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作文教学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因人施教。只有尽可能地使学生想写、要写,他们才有可能把作文写好、写新,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提高。
关键词:作文教学;写作能力;提升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普遍怕写作,出现作文“难”“怕”“厌”的现象,那么,如何做才能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从而提升其写作能力呢?笔者结合作文教学中注重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实践谈三点:
一.积极开展课外阅读,丰富学生写作粮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能较熟练地运用读书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课外阅读是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活水之源,当然也是作文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阅读显得至关重要,可以扩大识字量、词汇量,可以学习语言表达、情节构思、结构安排等,这是其他活动所不能取代的。为了让学生解除写作害怕的心理,我积极开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词汇和积累更丰富的素材。为了激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我从两个方面入手:
1、积累运用词语,增加写作信心
词汇是文章的细胞。如果学生词汇不丰富、语言贫乏,写作时难以用恰当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学生写作时就会缺乏信心,因此词汇的积累是十分重要的。为此,我指导学生积累词汇,每天安排学生在黑板侧边写上好词佳句、成语或名言警句,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朗读并识记其中的内容,让学生有意识地发挥最大的记忆,并让学生将其积累到周摘上,从而积累更多的词句。虽然每天所积累的量看起来有限,可一年下来就有大收获,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写作是一种能力,是综合调度自己的知识、智慧、语文技能,融会生活感受、思想感情,从而写成文章的一种心理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而语言表达能力取决于个人内在的词语积累和运用。庄子曰:“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只有经过长期积累,学生的词汇丰富了、视野开阔了,写起文章才能得心应手,作文时就不必为无“米”下“锅”而发愁了。
2、搜集写作素材,充实文章内容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流丰盈,溪流自然活活泼泼地昼夜不息”。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搜集素材,每到作文时就搜肠刮肚,或者胡编瞎造,甚至进行抄袭。唐代大诗人杜甫曾经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就说明了多读书对写作大有好处。书读得越多,写起文章来就越顺手,如果只是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地读书,读完后没有任何印象,那书就白读了。为了让学生在写作时能有依有据,文笔生辉,我建议学生每周进行一定数量的课外阅读,并要求学生在阅读时摘录书中的精彩片段、鲜活例子等,并进行反复吟诵。虽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在作文中做到学以致用,但大部分学生写出的作文内容更加丰富,词句更为生动优美且富有个性。这应该得益于他们积极的课外阅读和勤于动手的缘故!
文章源于积累,厚积而薄发,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所以必须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不要只局限于读课本或某一类课外读物,要广泛阅读,多方吸纳,搜集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日积月累,则将形成丰厚的文章题材,从而充实文章内容,自然也就消除了无话可说的写作困境。
二.创设口语活动环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语言表达,是一个集分析、判断、推理、联想、综合等脑思维高度活跃的过程。创设口语活动环境,培养学生语文口头表达能力既能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条理性、灵活性,又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
1、开展口头作文
为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较快的提高,我在教学中积极创设口语活动的环境,如在学习小说《项链》《等待散场》《差别》等课文时,让学生进行口头续写。学生为了避免尴尬,大多数学生都会积极思考,认真组织要发言的内容。学生在进行口语活动时精力表现得更为集中,这就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思维能力。经常开展口语活动,学生就会更主动更认真地去观察事物、积累素材。实践证明能从容走上讲台向同学们展示自己能力的同学,往往背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正所谓机遇来源于实力,实力来源于充分的准备。
2、开展小型辩论会
语文课上适时以“辩论会”的形式开展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创作能力。学生要想在辩论过程中脱颖而出,除了要求有敏捷的思维、较为广博的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例如在学习《幸福从细小处开始》那一课时,我给学生设计了一个辩论话题《有钱就幸福吗?》,让学生分成正反两组进行辩论,在辩论过程中发现,学生能充分利用平时所积累的素材,有条理地组织语言,整个辩论过程显得非常激烈。
当然,口头作文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口语训练方式,学生要做到紧绕主题去措词,并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难度比较大,因此,在训练时,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要根据学生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应该选择学生熟悉易组织的说话题材训练,让学生说出自己熟识的或经历过的事情,重视从片断到提纲再逐渐向完整的文章过渡的训练形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
三.组织学生片段写作,促进学生写作能力
片断作文训练是对传统大作文训练的分解训练,它克服了大作文面面俱到的繁琐和拖沓冗长的枯燥,能集中学生的创造兴趣对其某一方面的特长加以训练开发,学生可以暂时不考虑写作的全盘结构和思路安排,而是放开手脚,消除顾虑,用真情实意去写作一个美妙的片断。我在作文教学中积极创设训练氛围,认真组织学生进行片段写作。
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相应的写作画面,让学生通过直观的画面结合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片段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在学习高中语文必修三(粤教版)的第一单元中的游记时,安排学生进行景物描写的训练,为了吸引学生的写作兴趣,特地搜集了家乡的游览景点,如:合水、神光山、墨池寺或校园景物等展示给学生,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景物特征,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和描写手法,并将自己的内心感受表达出来。同学们看到自己所熟悉的景物,马上热情高涨,很快投入到写作当中,期间发现,学生的写作能力参差不齐,有些小组中个别学生的写作能力较强,,有些小组个别能力稍微差一些,不过学生的创造力很强,他们将同学所写的内容整合起来,同样完成得很不错。采用这种片段练习并结合小组合作的方式,课堂气氛很活跃,一堂下来,学生居然嚷着还要继续,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为了加强学生对人物描写的能力,我挑选学生所熟悉的人物如:老师、朋友、同学、父母等作为写作对象,在学生写作时提示学生可抓住人物的肖像、心理、言行、神态、语言和动作方面进行着手。然后选出某位同学的作品,让其余的学生猜出所写的人物。记得在写班上的老师时,学生作品中有了物理老师的“铁齿铜牙”;化学老师的“绝顶聪明”;英语老师的“黛玉葬花”……学生还利用这次写作比赛的作品出了一期黑板报,为此化学老师还生了一个多星期的气,学生却乐在写作之中。采取片段写作的方式,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人物观察得更为详细,写出的人物更为形象生动,写出来的作文也更为真实。
当然,利用片段作文训练学生的终极目的,还是要提高学生的大作文写作水平,毕竟,考场作文都是以大作文为主角的。但是,片段作文如果能得到系统地训练,成为学生的一种写作技巧,学生就能够在考场作文中发挥自己的这一特色,在作文中嵌入一个或几个精彩片断,从而为自己的文章增色添彩,获得写作的成功。
作文教学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因人施教。只有尽可能地使学生想写、要写,他们才有可能把作文写好、写新,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提高。只要我们大胆去实践、去创新,善于去发现,就一定会大有收获。
参考文献:
1、章洙州,学生新思维文库,延边大学出版社,2004,8
2、李思民,写作艺术体操,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5
3、周旭芳,加强片段训练,提高作文能力,语文报教师版,总第136期
4、吴立新,课外阅读是习作的源泉,作文的“粗粮”,新课程(下),2011年06期
罗小梅,教师,现居广东兴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