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5年第11期 ID: 422788

  

从女性主义视角再读《荆棘鸟》

◇ 雷炎炎

  摘要:作家考琳·麦卡洛在名作《荆棘鸟》中为读者塑造了丰富的女性形象。作品通过三个勇敢叛逆的女性形象,她们敢于与命运抗争,谱写了崇高的爱情交响乐,从而实现了对人类生命意义的升华。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荆棘鸟》的主人公,并解读其寓意内涵。
  关键词:女性主义 《荆棘鸟》 人物形象 内涵 寓意
  引言
  澳大利亚著名女作家考林·麦卡洛于20世纪70年代撰写了一部举世闻名的作品《荆棘鸟》,被称为澳大利亚的《飘》。整部作品的描写背景是德勒海达牧场,贯穿整体的剧情是梅吉与神父拉尔夫之间的爱情故事,描述了克利里家族三代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历程。《荆棘鸟》中所描写的的三代女性在各自的爱情自由——婚姻自主——人格独立和情感经历中都展现出了独有的魅力,作者将克利里家族三代女性的思想变化过程直观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从一开始对男人的顺从到最后的奋起反抗,女性思想中的独立意识使得她们意识到婚姻并不能成为永久约束女性的枷锁。[1]不过考林·麦卡洛所讲述的克利里家族三代女性的最终结局表明,如果女性没有从经济上独立、没有人身自由,那么即便是取得了短暂的胜利,最终也摆脱不了悲惨的结局。
  一、女性主义视角《荆棘鸟》中人物的觉醒与抗争
  作者考林·麦卡洛在《荆棘鸟》中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这是对20世纪中期澳大利亚女性真实生活的写照,当时的女性为了追求自身解放和自由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作品以极其细腻的手笔刻画了克里利家族中三代女性包括祖母、姑母、母亲和女儿这四位典型女性的性格以及命运,在女性共同的命运面前她们以各自的方式表现出了自尊、勇敢、叛逆与执着,反映了在对抗命运的过程中女性的不断成长和提升。
  (一)祖母菲奥娜和姑母玛丽·卡森这两位女性对于命运的抗争
  祖母菲奥娜和姑母玛丽·卡森的人生经历截然不同,祖母菲奥娜出身高贵但是最后却成了贫苦困厄的家庭主妇,姑母玛丽·卡森出身贫寒,而且整天操持家务精疲力竭,但是最终却通过自我努力成为富翁。菲奥娜的个性是不苟言笑且有些沉默寡言,玛丽·卡森的性格却截然相反,她是朝气蓬勃而又富有勇气和魄力。性格和经历都完全不同的两位女性,爱情婚姻却有着共同的不幸,即使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同命运作斗争,但是最终还是以不幸和性格扭曲为结局。
  《荆棘鸟》中刻画的菲奥娜出身高贵、端庄美丽,却最终贫穷,作品中描写她穿梭于家务之中写道:“菲奥娜·克利里正在厨房里削着土豆皮……非常端庄、相当漂亮,却面无笑容、神情严肃……她穿着灰洋布的衣服,她那双结实的黑靴子踩出了一条路从露台到洗衣房”。[2]年轻的菲奥娜没有听从家里的安排,选择门当户对有钱的丈夫,而是私下与有妇之夫相爱而且还生下私生子,她的家族为了维护名誉,只能安排她嫁给素不相识的牧工帕迪。帕迪老实肯干,而且还深爱着菲奥娜,只是菲奥娜对帕迪没有爱情,只是心存感激而已,这样的菲奥娜无法从心底对自己与帕迪所生的孩子们关心爱护,她把满腔的爱和关心都给了私生子弗兰克,并用冷漠寡言无声地反抗命运和现实。久而久之,菲奥娜长期处于压抑和抑郁的精神状态下,她对命运和生活充满了失望。菲奥娜年轻的时候被情人所抛弃,但是她却不后悔,她的一生都是靠着和情人的回忆来支撑,即便是过去了很多年,她依然深深地思念他。菲奥娜用自己冷漠寡言的性格无声地反抗婚姻和现实,女儿梅吉的心灵在成长过程受到了严重的伤害。菲奥娜的爱情和人生是不幸的,但是她在心底始终以自己的方式默默进行着抗争。
  (二)梅吉成长过程中的艰难抉择
  《荆棘鸟》中描写的梅吉是菲奥娜的女儿,考林·麦卡洛详细刻画了她在理智上的觉醒和成长的过程。从表面上来看,女主人公梅吉给人以完美的女性气质,具有超凡脱俗的美。小时候的梅吉浑身散发着母性的光芒,她憧憬美好的婚姻和可爱的孩子,拉尔夫眼中的梅吉性格完美无瑕,是所有男人心目中的理想女性性格,同时他断言:“梅吉将毕生顺从,不越女性命运雷池一步。”但是,这个在所有男性心目中完美无瑕的女性,却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她大胆出击并主动追求心中所爱,她把个体生命的尊严和高贵的人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梅吉出生于普通的牧工家庭,她的成长环境是贫困的,作者考林·麦卡洛运用细腻的描写将她的人生经历展现在了读者面前,深刻地描写了一个身处男权社会的普通女性艰难成长的过程和对命运的激烈抗争。[3]女主人公梅吉的一生都充满着痛苦,四岁时她心爱的礼物被毁,第一天上学就遭到殴打,幼年时唯一的好朋友被父亲驱赶,弗兰克哥哥的出走让她失去了唯一说知心话的人,心爱的弟弟去世。接连的打击并没有给幼小的梅吉心里留下阴影,她默默地忍受,坚强地生存。她就像一株孤独而又坚韧的蒲草一样,即使满身伤痕,却永远不会倒下,她 “勇敢地承受下来……投进她生存的熔炉中当作燃料。”小说展示了她从天真无邪的小女孩,在经历了青春期的恐慌后,成长为坚强叛逆的成熟女性的艰难历程。
  (三)最终迈向解放的朱丝婷
  小说中克里利家族的第三代女性主人公就是朱丝婷。儿童时期的朱丝婷的形象和心理就与众不同,她并不把婚姻看作是女人最终的归宿,也不像当时很多贫穷的女性一样将婚姻当作是摆脱贫困的捷径,朱丝婷本身具有非常理智和清醒的头脑,她自小就亲眼目睹了家族之中女性的悲惨和不幸,对于人生自由和精神解放有着更加强烈的追求。因此,朱丝婷对于女性命运,有着自己坚定的立场。当母亲梅吉问她:“你不想结婚吗?”她非常坚决地回答母亲,她绝不会跟一个叫花子似的男人度过她的一生。朱丝婷根据自身的意愿去追求事业,最终她找到了能够体现自我价值的职业。在成为演员后,为了将角色演绎好,她给自己寻找了一个颇具魅力和经验的成熟男人体验恋爱。作者实际上是表达出来了这样的观点:女性和男性一样应该追求物质和精神方面的独立,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女性也不一定只将爱情保存在婚姻里,不一定依靠男性才能生存。但是,考琳·麦卡洛在小说中也描写了朱丝婷虽然超越了她的前两代女性,但是她们不幸的经历还是在她的心灵深处留下了浓重的阴影,使她前卫的思想和言行具有超过了应有的限度的伤痛,如拒绝雷恩的求婚差点使她失去了一生的幸福。为了让作品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作家安排了雷恩耐心等待,并帮助她解除了心理的阴影,最终朱丝婷获得了幸福的爱情。[4]

从女性主义视角再读《荆棘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