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处在网络时代的语文教学,应正确面对,借用网络科技与手段,为教学做好有益的服务。手机的迅速普及,为开展基于手机微博的阅读与写作的学习方式提供了硬件条件。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基于手机微博的阅读与写作,既是一种可行的,也是一种创新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手机微博;阅读与写作;实践环节
近些年,手机的迅速普及,学生群体拥有手机的比例渐增,这为开展基于手机微博的阅读与写作的学习方式提供了硬件条件。
与此同时,以2010年中国的微博的迅猛发展为标志,各主要门户网站,如新浪、网易、腾讯等,不仅推出了自己的微博,而且推出了基于手机各主要平台的软件。这些手机平台主要有苹果公司的Mac Os系统;谷歌公司的ANDROID系统;诺基亚公司的塞班系统;还有更加普及的JAVA系统;以及一些冷门的如黑莓的手机系统。越是知名,注册人数越多的微博网站,开发的跨手机平台的微博软件也就越多。以上这些条件,为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基于手机微博的阅读与写作提供了可行的软件条件。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要“适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的内容和目标,变革学习方式”。并且进一步指出“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
由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基于手机微博的阅读与写作的实践,符合《课标》中的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由此可见,适应当今的时代形势,从学生的实际条件出发,由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基于手机微博的阅读与写作,既是一种可行的,也是一种创新的学习方式。
学生基于手机微博的阅读与写作,主要有以下三个环节。
微阅读
微阅读,广义指基于手机平台的阅读方式,文中的微阅读,是基于手机平台上的微博软件的阅读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因此基于手机微博的微阅读,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获得个性化解读的阅读方式。
微阅读包括三个步骤:选,订、读。
选。学生阅读先要有阅读材料。传统阅读是通过借订买等方式获得阅读材料。而手机微博的信息海量,因此对微博的阅读必须有所选择。
学生选订微博阅读的方向,应以广博为主,即泛读。天文地理、政治历史、诗文读书、笑话语录等,都是可以选定的订阅内容。可以选订媒体杂志的微博,这类微博发布的内容,与纸质媒体的内容相同,信息发布较严谨慎重,垃圾信息较少。比如可以选订《三联生活周刊》《凤凰卫视》《新周刊》等媒体微博。而在以个人为主体的微博对象,学生的选订应以名人微博为主,如郑渊洁、韩寒、章诒和等人。普通人微博大多是些个人信息,对于学生的阅读写作无益;而名人微博在语言表达,微博内涵,信息新颖等方面有可以学习借鉴之处。
订。学生基于手机微博的阅读材料,是用手机通过微博软件,借助手机上网,到微博的微博广场进行订阅。订阅微博,也可以通过电脑上网,在更快速便捷的网络环境下进行。微博中的订阅,就是对订阅对象“加关注”。
读。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被学校制定的课程占据了大部分,其余时间被冲击得支离破碎。而紧张的学习之余,留给语文的阅读时间零零散散。这种时间的“碎片化”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整体阅读。但学生基于手机微博进行阅读,却可以充分用好这些“碎片化”的时间。手机在手,课余时间,等车搭车,食堂宿舍,散步闲逛等零碎时间内都可以进行阅读。
因为所订微博的内容取决于微博主人发布的内容,纵使媒体微博名人微博热门微博的内容发布优中选精,但整体微博的内容仍然是精品信息少而无用信息多。因此,微阅读的另一特征是“减式”阅读。学生在微阅读时需要快速略过或删除这些无用的垃圾信息。从而留下一些有益的有用的信息进行精读。
微积累
学生阅读的目的是读以致用。《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要“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因此,语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写作需要搜集素材……通过网络等途径获得有用信息。”微博中广博的内容,如“自然风光、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这就是学生基于手机微博的转发和发表功能进行积累的学习目的。
因为微博具有转发和发表的功能的特点,所以,学生基于手机微博的阅读与写作的环节中,要加入微积累这一环节。
微积累,是将所订阅中的微博通过阅读取舍之后,将需要积累保存备用的微博,通过手机微博的转发和发表的功能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微积累,是学生进行微阅读与写作之间的一个沟通环节。
微积累,按微博转发和发表功能分,包括转发积累和发表积累两种类型。
转发积累,是学生在阅读所订微博内容之后,通过对内容的学习和思考,做出了可以做为将来写作素材等用途的判断,将微博进行转发至自己微博账号上,进行备用的一种积累方式。这等于快速地积累材料。
比如,《三联生活周刊》发表了微博:“#读书笔记#‘古人不可见,古书今可求。寻源谢潢污,至味捐珍羞。朝曦去还至,夜炬燃复休。从此饱文字,不闻饥锇愁。’——袁说友(宋)”本则古诗,可以作为写热爱读书的议论文中的道理论据,学生读后转发,将来写作中,可能用得上。哪怕没有写作,也是一种诗词的熏陶。
发表积累,是学生在微博之外阅读过程中,将需要的内容,通过手动输入手机微博进行发表,从而达到保存积累的目的。发表积累不如转发积累便捷,但是能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这种即时的将阅读到的内容加以发表积累的做法,犹如俄罗斯作家果戈理随手带着的小纸片一般,即时、方便。
比如,在浏览《读者》杂志时,看到了多多的诗歌《当你途经我的绽放》,诗题精妙,可借鉴使用。即时手动输入,进行发表积累。
微积累需要学生具有一种前瞻的使用材料的意识。这需要学生有宽广的阅读与写作的视野。哪些材料可能用,哪些材料不用,都要在瞬间进行判断。当然学生也可以广撒网,精收成。另外,因为手机微博转发和发表时没有发表栏目的选项,这使得学生要用这些积累的微博时,要进行一定的搜索,所以微积累之后的二次阅读,巩固学习心得和进行材料分类整理,也是必要的。
微写作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学生基于手机微博进行写作,也符合《课标》要求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
基于手机微博的写作,可以达到“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的学习目的。
微写作是经过微阅读、微积累后,读以致用,达到运用提高的最后环节。它是学生在手机上直接进行写作的一种方式。在本文中主要指学生在手机微博上进行写作、发表的过程。
微博最高限字140字。在文学界,也有围绕微博进行微小说的创作。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微写作的结果就是微作文。一句话,几句话,一段话都可以。字数虽少,却是对于传统写作的很好的辅助。
学生微写作,一般是有感而发,眼前景,身边事,周围人,即时思……都可以激发学生写作表达的欲望。
基于微博的微写作,主要有以下主要范围:
一、记人。即记周围人。他们的言行举止,有意思处,即可手机输入,写作发表。如:下课时,鲍师分发两张试卷。“啊……”痛苦的声音四处响起。 “禽兽!”斌喊出令人震惊的两个字!大家愣住了,却见鲍师面带微笑手指着斌说:“哎,不能比啊。如果我怕你,那就是禽兽不如!如果我沉默,那就跟禽兽一样!如果我骂你,那就是比禽兽还禽兽!怎么办?”“哈哈!”二班响起了震耳欲聋的笑声。
二、记事。即记身边事。校里班上,食堂宿舍,操场会场……有难忘点,即可手机输入,写作发表。如:苏生站起来往门外走,大家以为他去叫老师。苏生感觉到大家怪异的目光,回头说:“我上厕所。”就走了。春B跑到门口,回头问:“年级室不就在厕所旁吗?我要不要跟过去?”大家偷笑,回答:“要。”春B跟着跑了出去。不久苏生和春B回来了,后面没有带着老师。同学们发出了诡异的笑声,继续复习。
三、记情。即记心中情。人生在世,喜怒哀乐,或起或伏……想一吐块磊,即可手机输入,写作发表。如:“独自一人走在那条布满雪花的道路上,早已习惯了寂寞与孤独,总会有它们陪伴我。我所要守护的世界就在前方,我的路,只属于我的路——梦最初的方向,就在那儿。”
四、记思。即记随时思。社会现象,时事政治,体坛娱乐,个人观点……,不吐不快,即可手机输入,写作发表。如:感叹啊,纸飞机是我们童年的梦,年龄将我们同它们隔离开来。但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它们,看,现在我们不是回到了童年了吗?于是乎,有同学在后黑板写下了“童年的纸飞机现在终于飞回我手里。”
五、记景。即写景状物。天地山水,花草树木,鸟虫鱼兽……境由心生,即可手机输入,写作发表。如:“夕阳西下,晚霞撒满一地。我又走在了那放学的回家路上。仰望天空,夕阳把一切都染成了金色。好温暖,好陶醉。道路两旁的绿叶,在微风中摇曳着,那是大自然的乐章,优美动听。”
微写作,是学生写作训练的一种补充方式,不应该成为主要方式。语文教师对微写作的实践,拓展了小作文训练的途径。
学生基于手机微博的阅读与写作的学习方式,因为本身硬件软件的限制,不能成为学生的主要阅读和写作的学习方式,但是对学生传统阅读与写作的一种极佳的补充。它具备的微型适用和对“碎片”时间的利用,创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达到了寓学于玩的效果,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升助益极大。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学生基于手机微博,基于手机的阅读与写作的新型学习方式,还会进一步得到重视、提倡和推广,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
鲍国富,教师,现居福建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