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2年第6期 ID: 155250

[ 李平 文选 ]   

素材积累的三种有效途径

◇ 李平

  内容摘要:在作文教学中,很多学生感到作文难写,其原因就是缺乏素材积累,而丰富的素材是作文成功的基础和源泉。广泛搜集和积累素材是作文教学的先决条件。
  关键词:作文教学;材料积累;途径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很多学生感到作文难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即写作素材积累的缺乏——“无米下锅”。而丰富的素材是作文成功的基础和源泉,广泛搜集、积累素材是作文教学的“先行者”,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广泛积累素材呢?
  一.关注生活——情感素材积累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真切地反映了现实生活的瞬息万变。一件小事,—种社会现象,甚至一波春水、一缕秋风,都会触动学生的激情。带领学生走进五光十色的自然奇观,投入沸腾火热的生活,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学会观察,正如“一树梅花万首诗”给我们的启示,因观察角度不同和情感体验不相同,最终文章也不同。如朱自清面对父亲那司空见惯本不为奇的背影,却触动心弦。困境中的父亲努力攀爬铁道艰难的背影已不同于往日之背影,父亲老境的颓唐,心情的忧伤,父爱的真挚尽显于此时的背影。这特定的瞬间捕捉、独特的观察角度、入微的特写镜头为我们谱写了一篇催人泪下的佳作《背影》。
  二.博览群书——佳词妙句积累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只有广泛的阅读,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文化底蕴。首先为学生明确应读书的篇目,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做到循序渐进,消除阅读盲目性。其次是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精读和粗读。对学习有利的精读,其余则可粗读。精读多做摘要,或抄名言警句、或抄优美句段等。这样不仅积累了语言,拓宽了视野,还有利于提高语文素养,启迪学生思维。再次是多组织一些口语表达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感。如演讲、辩论、口头作文等。一句话,读多了,读熟了,笔未着纸,自然可以做到笔能达意,意在笔先。这正如古人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三.美文赏学——立意构思积累
  从习作的角度去读就是欣赏,在欣赏中去读就是在学写,在读中学写就知好坏,就能掌握一些语言的规律。因此,写作教学还应该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以课文为例,教给学生一些有关语言方面的知识以及写作的规律和方法,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从中体会到为了表达一定的内容,作者是怎样准确、生动、鲜明地使用语言的,做到读写结合,从读中学写。我们可以利用仿写训练结构,利用缩(扩)写训练语言,利用续(改)写训练思维。例如在学完《核舟记》就可以仿照《核舟记》“按照空间顺序”的写法仿写《我们的校园》,在学了《行道树》之后就可以仿照课文“以物喻人”的写法仿写《铺路石》。
  以上三种做法中,关注生活是作文素材积累的基础,她可以让你的文章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有感而发。博览群书和美文欣赏是方法的积累,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引进“活水源头”的水渠。我相信,只要我们迈出坚定的第一步,成功就在眼前。
  
  李平,教师,现居陕西陇县。

素材积累的三种有效途径

  •  / 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