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2年第6期 ID: 155228

[ 韩婧仪 文选 ]   

图示理论在大学生英语阅读学习中的应用

◇ 韩婧仪

  内容摘要:学习英语的人常说:“得阅读者,得天下。”原因显而易见,阅读的分值是最高的!阅读也是相当有难度的。学习刻苦但是成绩却不高,抑或成绩没有明显的上升等问题都给学生带来了诸多烦恼,也影响了他们在考试中的成绩。基于上述原因,笔者一直都在探求提高英语阅读的“明路”,笔者认为图式理论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具有可行性和可操性。
  关键词:阅读;图示理论;自上而下理论;自下而上理论
  阅读一直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For many students reading is the most important skill of the four basic language skills,it is true especially in ESL or EFL” (Carrell,1989).这是Patricia L. Carrell说过的一段话,意思就是英语学习的四项基本功中最重要的是阅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这样的阅读产生了疑问,怎么才能读懂成为困扰大家的问题。作者带着同样的疑问查阅了大量书籍,并对图式理论产生了兴趣。该理论认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实质上是读者的背景知识和文章相互作用的过程,而有效的阅读则需要把读者的背景知识和所阅读的文章有效地结合起来。
  阅读的过程就是语言的处理过程,在此过程中包含自上而下的处理和自下而上的处理。自上而下的处理(up-bottom processing): 是从最高的层面开始,往下一个层面发展;上一个层面的信息可以影响下一个层面的处理。简单地说,好比阅读理解,从上而下的处理方式认为,一个句子的意思可以影响到我们对于一个生单词的理解。自下而上处理所谓从下而上的处理(bottom-up processing)是从最低的层面开始,往上一个层面发展;下一个层面的处理不会受到上一个层面的影响。例如我们研究一篇文章,那就是从最低的语音层面开始,最后是话语层面。
  专家学者认为最足以体现从上而下的处理过程的是“图式”的作用。图式(schema)一词最早出现于德国哲学家康德的著作中,后来德国的心理学家巴特利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图式理论。图式是认知的基础,人们处理来自外界的一切信息都需要调动大脑中的图式。图式理论具体运用到语言的处理过程中时,有以下三种分类。语言图式(linguistic schema)指的是读者以前储备的语言知识,(Carrell 1988)即关于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指的是文章的内容范畴,是一篇文章的主题。修辞图式(rhetorical schema)指的是有关各类文章篇章结构的知识。
  图式理论认为,读者在阅读一篇文章的时候,对所阅读材料的语言,内容和修辞图式掌握的越多,那么他对这篇文章的理解程度就越深,在自己所熟悉的事物之上了解新的知识点,相对于第一次接触一个知识要容易的多。所以,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也包括同学课后都应该多阅读有关事件,这样就构建了与阅读和课文相关的知识。比如学习bedroom时,可以先给同学介绍床,衣柜,等相关知识,学习Christmas时,可以去查阅相关的知识,了解圣诞节的时间,习俗以及圣诞老人的故事。在学习应该充分调动已有的语言图式,以此为基础来激发内容图示。我们要知道阅读的同时是掌握新知识的过程,所以已经在大脑中存储的知识越多就越有利于我们对于新知识的理解。在了解了文章所用到的内容和语言之后,还需要在阅读时了解文章的结构,例如历史型的文章通常考察跟时间相关的问题,科技型的文章通常是考察如何来解决问题,一定要了解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参考文献:
  [1]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7
  [2]Carrell,P.L. Interactive Text Processing: Implications for ESL/Second Language Reading Classroom [M].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
  韩婧仪,女,渤海大学2011级课程与教学论(英语)专业研究生。

图示理论在大学生英语阅读学习中的应用

  •  / 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