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美国文学史上的一部佳作,小说《飘》不仅描绘了南北战争时期美国人民所度过的艰难岁月,还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其文中关于典型女性形象的塑造,以及乐观、拼搏和坚持到底的女性主义的显露,成为女性主义的指路明灯,这种女性意识赋予了《飘》独特的审美视角和强劲的生命力。
关键词:《飘》 女性意识 形象塑造 解读
引言
小说《飘》自 1936 年问世以来,经过几十年岁月的洗刷,依然盛销不衰。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飘》不仅是一部以女性眼光发言的小说,而且还是能够经受得住时间考验、蕴涵着浓厚女性意识的作品。这本书一面世就获得了极高的赞誉。《飘》中的人物乐观、拼搏,就如同灯塔一样指引着人们前行,为美国人民度过艰难时期,振作起来重新奋斗提供了力量的源泉,尤其是小说中形象塑造及女性意识,更赋予了《飘》独特的审美视角和强劲的生命力。
一、小说《飘》中女性形象塑造
小说《飘》出版于1936年,作为女性主义的代表之作,《飘》自出版之日起就获得了各界的一致好评,并掀起一股女性主义思潮。《飘》中描述了多位女性,通过描述不同性格的女性,表达了作者对女性社会地位的不满。所以,在小说《飘》中,显露出一种强烈的女性主义。在女性主义看来,女性的社会地位始终处于一种被压迫、被歧视状态。女性主义文学作品,着重强调不要贬低和扭曲女性社会地位,要尊重女性。在小说《飘》中,主人公斯嘉丽的母亲艾伦总是平静自如,就算是处理各种家庭纠纷时,也是运筹帷幄,表现出一种相当冷静的态度。家庭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她都能够和平地解决。艾伦出身南方贵族家庭,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她从小就温和谦逊、优雅沉稳。由于艾伦性格沉稳,个人魅力独特,她受到了周围人们的普遍爱戴和欢迎。在南北战争开始前,艾伦是塔拉的女主人,作为一个贤妻良母,艾伦不惜刻意隐藏自己,维护丈夫的男权地位。艾伦将照顾好身边的每一个人、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当作是自己的义务,因此,她经常为黑人和下等白人义诊治病。作为一个传统女性的代表,我们从艾伦身上可以看到美国南方女性典型的美德。在小说中,艾伦的各种美好传统品德都获得了完美的体现。艾伦用毕生的精力维护丈夫的主导地位,她一生的心血都凝聚在了塔拉农场上,她把自己完全抛在了脑后。就算是在死亡之前,艾伦还念叨其表兄的名字。对于艾伦来说,婚姻是一场梦,死亡是生命最终的解脱。
在小说中,媚兰性格和蔼、平易近人,可以说是一位完美的女性,然而,斯嘉丽一直讨厌和厌烦媚兰,直到媚兰逝世的那天,斯嘉丽才恍然间意识到自己和媚兰从来都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甚至可以说是患难知己,像亲姐妹一样亲密无间。在面对困难时,媚兰表现出来的那种宽容、镇定,就是完美人格的一种体现。在小说《飘》中,有段描述媚兰与斯嘉丽共同抵抗闯入庄园的士兵的情节,通过作者对于媚兰的这段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媚兰性格的坚强。北方佬到媚兰家抓捕3K 党人,媚兰再一次表现出机智与勇敢,她与瑞德带领农场里女性仆人,机智地让险情化于无形之中。媚兰虽然身体纤细,但是,做起事来却勇敢、坚韧、机敏、从容。除了坚强、坚韧外,媚兰还心地善良、待人真诚,有着女性特有的柔和。在小说《飘》中,媚兰在最艰难的日子里,在缺吃少穿的情况下,无私地将口粮分给打仗的士兵,在作者笔下,媚兰真诚待人的形象栩栩如生。在小说中,媚兰还将斯嘉丽看做是自己的一个亲属,觉得斯嘉丽是自己非常要好的一位朋友,即使是在众多流言蜚语面前,媚兰仍然支持斯嘉丽,相信斯嘉丽,媚兰与斯嘉丽无所不谈,就像是亲姐妹,就连斯嘉丽也不能否认这种亲如姐妹的情感。虽然媚兰性格比较坚强,在男权社会统治环境之下,媚兰依然不能够摆脱传统的社会思想束缚。在小说《飘》中,媚兰从来都是听其丈夫的安排,小心翼翼地维护着看似美满的婚姻,她明知身体不能承受生育之险,但是,还是冒险怀孕,满足丈夫想要有个孩子的愿望,结果不幸身亡。作者通过媚兰形象的塑造,表达了男权社会对于女性意识的压制。
斯嘉丽是一个带有一丝反叛、性格坚强的女性人物。在小说中,斯嘉丽为了实现对艾希礼的承诺,在亚特兰大城陷入危机时,依然独自一人留下来照顾媚兰。当看到塔拉庄园破败不堪时,斯嘉丽毅然放下大小姐身段,与仆人一起在田地里摘棉花,为了家人的生活和生存,斯嘉丽做那些仆人才做的粗活。在面临困难时,斯嘉丽对自己说道,这一难关一定会过去的,上帝可以做凭证,自己和家人都不会再挨饿了。虽然斯嘉丽从小就过着养尊处悠、安闲自在的生活,但是,斯嘉丽并没有因为受到过渡的关爱而成为一个无所事事的南方大小姐。斯嘉丽愿意和邻居的男孩子玩,愿意和黑人孩子在一起,这表现了斯嘉丽极强的反叛意识。不仅如此,斯嘉丽的反叛意识还表现在她前后嫁过三个男人,违背了当时的风俗和礼仪。斯嘉丽的第一个男人是媚兰的哥哥查尔斯。在向艾希礼示爱遭拒后,斯嘉丽开始意气用事,为了宣泄内心的郁闷,嫁给了查尔斯。斯嘉丽的第二个男人是自己妹妹的情人弗兰克。为了筹集到三百元的税款,保住塔拉农场,斯嘉丽不惜横刀夺爱。斯嘉丽的第三个男人是瑞德。在斯嘉丽看来,自己并不爱瑞德,委身于瑞德,主要是为了物质享受,这也使瑞德备受煎熬。媚兰去世后,斯嘉丽才意识到一直陪伴自己身边的这个男人才是最爱自己的,也是自己最喜欢的人,然而,瑞德已经离开了塔拉,不再相信斯嘉丽。对于斯嘉丽来说,婚姻是自尊心受伤时的避难所,她从来没有思考过婚姻的真正含义。斯嘉丽的性格变化和成长经历,体现了南北战争时期的特殊环境下一个女性性格上的反叛,从斯嘉丽的形象塑造中,我们可以发现女性意识的觉醒。斯嘉丽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作者女性主义的先进思想,同时,也显露出了作者追求精神快乐、追求幸福、不屈不挠的女性主义精神。通过对三位女主人公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作者米切尔呼唤女性自由,呼吁女性争取合法的社会地位,显露出一种强烈的女性主义。
二、小说《飘》中女性意识的解读
在小说《飘》中,女主人公斯嘉丽的女性意识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女主人公斯嘉丽不仅具有反抗与叛逆精神,还具有自强不息、不服输的精神与性格,她坚韧不拔、不愿意向命运低头,更不愿意被社会的传统观念所束缚。参加聚会时,斯嘉丽毫不保留自己的情绪和感情,也不在乎传统淑女应有的礼节,更不遵守所谓的规矩,如斯嘉丽敢于主动追求自己的真爱,当她爱上艾希礼的时候,就表现出了感情上敢爱敢恨的一面。敢于主动向艾希礼表述衷情,为了追求自己的真爱,斯嘉丽可以不顾一切因素,这正是女性意识中果断性格的一种外在表现。在南北战争期间,这种女性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由于家中没有男劳动力,为了生存的需要,斯嘉丽摒弃了小姐的娇气,主动承担起了照顾亲人、下地务农的任务。无论条件如何艰苦,都没能束缚住斯嘉丽的女性意识,以及追求自由与价值的人生目标。斯嘉丽的女性独立意识,表现在方方面面。在媚兰分娩时,斯嘉丽就表现出果断、坚强的一面,这一点为斯嘉丽日后回到庄园肩负起打理庄园的使命作了铺垫,也为她后来能够承担更多的磨难埋下了性格伏笔。
斯嘉丽一生经历的磨难太多,她经历了爱情的挫折,嫁过三个丈夫,经历了家业的衰落以及爱人、女儿的失去,但是,面对悲惨命运,斯嘉丽选择了勇敢地去面对,她以全新的态度积极地面对每一天。斯嘉丽自幼就和其他女孩子不同,她喜欢我行我素,没有束缚,不拘小节,自由快乐的生活状态。从小,斯嘉丽就喜欢跟男孩子一起爬树,喜欢和农场中顽皮的黑人男孩玩耍,斯嘉丽性格中没有大家闺秀的养尊处优,相反,她有着不甘屈服,与生俱来的勇敢和坚毅,她勇敢地与生活和命运作斗争,面对战争,面对母亲的离世,面对塔拉变得一片混乱等种种困难,斯嘉丽都没有被打倒,她坚强地承担起了生活的重担。虽然也有过绝望的时候,但是,她没有自暴自弃就此沉沦,而是以自己柔弱的肩膀,坚强的信念,挑起了白手起家、家族兴旺的重担。在斯嘉丽看来,女性不一定必须循规蹈矩成为男人的附属品,女性是可以自立自强的。斯嘉丽自小就做不好一个顺从的淑女,她也不愿与其他女孩一样保持淑女形象。美国的南北战争,更加刺激了斯嘉丽女性意识的觉醒,为了保住塔拉,斯嘉丽一改以往娇小姐的作风,四处奔走寻找出路。为了塔拉庄园的重建,斯嘉丽勇于挑战社会传统观念,对社会评价视若无睹,并决定自己尝试经营生意。她敢于冲破束缚,我行我素,敢于怀疑男权,斯嘉丽摆脱了对男人的依靠,重新审视和定位自己,事业的成功使她的人格得以独立,生意日益好转并蒸蒸日上,斯嘉丽努力地构建着自己的事业,最终把庄园打理得有声有色,自我价值得以实现。这种女性意识在斯嘉丽身上达到了巅峰状态。
结语
在小说《飘》中,米切尔不仅成功塑造了散发着耀眼光芒的新女性形象,还表达了男权社会背景下女性意识的觉醒,在女性自我追求和发展方面,米切尔进行了一次勇敢的尝试。在美国动荡不安的年代,这种鲜明的女权主义思想,使得小说具有了不同意义,正是这样的人物性格,这样一个矛盾复杂的形象塑造,成就了小说《飘》的经典地位。语
参考文献
[1]董卫平.生活中的强者,乱世中的英雄——《飘》女主人公郝思嘉性格分析[J].长治学院学报,2011(03).
[2]徐圣稚,金鹏.从《飘》的主人公斯嘉丽身上看玛格丽特的女性意识[J].新余高专学报,2007(01).
[3]吴小鹏.论《飘》中斯嘉丽的婚姻——为生活而婚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22).
[4]施经碧.适者生存——简析《飘》的主题[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
[5]邹晶明.寻求自己的精神家园——斯嘉丽身上的传统意识探微[J].江西社会科学,2003(03).
[6]顾韶阳.王丽艳《飘》与妇女觉醒——《飘》中女性价值观浅析.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03).
[7]高学群.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飘》中斯嘉丽的人物形象[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