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价反映了动词、形容词和有配价要求的名词对其他词项的支配能力,通过描写这些词语的价可以对它们的句法组合能力作出简洁的刻划。配价语法注重同一句子中不同成分的支配和从属关系,成为反映句法和语义之间的映射关系的一种直接而有效的研究途径。汉语配价语法的研究成果对计算机自动理解汉语、对于教外国人学汉语都有直接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配价语法 格语法 题元理论 形容词配价
一、汉语配价理论概述
配价亦称“价”,源于拉丁语,意义为“力量”,指一个词(主要为动词)联系其他成分构句的能力。19世纪,“价” 这一术语用于逻辑学,后又成为化学术语——“原子价”。有的学者认为,汉语的配价研究主要是法国Tesniere的早期配价学说和英美学者的论元理论,如韩万衡。实际上,汉语的配价理论已超出了欧洲配价研究范围和目标,汉语的配价研究更接近于英美的“题元理论”。Chomsky在“最简方案”中摒弃了深层结构,以往围绕它建立起来的题元理论的一系列概念,如:子语类框架,题元角色,论元结构等在新的理论模式中都被压缩到词库中去。配价名词是句法成分还是语义成分,作为配价的名词可以分成多少语义角色等,如何根据配价名词的数量和类型给动词分类,动词类别对结构分析和语义解释有什么作用等都已经成为学者们的关注点。
汉语配价理论的奠基人是朱德熙。朱德熙首先把“向”(价)的概念引入汉语语法,他以动词“能联系的成分”确定动词的价。文炼对朱德熙确定动词“向”的方法提出不同观点。
关于动词配价,学者们研究的核心问题有两个:动词配价的性质和动词配价的确定方法及分类。还有人认为配价属于句法——语义范畴,以吴为章、邵敬敏为代表,吴为章从句法位置和语义两个方面来确定配价;邵敬敏主张区分“语义价”和“句法向”。无论学者们从哪个角度研究配价,有一点是相同的,即他们都不同程度地认识到配价的语义性和句法性无法截然分开,配价要以语义分析为基础,同时以形式化方式实现其操作。
二、汉语一元形容词配价和配位分析
运用配价理论,一方面,可以对不同的形容词组合和支配能力作出更为精确的描写,另一方面,可以使对形容词的配价确定更符合一般人对于形容词的组配能力的语感。
一元形容词是能带一个必有补足语的形容词,至于可有补足语有零到三个不等。据此,可以把一元形容词分为如下四个小类。
(一)一元一位一项一联形容词,简称一元形容词
一元形容词只能关联一个从属成分,它的语义角色是主题Th。于是,这种一元形容词(adjective,简称A)可以记作A:{Th}。
1.配价实例
对:你~,他错 这样做很~
巧:这事儿很~ 很~的事儿
奇怪:这事很~ 一件~的事情
秘密:这事很~ 很~的方案
恶心:这事真~ ★这事太~人了
恼怒:老严很~ ★这可~ 了程瑶
2.配位方式
S1:Th+_ S2:Cau +_+Th
3.问题讨论
(1)从意义上看,一元动词都是所谓表示绝对性质的形容词,它们在意念上不能表示程度的区别。这样的形容词为数极少。
(2)“恶心、恼怒”还有使动用法,如上面带星号的例句所示。在这种情况下,它们能够带宾语,并且不能受“很”修饰。这说明它们已经转变为表示使动意义的及物动词了,其主体格是致事(Causer,简称Cau),其客体格是主题Th,跟形容词用法的主体格相同。
(3)像“真、假、生、横、竖、紫、温、方、永久、和平”也是表示绝对性质的,但它们不能作谓语、不能受“很”修饰。因此,它们不是形容词,而是区别词。
(二)一元一位二项二联形容词,简称一元二项形容词
一元二项形容词可以关联两个从属成分,一个是主题Th,一个是系事(relative,简称Re)。于是,这种一元二项形容词可以记作A:{Th,Re}。
1.配价实例
圆:这个圈很~ 这个圈比那个圈~一点儿
热闹:城里很~ 城里比乡下~十倍
精彩:这出戏很~ 这出戏比那出戏~一点儿
公平:这样做很~ 这样做比那样做~十倍
2.配位方式
S1:Th十_ S:Th十比Re+_
(1)这里的系事Re都表示比较的参照标准,它跟主题Th在语义和句法上都是属于同一范畴的。或者说,在意义上,它们一定是同一个上位概念下面的两个平行的下位概念;在句法上,它们一定属于同一种形式类——要么都是名词性成分,要么都是谓词性成分。
(2)在比较句S2中,事实上还有一个表示程度的“一点儿、十倍”等伴随成分。这种成分在结构上都是可有可无的在意义上都是比较空虚的或者表示夸张。比如,其中的“一点儿”不能说成“二点儿”,“十倍”不能说成“十一倍”。因此,我们不把它们看作是形容词的配价成分。
(3)常见的一元二项形容词(按照音序)
白 饱 笨 扁 差 丑 臭 饿 肥 乖 怪 好 黑 红 慌 黄 坏 尖 贱
畅快 彻底 诚恳 丑陋 出色 聪明 粗鲁 粗心 大胆 大方 呆板
胆小 倒霉 丢人 恶劣 繁荣 反动 方便 肥沃 丰富 复杂 富有
合理 合适 糊涂 滑头 活泼 基本 激烈 急躁 坚固 坚决 竖独
艰苦 艰难 尖锐 简单 健康 健壮 骄傲 结实 进步 谨慎 紧急
(三)一元一位三项三联形容词,简称一元三项形容词
一元三项形容词能关联三个从属成分,一个是主题Th,一个是系事Re,一个是结果R。于是,这种一元三项形容词可以记作A:{Th,Re,R}。
1.配价实例
粗:这棵树很~ 这棵树比那棵树~三寸
细:这根棍儿很~ 这根棍儿比那根棍~四公分
宽:这根带子很~ 这根带子比那根带子~两厘米
窄:这张纸很~ 这张纸比那张纸~一厘米
深:这口井很~ 这口井比那口井~八米
2.配位方式
S1:Th十_ S2:Th+比/离Re+_+R
3.问题讨论
(1)这里的结果格都是表示主题与系事比较的结果,是一种对比较结果的度量。因此,这种结果格一般是数词和表示度量衡的量词组合成的数量词。严格地说,这种结果格应该记作R(Me)。
(2)这种一元二项形容词跟上面讨论的一元形容词在配价上的差别仅在于:一元形容词所带的表示度量结果的成分都表示虚指的(如,尖一点儿)和夸张的(如,他比你聪明十倍),而一元二项形容词的结果格都是实指的。因此,在形式上的区别是:前者的数词是受限制的,后者的数词是不受限制的。
(3)这两类形容词的界线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科学的发展、测量技术的精密化,一元形容词可以转变为一元二项形容词。比如,原来对声音的响度没有测量指标,所以“响”是一元形容词。后来发展出监测声音的仪器和度量指标(分贝),所以“响”变成了一元二项形容词。
(4)“早、晚”的系事可以是跟主题不一致的时间词,如,“放学比往常早”。
(5)“远、近”的系事如果不出现,那么一定指说话人所在地或上文说到的某地。
(四)一元三位三项三联形容词,简称一元三位形容词
跟一元三项形容词一样,一元三位形容词可以关联三个从属成分:一个是主题Th,一个是系事Re,一个是结果R。于是,这种一元三位形容词也可以记作A:{Th,Re,R}。
1.配价实例
大:爸爸年纪很~ 哥哥比我~五岁 哥哥~我五岁
小:弟弟年龄很~ 弟弟比我~三岁 弟弟~我三岁
矮:小吴个儿很~ 小吴比我~一头 小吴~我一头
低:*李阳年级很~ 李阳比我~两个年级 李阳~我两个年级
长(zhǎng):*我辈分很~ 我比阿明~一辈 我~阿明一辈
2.配位方式
S1:Th+_ S2:Th+比Re+_ S3:Th+_十Re十R
3.问题讨论
(1)在上文S1的实例中,主题格“年级、个头”等是一价名词,它们支配“爸爸”等从属名词。
(2)在S1和S3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就不能受“很”等程度副词修饰,这一点区别于能受“很”修饰的及物动词。
(3)尽管“李阳年级很低”不合格,但“李阳辈分很低”是合格的,所以说“低”是形容词基本没有问题。而“(辈分)长”是不能受“很”修饰的,所以“长”不像是形容同。除了不受“很”修饰之外,“长”在其他分布上跟一元三位形容词差不多是一样的。
(4)上文讨论的一元二项形容词、一元三项形容词、一元三位形容词的系事Re和度量性结果R(Me),在句法和语义上都是非必有成分,都可以删除而不影响句子的结构和意义的完整。因此,我们不把它们看作是二元一位二项形容词、二元二位三项形容词、二元三位三项形容词。语
参考文献
[1]范晓.动词的“价”分类[A].语法研究和探索(五)[C].语文出版社,1991.
[2]范晓.动词的配价与句子的生成[J].汉语学习,1996(01).
[3]刘丹青.形同名现及形容词的向[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7(03).
[4]鲁川.谓语框架说略[J].汉语学习,1992(04).
[5]鲁川,林杏光.现代汉语语法的格关系[J].汉语学习,1989(05).
[6]邵敬敏.“语义价”、“句法向”及其相互关系[J].汉语学习,1996(04).
[7]沈家煊.句式和配价[J].中国语文,2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