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5年第11期 ID: 422799

  

《三个火枪手》叙事手法应用分析

◇ 郝青

  摘要:《三个火枪手》作为大仲马的主要代表作之一,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尤其是其叙事手法的独特性至今仍对悬疑小说、侦探小说等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以《三个火枪手》为主,探讨大仲马历史叙事小说中叙事手法的应用。
  关键词:《三个火枪手》 叙事手法 大仲马
  引言
  大仲马是19世纪法国最为惊才绝艳的浪漫主义作家以及通俗历史叙事小说作家,被后人美誉为“通俗小说之王”。其小说至今颇受各国读者的欢迎,其历史与虚构相结合、小说与戏剧相融合、悬念迭起、重复叙事的叙事手法影响了众多作家的写作。他一生中创作了许多历史叙事小说,如《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黑郁金香》《蒙梭罗夫人》等。其中《三个火枪手》可谓是他叙事手法运用最为典型的著作之一,被公认为是法国历史通俗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世界文学名著的经典之作。
  一、偏离历史的故事背景建构
  偏离历史的故事背景建构是大仲马所有叙事手法应用中最为别具一格的。在大仲马之前的历史叙事小说往往多是依据真实的某一段历史为故事发生的背景,主角或是某个在历史中起到重大作用的著名人物,或是见证某一历史的意识形态代言人,他们都承载着一定的历史使命,身不由己地被历史推动着完成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当然,由于历史是已经发生过了的事,所以这种小说的故事走向也往往是人们意料之中的。然而大仲马的历史叙事小说并不是依据着这样一种传统而正规的模式去写的,而是对这一传统模式的大胆颠覆。在他的笔下,故事情节的走向与人物的命运不再是被历史牵着鼻子走,而是反过来将历史淡化、虚化甚至是颠覆,将人物与情节作为小说的灵魂,其情节也往往一波三折,出人意料。这种偏离历史的故事背景建构虽然因肆意挑战历史的庄严而受到不少评论家的批评,但却受到了众多读者的欢迎。
  大仲马这一偏离历史的故事背景建构自然与他的历史观及小说观是分不开的。从他的多部历史叙事小说中不难发现,其历史观是典型的英雄史观,即他所认为的是英雄造时势而并非是时势造英雄。他的小说之中塑造了大量的英雄形象,他们机智、英勇,富有冒险精神,富于勇气去挑战一切新鲜的事物,其往往阴差阳错地完成了一些常人所无法企及的事情,从而推动和改变了历史的发展。至于他的小说观,他曾经表述过历史只是一枚用来悬挂他的小说的钉子,“他搞的不是命题文学,也不专门讨论某一社会问题,只是讲故事,讲好听的故事,求生动而不求深刻,结果创作出一个非常生动的大世界”。显而易见,在大仲马的笔下,历史只不过是其故事情节的陪衬,是串联整个故事情节的一个线索而已,并不能限制他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与故事情节的展开。从某种程度上讲,其小说就是在不断地用英雄去构建历史,再用历史去塑造英雄。
  《三个火枪手》讲述的是发生在1625年,法国红衣主教担任首相一职到胡格诺教派,在1628年被攻打直至占领的这段历史时间内的故事。这本书的主要故事框架来源自伽田·德·库尔迪兹编写的《国王火枪手第一连中尉达达尼昂先生回忆录》,与之不同的是,除了继承这本书中阿拉密斯、波尔多斯、阿多斯三个火枪手的名字和他们少量的故事内容之外,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无论在思想主题的设置上,还是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又或是主要情节的安排上都与原作相异甚远。大仲马一改三个火枪手在原作中无知而冲动鲁莽的冒险家形象,将他们塑造成了机智勇敢、富有骑士精神的侠客。而那些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引导着历史走向的重要历史人物如国王、首相黎塞留等人则仅仅是整个小说较为淡化了的背景,与故事情节的发展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而真正对故事情节发展起着推动作用的人物诸如米莱迪等却是大仲马根据故事情节展开的需要虚构出来的。为了小说情节的连贯与趣味性,大仲马更是塑造了一些次要的角色在特殊情况下推动情节的发展,例如查理二世之所以登上皇位,是由于阿多斯与达达尼昂的辅助,而这显而易见是其虚构的。但正是由于这或多或少对于历史的偏离与虚构成就了大仲马包括《三个火枪手》在内的历史叙事小说的独特性。这给他的创作带来极大的自由度,不需要被历史局限住,可以脱离历史框架进行天马行空的幻想,但又的确是与历史紧密结合的。
  此外,很显然大仲马历史叙事小说的“去历史化”是通俗历史叙事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以往的历史小说明显存在着“慕史”传统,以文学的手法去再现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然而小说本身无法脱离的虚构性与历史的客观实在性是相互矛盾着的,想要以小说的方式去重现一段历史过程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大仲马的历史叙事小说正是消解了历史叙事小说试图忠于历史事实的传统,从而满足大众对历史上发生过的种种事件的演变过程的好奇心,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带有很强的娱乐性。
  二、叙述方式充满戏剧性
  大仲马往往是作为一名小说家而被大众所熟知,然而他最早却是以戏剧创作登上法国浪漫主义文坛的,并且他的不少小说都是根据早期的剧本直接进行改编的,这就不难看出其小说的叙述方式往往带有十分鲜明的戏剧色彩,尤其是人物对话与小说情节的场景编排这两个方面充满了戏剧的表述特点。大仲马的小说中并没有大量的心理描写与环境描写,他对于人物性格的勾勒都是采取对话的方式,在人物对话中交代故事的背景、凸显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这明显是采用了戏剧的写法。运用对话交代背景、推动情节的例子在《三个火枪手》这本小说中有很多,第五十章,叔嫂间的夜话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通过米莱迪和温特勋爵的简短对话交代出了他是如何巧设计谋抓住米莱迪的,同时通过米莱迪装可怜和事情败露后的恼羞成怒及勋爵对于米莱迪种种恶行的揭露、酣畅淋漓的斥责再一次说明了米莱迪令人胆战心惊的毒辣手段。勋爵毫不领情的态度也让米莱迪开始尝试寻找漏洞以逃离。在小说的场景编排方面,其场景就犹如是戏剧中的剧幕,整部小说就如同接连不断的独幕剧串联而成,从其小说的章节题目就可见一斑。比如《三个火枪手》的章节命名:第二章名为德·特雷维尔先生的候客厅,第二十四章名为小楼,第四十六章名为圣热尔韦堡,很显然,其情节的发展随场景变化而一步步深入。将戏剧性纳入小说,使得大仲马的小说人物矛盾冲突明显,情节紧凑,读者即视感与参与感显著,很容易受到读者的青睐。   三、引人入胜的悬念设置
  由于在最初的写作中,《三个火枪手》是大仲马在报纸上连载的文章,因而其为了保证报纸的发行量就必须吸引读者的长期关注。为了达此目的,大仲马采取了各式各样的叙事手法,如插叙、倒叙等等,并且在章与章之间设置了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各种悬念,从而将一个个相互联系却又彼此独立的故事连接了起来。这种悬念的设置就像是阿拉伯民间故事《一千零一夜》中山鲁佐德每天给国王讲的故事,却比之更为高明,在悬念的层层递进中,整个小说的故事情节也在逐渐深入发展。比如达达尼昂在对米莱迪完全着迷后发现她竟然是好友阿多斯的妻子,并且与其之前所熟知的米莱迪不同,她是个蛇蝎般的美人,这让达达尼昂不能接受,读者也会和达达尼昂一样陷入纠结中。由于达达尼昂的朋友阿多斯是个正直、善良的火枪手,米莱迪又一直以一种美丽、柔弱的形象示人,他们两个究竟应该相信谁就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悬念,令读者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谜底。而后在下一章中读者终于发现了米莱迪的阴狠狡诈,却又发现博纳修夫陷入困境中生死未卜。这样一个接一个的悬念设置使得读者始终充分享受到猜谜与解密的阅读乐趣,从而其在连载的过程中,读者非但没有流失反而变得越来越多。当然大仲马小说引人入胜的悬念设置之所以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是与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分不开的,他的故事情节取材于历史,却不老套。在《三个火枪手》中,大仲马就运用想象力对情节进行了大胆的虚构,为了体现主人公达达尼昂机智英勇的性格,他创造了博纳修夫人这个人物,让达达尼昂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和她相遇并爱上了她,之后就引出了为王后做事、拆穿主教阴谋等一系列情节。其非凡的想象力和虚构故事的能力真是令读者拍案叫绝。
  四、重复叙事手法的巧妙运用
  重复叙事包括词、修辞格、外形或内在情态的重复,是围绕着相同的同一组主题的“相同”事件的重复。重复叙事是童话惯用的叙事手法,可以使读者获得一种经验上似曾相识的感觉,恰如其分地迎合读者的心理需求。在《三个火枪手》中,大仲马就巧妙运用了这一叙事手法,为整个小说增添了独特的神韵。重复叙事手法在这部小说中比比皆是,例如主人公达达尼昂与阿拉密斯、波尔多斯、阿多斯这三个火枪手相遇的故事情节就是典型地运用了重复叙事手法的章节。大仲马让达达尼昂与三个火枪手分别因碰撞而相遇,因误会而相识,因决斗而相知,一系列大体框架相同而具体内容却有所变化的三个事件连贯在一起,使故事的人物性格和故事的主题思想得到完整鲜明的表现,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由于这些事件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就像是童话故事一样,其重复叙述并没有使读者感到单调乏味,反而具有一种别具一格的趣味。
  结语
  从上述分析可见,大仲马小说的独特性是与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与别具一格的创造力分不开的。正是他对多种叙事手法娴熟而巧妙的运用,使得他的历史叙事小说别具一格,在众多西方小说中独树一帜,至今仍影响着众多海内外的读者与作者。深入研究大仲马包括《三个火枪手》在内的历史通俗小说,不仅仅对于我们掌握世界文学史的脉络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更是对我国当代历史题材的文学创作以及影视剧方面的创作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语
  参考文献
  [1]王折折,陈欣.大仲马《三个火枪手》叙事手法的应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
  [2]余雄娟.评析大仲马作品《三个火枪手》中的叙事手法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
  [3]陈妍.论大仲马历史叙事小说中的建构偏离[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三个火枪手》叙事手法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