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2年第6期 ID: 155234

[ 李桦 文选 ]   

比较让阅读教学妙趣横生

◇ 李桦

  内容摘要: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通过探索,利用比较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比较赏析,能更好地揭示知识规律,学生也乐于思考,可以让枯燥无味的语文课生动起来,在不同程度上改变阅读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利用比较阅读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比较方法;实例分析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总目标中,要求阅读教学能够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中考中阅读题的分数基本上占了全卷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可见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分量举足轻重。如何使阅读教学举重若轻呢?笔者认为:恰当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阅读教学是一个极其有益有效的尝试。比较可以让阅读教学妙趣横生。
  比较阅读就是指把内容或形式相近的或相对的两篇文章或一组文章放在一起,对比着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将其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这样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比较阅读作为一种阅读方法,要求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探究,总结规律。它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比较阅读教学主要通过从比较分析入手,进行目标明确的阅读训练。这种方法能够把读物分成若干个方面,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学生容易集中注意、思考、研究。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恰当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让枯燥无味的语文课生动起来。比较阅读完全可以改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
  比较阅读教学,重在设题,教师巧妙设题,选准设题的比较点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抓住重点难点,还可以强化学生在具体阅读实践对语文知识点的准确把握。在阅读教学中怎样巧妙地进行比较设题来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根据以往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比较思想内容之妙趣
  即从文章的思想内容上去比较有什么异同。例如《范进中举》和《孔乙己》两文主题思想相同的是:小说分别通过范进和孔乙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来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但两个人的性格和命运却是有很大差异的:范进有幸中举,荣华富贵唾手可得,趋炎附势,巴结权贵;孔乙己则屡试不中,穷困潦倒,好吃懒做,迂腐清高,凄惨而死。尽管他们的命运迥然不同,但他们都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通过比较能够更加了解封建科举制度对人们身心的毒害,更加了解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二.比较人物形象之妙趣
  通过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的比较,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小说塑造人物的技巧,并引领他们通过艺术手法及艺术效果的分析,迅速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和人物的典型性。作者往往通过创造典型的艺术形象,寄寓自己对社会、对人生、对世界的思考。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艺术形象,从艺术形象的时代背景、思想性格特征等方面进行比较,以探求作者的创作思想,文章的主要意旨。
  如《孔乙己》中人们对孔乙己的“笑”与《范进中举》中人们对范进中举而疯的“笑”是不尽相同的。表面上看,由于孔乙己言行迂腐可笑,因此人们把孔乙己当作笑料,其实这种“笑”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世态炎凉,人情冷漠,造成了孔乙己悲剧的必然结果。而范进的疯笑,入木三分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之深;人们对范进的讥笑,更揭示了世人趋炎附势,阿谀奉承的扭曲心态。
  三.比较表达方式之妙趣
  文章都有一定的语言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说明、议论、描写和抒情等。
  教学中,可以通过比较记叙文中的描写和说明文中的描写,来使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记叙文中的描写,作用在于增强写人叙事的形象性;而说明文中的描写,作用却在于更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一样的表达方式,作者使用的目的和作用是完全不同的。
  若能从语言的表达方式上去比较阅读,不仅容易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还能掌握所揭示的知识规律,拓展思维能力。
  四.比较写作技法之妙趣
  写作技法很多,并且富于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对比阅读中要统观全局,选择对比点时应有所侧重。如可根据不同课文选择渲染衬托、融情于景、象征、夹叙夹议……不同的阅读材料中表现情形来作具体分析,揭示内在的写作规律。
  例如,文章使用“照应”这一写作技法,每篇文章是不尽相同的。从照应的位置来看,可以有头尾呼应,段落间的照应,过渡段(句)的照应。从照应的作用来看,可以有承上照应,启下照应,既承上又启下的照应等等。能比较这些“照应”的特点,即能理解课文结构特点,学习范文的写作技法。
  又如,详写和略写的区分和比较,可以明确中心迅速抓住重点段来分析,可以培养自已的快速阅读能力。此外,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来选取对比点。
  五.比较艺术风格之妙趣
  李白和杜甫这两位诗人的作品,我们可以运用比较法,让学生在理解和鉴赏诗歌的基础上,联系两位诗人的其他作品,比较他们的艺术风格,感受他们不同的个性魅力。李白在思想上带有明显的道家色彩,崇尚无拘无束的自由,蔑视权贵。他的诗歌中充满神奇的想象,大量运用夸张,体现出气势磅礴的特点,即使写忧愁,也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充满浪漫的色彩。杜甫是现实主义的典型,儒家兼济天下,忧国忧民的情怀,无不在他的诗歌中渗透。他的诗歌大量描写社会现实的惨状,抒发对国家命运、黎民苍生的忧虑,即使自己四处漂泊、衣食困顿,仍然为国家和黎民“凭轩涕泗流”。李白诗歌的豪迈高亢与杜甫诗歌的深沉忧郁风格迥然不同。
  像这样的比较还可以有很多,如王维和孟浩然的比较,苏轼和王安石的比较,朱自清和郁达夫的比较,徐志摩和闻一多的比较,等等。
  教学中,通过比较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比较赏析,能更好地揭示知识规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让学生乐于思考,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学习兴趣。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去粗取精,异中求同,使学生把握文学作品里某些共同规律,从而提升他们思考问题的广度,达到培养思维的敏捷性、流畅性、灵活性和变通性的目的。
  总之,运用比较进行阅读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较可以让原本枯燥无味的阅读教学妙趣横生。
  李桦,教师,现居广东广州。

比较让阅读教学妙趣横生

  •  / 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