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2年第6期 ID: 155268

[ 刘伟 文选 ]   

近五年甘肃中考古诗文默写题型分析

◇ 刘伟

  综观近五年甘肃省语文中考试题,古诗文默写作为A卷“积累与运用”部分的重点考查题型,五年来考查形式稳中有变,考查内容兼涉诗文,考查难度适中,但历年考生应考作答过程均有不同程度的失分,或张冠李戴,东家句拉扯到西家文;或记忆空白,填空题变成为空填题;或字形错讹,一字之失致满盘皆输。
  因此,如何努力解决考生背诵过关与默写出错的矛盾,实现从口头到笔下零距离零误差,杜绝古诗文默写题型失分,是中考复习备考时须用心应对的一个方面。本文拟就从古诗文默写题型分类、备考策略和考查变式的角度,对甘肃省近五年语文中考试题中古诗文默写题目略作分析,以期有助于广大师生复习备考。
  一.补充性默写
  这种题型或给出上句,要求考生补充下句,或给出下句,要求考生补充上句,或给出中间句,要求考生补充前后句,旨在考查考生由此及彼,准确对应的记忆能力和书写能力。
  真题再现:
  2007年:(1) ,只欠东风。(罗贯中《三国演义》)
  (2)野火烧不尽,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 ,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2008年:(1)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刘禹锡《陋室铭》)
  2010年:(1)“劝君更尽一杯酒, ”“莫愁前路无知己, ”都是送别诗中的千古名句。
  2011年:(1)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3)苔痕上阶绿, 。(刘禹锡《陋室铭》)
  (4)岁寒, 。(《论语》十则)
  (5)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
  备考策略:作为近年来最为普遍的古诗文默写题型,补充性默写的难度在于“给出下句,默写上句”这种逆反思维定式的考查,考生复习时“熟读成诵”之余尚要“倒背如流”,背得出更要写得对,力求句句不含糊,字字不模糊。
  二.理解性默写
  这种题型要求考生在准确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深入了解文句的含义及其作用,针对题目的具体限制默写与题意对应的相关文句。
  真题再现:
  2010年:花开花落,无声无息。唯有心真正闲下来,才能够感受到夜深人静时空荡荡的山中盛开的桂花从枝头脱落、飘下、着地的过程。这是王维的诗句“ , ”所表达的意境。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 ?”也认为美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是缺少“闲人”而已。
  备考策略:复习过程中考生一定要结合课文注释、课堂笔记和课后练习,全面加深对相关诗文的理解,记其文字,知其含义。具体做题时,要仔细揣摩、认真体会题目给出要求默写的文句的意义或在诗文中的作用,避免模棱两可,确保答案的针对性与正确性。
  三.拓展性默写
  这种题型属同类归纳性默写,要求考生根据题目规定的诗文类别,调动积累,举一反三,展开联想,触类旁通,默写出相应诗文内容。
  真题再现:
  2009年:诗词之中有四季。早春时节,白居易说:“几处早莺争暖树, 。”盛夏时节,杨万里说:“接天莲叶无穷碧, 。”中秋月圆,苏东坡说:“ ,月有阴晴圆缺。”隆冬雪后,毛主席说:“江山如此多娇, ”
  2010年:在源远流长的古代文化中,关于“岁寒三友”的诗和画,可谓比比皆是:松竹梅的品格,也在众多诗人的刻画中,更加丰满起来。请任意写出两句与“岁寒三友”相关的诗句。
  2011年:孔夫子说仁者爱山。陶渊明爱山,让他感受“采菊东篱下, ”的平静;杜甫爱山,让他领略“ ,一览众山小”的豪迈;苏轼爱山,让他悟出“不识庐山真面目, ”的哲理。
  备考策略:考生平时必须重视名篇名句的积累,博学广记,积少成多。考试时,腹有诗书,才能随意抽取,左右逢源,应付自如。
  四.应用性默写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实际运用古诗文的迁移能力,即如何发扬古为今用的精神,引经据典,充实现代汉语用语过程中的文化底蕴。
  真题再现:
  2007年:初中即将毕业,请选择你最喜欢的表现离别之情的古诗词名句,写出连续的两句,作为送给同学的临别赠言: , 。
  2008年:人们常用出自《醉翁亭记》的成语“ ”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也比喻别有用心。
  2009年:(1)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演员边击缶边吟诵《论语》中“ , ”一句,喜迎各国嘉宾。
  (2)好友相别,我们可用王勃的诗句:“ , ”送友人,表明只要心心相印,哪怕相隔再远,也会觉得近在咫尺。
  备考策略: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应多做迁移练习,在写文章或说话时自觉引用名句,增添文采,从而透彻理解名句含义,明确古今结合的切入点,最终达到学以致用,具备将识记的知识转化为语言运用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近五年甘肃省语文中考试题的古诗文默写课本选材呈现出从初三向初二、初一下移的趋势,并较多集中于初二内容,来年中考可能有所调整。考生在应对来年古诗文默写考查时,须多层面准备:其一,初一、初二、初三各年级内容应均衡用力,不可偏废;其二,着力于立足课内经典,逐字过关的同时,亦要辐射课外名篇,一一落实;其三,对已有考查形式要反复训练,熟练应对,此外还须充分考虑其他变式考查。
  
  刘伟,教师,现居甘肃华亭。

近五年甘肃中考古诗文默写题型分析

  •  / 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