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国病人》是加拿大著名作家迈克尔·翁达杰的代表作品,这部被誉为一部宏大而精致的史诗的小说给作家带来诸多赞誉。这部作品拥有多元文化的广阔视野,涵盖了多角度混杂元素,具有深刻的意蕴及高超的艺术魅力。本文从复杂独特的叙事结构、多元化的文学体裁、虚拟跳跃的时空设置三个视角解读这部作品的艺术特色,以期为研究翁达杰及其作品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英国病人》 艺术特色 叙事结构 多元化
一、翁达杰作品《英国病人》概述
加拿大著名作家迈克尔·翁达杰出生于1943年的英国殖民地锡兰,作家身上有着荷兰、英国、印度多国血统,复杂的文化身份以及生活于殖民地的童年时光为作家书写独具特色的“世界小说”打下深刻的烙印,为翁达杰日后成为跨国界、跨文化的无国界作家群中的重要成员之一奠定了基础。翁达杰于1962年移居加拿大,在大学攻读英国文学,获得文学硕士学位,毕业后进入多伦多约克大学格兰登学院教授英国文学,同时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作品《英国病人》是翁达杰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作品,1992年小说一问世,立即引起很大反响,并于同年一举夺得英语“布克小说奖”,使得迈克尔·翁达杰一跃成为国际瞩目的小说家,之后这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同样取得巨大的成功,同名电影囊括了1996年奥斯卡9项大奖。作品《英国病人》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作为背景,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北部的一栋废弃别墅里,四个饱经战争创伤的主人公在此因缘际会,小说围绕四位主人公展开极具强度及密度的叙述。他们分别是:英军护士汉娜、被剁掉手指的英国特工卡拉瓦乔、印度锡克族工兵辛格以及一个全身重度烧伤的被其他三位主人公称作“英国病人”的神秘人物。这位“英国病人”因重度烧伤,全身绑着绷带而无法辨认,故而作品中的其他三位主人公一再以各种方式探究他的真实身份,最终这位“英国病人”有感于护士汉娜的悉心照料, 向其讲述自己的生平和爱情经历,这位名叫奥马尔希的匈牙利贵族是著名的考古学家和地理学家,他在撒哈拉沙漠考察期间爱上了有夫之妇凯瑟琳,为爱铤而走险,最终凯瑟琳死去,奥马尔希浑身烧伤彻底毁容,被当做盟军士兵送到意大利。翁达杰以异于传统小说的创造套路书写小说,用优美而抒情的笔触描绘四位主人公的因缘际会,他们饱受战乱的苦楚,深陷爱情的漩涡,因为战争的缘故相遇于此,在这个如同世外桃源般的废弃别墅里,虽然没有震撼淋漓的战争场面,听不到轰鸣的枪炮及战场上的厮杀,但战争却无时无刻不彰显出其真实的存在感。作品以精湛绝伦的叙事手法,多元化的体裁,虚拟跳跃的时空设置,多元文化的广阔视野,涵盖了战争、死亡、爱情、背叛、历史等多角度的混杂元素,彰显出作品深刻的意蕴及高超的艺术魅力,被誉为一部宏大而精致的史诗。
二、解读作品《英国病人》的艺术特色
(一)复杂独特的叙事结构
作品《英国病人》的叙事结构并不是单一的,而是融合了小叙事、线型结构及网状结构等多种结构构架的应用。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的文学作品大多采取类型化的宏大叙事模式,体现出较为明显的善与恶,即盟军是正义的,而纳粹是罪恶的。作品《英国病人》同样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然而作品摒弃了宏大叙事,没有直接描写战争的场面,没有刻画类型化的脸谱人物,没有体现明显的正义与邪恶,作家翁达杰通过复杂的小叙事展开故事的整体结构,将叙事视角聚焦在意大利的一栋废弃别墅里,通过病人、护士、特工、工兵四位主人公的对话、诱供、回忆展开故事情节,体现作家对战争的思考和描写,揭示人类的真实艰难、超越的痛苦及其渴望超越的深层意识。除了在作品中运用小叙事的结构,作家翁达杰同时也在叙事中融入线型结构,作品中,因重度烧伤而全身绑着绷带的“英国病人”从坠落的飞机中被救出,护士汉娜对其精心的照料,以及他慢慢恢复记忆之后对自己生平及爱情经历的回忆及讲述,构成一条完整的线型叙事线索,在这一线型叙事结构中,翁达杰用优美生动的文字将主人公奥马尔希的人生境遇娓娓道来,奥马尔希与凯瑟琳之间违背传统道德教条的特殊恋情在作家笔下显得凄美感人,作家自身丰富深厚的文化知识底蕴在线型叙事结构的运用中得以发挥得淋漓尽致。此外,作家还运用网状结构的叙事模式,将破解奥马尔希的身份作为故事的主线,而奥马尔希与凯瑟琳的爱情故事、护士汉娜与工兵辛格的情感故事则是两条副线,使得作品不仅有贯穿情节发展始终的主线,也有纵横其中的支线,两种时空在作品中交织变换,小说中的不同性格不同背景的人物、各种矛盾冲突、每个情节,均被作家巧妙地加以编织构造,成为整部作品结构大网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任何一部分的缺失与损害都会使整个故事缺乏相应的合理性及逻辑性。作家以其超强的控制力,在作品中自由转换叙事结构,使作品以一部极为庞大的叙事体系呈现给读者,这个体系中,不仅涵盖了四位主人公不同的背景、经历及情感故事,也有着对非洲地理知识、沙漠部落奇特风俗、甚至是手枪性能原理、排雷工兵技能等相关知识的详尽描述,作品中复杂独特的叙事结构以其超越文字的效果迸发出极大的艺术魅力,使得小说文本得以有力丰富,故事主题得以不断深化,故事情节更为生动、饱满、立体,给予读者强烈的阅读快感。
(二)多元化的文学体裁
作家翁达杰积极探索并实践“跨文体”及“跨文本”写作,打破文学体裁之间的阻隔,突破体裁的藩篱,在写作的过程中进行最大限度的颠覆并反叛传统,给文学领域注入鲜活的生机。作品《英国病人》颠覆了传统小说的创作套路,涵盖了小说、诗歌、散文、传记、病史记录、医学档案、新闻报道等诸多体裁,使作品不但具有小说式的生动情节,还具备诗歌式的抒情特色,史诗式的神圣奇幻,散文式的清新优美。作为一部成功的小说作品,《英国病人》本身的小说体裁自然是极为明显的,作家以唯美准确的笔触,非凡大胆的表现力及纯熟巧妙的掌控力塑造了意大利一栋废弃别墅里四位饱受战争创伤的主人公形象及其不同的命运,穿插了奥马尔希与凯瑟琳的爱情故事、护士汉娜与工兵辛格两对恋人的情感故事及其爱情纠葛,营造出引人入胜的小说情境。翁达杰的写作生涯从写诗开始,他在小说及诗歌领域均有着自身独特的风格,而在作品《英国病人》中,作家更是延续其诗人特质,将诗歌体裁运用到小说中,使作品展现出浓郁的诗歌抒情特色,使得这部作品有“一首如烟似幻的诗作”之美誉。例如,小说中,作家引用英国诗人弥尔顿的《失乐园》来表达奥尔马希初遇有夫之妇凯瑟琳的爱情萌动及矛盾心理,借由诗歌中超越于现实的描绘暗示了故事结局的悲剧性,达到隐喻的效果,以诗歌的运用深化作品的内涵,控制作品中的故事情节。可见,作家翁达杰在作品《英国病人》中,借由诗歌表达作品人物的情感,彰显作品中的情感艺术,提升读者对小说的艺术感受。作家同样在这部作品中广泛运用散文的文学体裁,以散文式的不完整勾勒出战争时代人们生活以及情感的片断,以散文式清新自然的语言刻画人物的细微心理、表现人物的魅力,以散文式的随意性将主人公的衷情爱意缓缓道来,使作品的情感更显真挚,艺术魅力更为动人,文字更为精彩优美。作品《英国病人》中,作家虚构了大量的地理及传说,刻意拉长了故事的地理时间跨度,将人物事件散布在不同的章节中,使作品具有史诗般的恢弘气势及奇幻色彩。而主人公奥尔马希致死不离手那本历史学之父希罗多德的作品《历史》,则给作品带来浓烈的历史纵深感,使作品中构造的爱情悲剧在历史的映衬下表现出更为厚重的思想意蕴。多元化的文学体裁在《英国病人》中的运用,增强了作品对情感抒发及主题阐释的力度,彰显了这部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三)虚拟跳跃的时空设置
作品《英国病人》的主线是意大利一栋废弃别墅里,四位主人公的因缘际会,以及护士、特工、工兵对重度烧伤难辨身份的“英国病人”身份的探究,而当“英国病人”将自己的生平和爱情经历缓缓道来之后,他口中的故事成了作品的副线,由此看出作品的时间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空间在意大利别墅、埃及开罗、利比亚沙漠之间不断穿插。作家打破传统的时空设置范式,将作品中的时空放置在虚拟跳跃的空间里,使其得以无限放大,凸起其震撼人心的效果。作品开篇描写了意大利佛罗伦萨北部一栋废弃别墅里,护士汉娜悉心照顾重度烧伤面目全非的病人,与此同时,故事情节不断跳跃到利比亚沙漠中奥马尔希的种种经历遭遇中,作品在两个时空中不断倒错穿插。而当作品的另外两位主人公:特工卡拉瓦乔与工兵辛格相继进入别墅,四人在交谈、相处、探究的过程中,时空在别墅里的现实情景与主人公的往事际遇中不断穿梭跳跃。作品的第五、六章中,作家将其对奥尔马希和凯瑟琳生死之恋的刻画穿插于沙漠、集市、废墟、飞机等跳跃的时空之中,运用有关战争与沙漠勘探的描述点缀于三人的情感纠葛之中,以巨大的时空跨度增强故事的震撼之感。而作品的第七、八章,辛格以往的拆弹部队际遇与别墅里的现实中辛格与汉娜之间的情感历程两个时空不断跳跃,将读者牵入一段深沉平缓的爱情空间。而作品的结尾处,辛格与汉娜身处异度时空,却虚拟交叉出震撼的效果,令人唏嘘两者奇妙的命运。在《英国病人》中,作家借由这些看似随意、实则精心安排的虚拟跳跃的时空设置提升了作品的故事性及感染力,使作品内容更为紧凑和饱满。语
参考文献
[1]迈克尔·翁达杰.英国病人[M].丁骏译.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2]张康.论《英国病人》中小叙事的解构性[J].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2009.
[3]郜娜.论翁达杰小说《英国病人》中的时间、空间和人物[J].辽宁师范大学,2010
[4]朱刚.二十世纪西方文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5]徐静.《英国病人》:文化?沟壑?爱情?[J].电影文学, 2006.
[6]于红灵.浅析《英国病人》的多元主题与内涵[J].电影文学,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