得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可谓实至名归。在当今这个盛行现代文学的文坛中,张洁这一著作不但凤毛麟角更是难以超越。小说中既透露出对旧社会女性悲惨命运的不公,又以当时的时代环境为背景,对男性无奈的行为选择进行深刻的思考,体现了作者超乎寻常的宽厚成熟的理性人生观,打破了女性文学男性缺席的常态,可谓是以女性为视角的两性哲学。另一方面将母亲去世的情怀寄于作品之中,更加形象真实地塑造心灵,以超脱、自然的状态将自身的感情、经验触及读者的心灵深处,唤起人类和谐生活、对女性意识的深刻思索,以一种宏大、开阔的两性意识去追求生存文明,这正是作者写作的最终目的。语
参考文献
[1]张洁.无字(第一部) [M].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2.
[2]张洁.无字(第二部) [M].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2.
[3]张洁.无字(第三部) [M].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2.
[4]闫纯德.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J].北京:文学评论,1995(01).
[5]荒林.女性的自觉与局限——张洁小说中的知识女性形象[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5(02).
[6]姜波.试论张洁小说中的女性意识[J].学术交流,2004(05).
[7]周志雄.解读《无字》的意义与叙事立场[J].名作欣赏,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