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约翰·邓恩是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包括十四行诗和爱情诗,他因其爱情诗歌而闻名。邓恩的《歌与短歌》极具艺术特色,包括新颖的语言体的使用,陌生化的诗歌形式和个性化的表达风格等,本文着重研究他的新颖的语言体的使用。
关键词:邓恩 口语体 文学语言
引言
约翰·邓恩(1572—1633)是17世纪著名的英国诗人,其因爱情诗歌举世闻名。他的作品几乎是在1633年之后,即他死后才面世的,出版后人们对其褒贬不一。他的作品主要分为两个时期,1615年之前的爱情诗创作期和之后的布道文创作期。在邓恩的作品中,爱与理想总是交织在一起。本文旨在研究邓恩《歌与短歌》的艺术特色。主要包括新颖的语言体的使用,新颖的语体是邓恩对诗歌表达的一次革新。他摒弃了伊丽莎白时代华丽的辞藻和优美的旋律,有意制造出一种粗糙语感。他的诗中充满了口语体,其中还夹杂着一些隐晦的词汇,偶尔还有双关的作用。这些语言的使用能够更好地为他的诗歌主题服务。邓恩抛弃了伊丽沙白时期诗歌华丽的风格和充满深情的趋向。他的诗歌在思想上一丝不苟,逻辑上严格缜密并且强调分析人物的心里,并在诗中多处使用口语体语言来表达他的思想。
形象的口语体语言是邓恩诗歌的一大亮点。口语体语言的优势在于能很容易地被读者所理解和接纳。同时诗人自己可以直中要害去游刃有余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且口语体的使用很容易打破传统阅读诗的氛围。邓恩的诗歌语言不像传统的诗歌语言,而更像是日常会话。这样的语言看似简单,实则是邓恩复杂情感的体现。
一、口语化的语言风格目的
邓恩在诗歌中使用口语体是为了让诗歌在节奏上有种粗糙感,以此来表达个人独特与超常的情感,这与伊丽沙白时期主流的旋律优美的语言风格大相径庭,也与节奏明快的诗歌截然不同。
在传统时代,诗歌语言和文学语言倍受青睐,因此,邓恩的口语体是一种创新。他的多数诗歌开头都很突然,并且不加修饰地直接引用说话人的语言,读者需要自己去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把诗歌背景与现实世界的空白填充完整。在诗歌《宣布成圣》中,开篇伊始就是:“看在上帝的份上请你闭嘴。我要恋爱”。这首诗开始得非常突兀,诗人用非常尖锐的口吻让某人闭嘴,口语化的表达也非常直接。邓恩让诗歌的形式为它的内容服务,因此诗歌的第一行就反映了这一特色,讲话者非常急切地没有任何停顿就把一句话说了出来,如果把“上帝的份上”和“闭嘴”用逗号相隔的话,那么那种急切的情感就会被弱化,而读者就会猜想究竟发生了什么使得说话人如此生气,以至于不加思索地用粗鲁语言表达内心感受。这首诗的开头确实非常吸引人,在诗歌的后半部分暗示说话人正在和一个干涉他爱情的人争辩,讲话人的话基本都是依赖于口语化而展开的。下面的诗句:“忙碌的老傻瓜,不守规矩的太阳,你为什么要如此,透过窗户,穿过窗棂来把我们探视”。和之前提到的一样,这些来自《太阳升起》的诗句也以一种强有力的直接表达方式展开。第一个词“忙碌”以强烈的爆破表达作者的不耐烦和生气。对于说话者而言,“透过窗户的太阳”是那么的让人不可忍受,因为它侵入了他和爱人的领地,打破了柔情蜜意的氛围,因此说话人非常生气,以至“穿过”这个词出现了两次,这也正好揭示了口语化的特点。
在邓恩的大部分诗歌中,表面上看说话者总是在与某人争吵,并且想取得上风。通常情况下,人物在生气时并不会在意说话的修辞和表达,尽可能用一些直接表达自己情感的语句,从这一点我们可以清楚地得出邓恩倾向使用口语体的原因了。邓恩的诗歌总含有一些令读者难以理解的精妙之处。赛谬尔约翰逊认为:“邓恩和他的追随者们努力在思想上达到非凡,在措词上比较随意,只有仔细研读他们才能发现那些反映邓恩思想的精妙之处。”以《歌与短歌》为例,诗歌的前五行在讲述一个故事,语言带有口语化和随意的特点。说话人死于他爱人的轻蔑,所以他的爱人被他当场指正为是凶手,而正当她想着要远离他而躺在另一个男人的怀抱时,他来到了她的床边。前五行的语言看似非常简单,事实上诗歌在描述说话人的想象,说话人在讲述他被爱人拒绝后的感受:他假设自己已经死了,他的爱人以为已经摆脱了他的控制,但说话人将永远追随她,走到她的床边告诉她,她根本就不是个思想纯洁的人。在口语体的使用上,邓恩是首创的鼻祖,在邓恩之前从未有人使用过如此直白口语来写诗,用看似蛮横的语言表达自己或诗中主人公的情感。所以,曾有读者猜测这类诗歌是邓恩在匆忙之下和人谈话中完成的。事实上,邓恩想让诗作的表达形式能够起到特定的效果,虽然很直接,但诗歌非常智慧地显示了作家的优越性,而诗中女人则化身为风中之烛,随时可能熄灭,她将不再有魅力,也不会再拒绝别人,而是遭到别人的拒绝。邓恩利用口语体来揭示出“她”放荡不羁的本性。在诗歌的最后七行里,说话人以胜利者的口吻把“她”称为“不幸的人”和“鬼魂”。最后一部分仍然使用了大量的口语体,但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口语体带有了一定的复仇色彩。事实上,口语体也暗示了诗中主人公内心急切的呐喊与强烈的愤怒之情。
二、口语体语言的效果
邓恩似乎青睐于使用强有力的不加修饰的语言来展示说话人的情感。通过直接的口语体可以立刻产生一种不加修饰的情感,他用这样的语言就是为了达到直白的效果。说话者太急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以至于没时间考虑措辞是否符合语言习惯与礼貌原则。对于说话者来说他很想把自己心里的痛苦、经历和兴奋宣泄出来。在《破晓》中,诗歌是从一个女人的语气来展开的。很显然,她对于光很生气,因为就是光让她和她的爱人起床而彼此分离,他们的温情无法继续,所以邓恩让诗歌以一种突兀的简单形式开篇。这个女人似乎在与某人争论,邓恩用了非常口语化的词,一开始就用了四个疑问句来毫无隐藏地宣泄女人的情绪,这和说话人意图相符合,她想把心中的不满释放出来,她想和她的爱人永远呆在一起而什么也不用做,这样的口语体语言毫不掩饰地把说话人的意图表露无疑。
其他的文学模式不会产生如此强烈直白的情感效果,也不会直接和全面地表达说话人的情感。作为邓恩诗歌的主要特点之一,口语体在邓恩的很多诗歌中都有所体现,它帮助诗人创造出一个生动形象的世界,并让读者相信这一切都是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但并不是所有口语体都是为了表达直白的情感,有时是为了推理,有时为了陈述。在邓恩著名的诗歌《跳蚤》里,主人公用口语的表达,尽力地劝说爱人和他一起进入梦乡,行文自如,就如讲故事一般娓娓道来,这种简明易懂的语言使得诗歌中的听众和诗歌外的读者非常明确说话者的意图。在这首诗刚开始,诗人使用了人们平常说话的日常用语。在诗的开篇两行,诗人让他的情人看那只跳蚤,并且告诉她不能再拒绝他了,“看呀,这只跳蚤,叮在这里,你对我的拒绝多么微不足道。”之后他表达了他这样认为的充分理由,“它先叮我,现在又叮你,我们的血液在它体内融合”,而且说话人希望他的情人能没有任何犹豫地非常自然地接受这个事实,因此他说:“你知道这是不能言说的罪恶,羞耻”,说话人之所以这么说因为他想让他的爱人相信他们已经有了婚姻的事实和果实而不再拒绝他,因此他继续劝说她:“住手,一只跳蚤看似微不足道的生命啊,他的存在不只是见证了我们的婚约。还是你和我,我们婚姻的殿堂”。但最后他的情人还是自杀了,主人公劝说失败了,从情绪上可以看出,主人公有点失望也有些生气,此处诗人用了两个问题来加强语言的效果。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诗的最后一节里,诗人同样借用了口语化的词语来表达人物复杂的内心情感。
口语在诗歌中的应用是文学史上的创新,邓恩的诗歌使用了大量的口语体,不是传统的诗歌语体,而更像日常对话表达。其实,在诗歌中运用口语看似简单实则非常复杂,这也是邓恩对诗歌的一大贡献。这样的语言打破了传统的晦涩难懂的诗风,让诗歌变得更加通俗易懂。尽管邓恩的诗歌内容均来自日常琐碎的生活,很新颖,但是作家并不是通过运用口语随意地表达内心的情感,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与构思。直白的语风可以帮助邓恩创造出一个真实的世界,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对邓恩而言,现实生活太过艰难复杂,是难以控制和理解的。而在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下,现实中难以实现心中的理想和抱负,所以邓恩通过口语体来揭示社会现实和发泄自己对世事的愤懑之情。同时邓恩通过诗歌来展示自己对社会、生命、爱情的独特见解,并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的真实处境。正如培根所言:“读诗使人聪慧”,在当今社会背景下,从欣赏邓恩的诗歌开始,让我们体验诗歌的多元化表达和无限的魅力。
结语
新颖的语言体使邓恩不同于伊丽沙白时期的其他诗人,他开创了美妙的诗歌形式和充满感情的语言体,他的诗歌思维一丝不苟,逻辑缜密严格,强调对于思维的分析。口语体在诗歌中的使用是诗歌写作的一大创新。邓恩的诗歌中有大量的口语体的使用,看起来不是唯美的诗歌,听起来也是随意的日常用语,这样的语言在浅显的表面下蕴藏着浓烈的情感,是邓恩的一大贡献。它打破了传统的诗歌风格,使诗歌不再那么晦涩难懂。对于诗人来说这是一种传导性的表达情感的方式。语
参考文献
[1]李正栓.邓恩诗歌思想与艺术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2]晏奎.生命的礼赞:多恩灵魂三部曲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刘汝举.隐喻视角下的波德莱尔诗词语言[J].语文建设,2015(05).
[4]傅浩.英国玄学诗鼻祖约翰·但恩诗集[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6 .
[5]杨眉.英国文学的叙事模式综述研究[J].语文建设,2013(05).
[6]黄元清.万变不离其宗——语境制约下的“圆规”妙喻解读[J].语文建设,2013(05).
[7]陈帅.论英国诗歌文学的格律语言评析[J].语文建设,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