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学生作文时的困难比较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用独特观察的方法解决学生无处下手的问题,用细节描写的方法解决无话可说的问题,利用师生共同参与的方式,解决创新评价的问题。
关键词:作文;关键问题;解决方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倡自由表达,提倡想象作文,提倡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要让写作思维绽放“独特”的光彩,笔者认为应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解决以下四个关键问题。
一.用独特观察的方法解决无处下手的问题
学生写作的第一困难是“无处下手”,即面对写作话题不知道写什么。要解决写作的内容问题,最有效策略是指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如笔者在教学生描写“我的老师”的肖像时,先引导学生进行全面细致地观察,再选择最富特征的地方进行描写。结果,邢佳同学的描写很独特:
我老师的眉毛不是平直的,也不是弯曲的,而是向额头斜伸的,坡度很陡,几乎要直竖起来,像两把利剑,只要眼睛一瞪,我们就吓得不敢再贪玩了,赶紧坐好听讲。老师的鼻子像一座山,山峰很高,峰下有两个小山包,右边的山包上有一个黑痣,山包底下的小洞里长出“毛草”。他高兴时山峰就往上一皱,两个小山包就变扁了,山洞就扩大了。
二.用细节描写的方法解决无话可说的问题
学生写作的第二困难是“无话可说”,即把人、事、景、物写不具体,面对这种情况,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应用具体的范例告诉学生什么是细节描写、怎样进行细节描写,从而有效地解决“无话可说”的问题。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选好典型细节,把细节写细。如笔者在指导学生写“晨读情景”时,牛童同学的描写抓住了典型细节,读起来很生动形象:
大槐树下,李义刚同学没有走来走去,他放一本书在地上,一屁股坐在书上,盘腿而读。他时而大声朗读,时而小声吟诵,时而又静静地勾画圈点。下课的铃声响了,他似乎没有听到,还专注地思考着。
2、细致观察生活,把细节写真。指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时一定要尊重客观生活实际,也不能凭空想象。细节的作用就在于加强真实感和形象感,很多文章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不是故事,而是细节。如李伟同生把放牛前的环境描写地细致入微:
傍晚在一阵凉风的轻袭下悄悄地来临了,一轮红日仍挂在西方山脚,七彩的霞光映照了满片天空,云儿也穿上了一层层彩色之装来装点着蓝蓝的天空。一切又充满了生机,又焕发了朝气。我也像往常一样牵起了牛儿去吃草。
3、精心锤炼词语,把细节写深。如笔者在指导学生写“变化”时,同学们多以自己家住房的改变,餐桌上美味的增加,交通工具的升级等来反映“变化”这就不够新。一位同学留意了爷爷的烟斗的变化:
爷爷最先用的是又粗糙又难看的竹蔸做成的烟斗,接着换成了漆得乌黑发亮、看上去很有“派头”的木制烟斗,最后爷爷抽起了“过滤嘴”,烟斗“退休”了。
三.利用师生共同参与的方式,解决创新评价的问题
1、采用“100+图标的批改方式”
在批改作文时,只要发现学生的作文有闪光点(特别是中下生的作文),就可以给高分甚至是满分。优秀的作文,还可尝试着用“百分+创新分”来评价。
2、撰写“爱心批语”
对于作文中出现的错误,评语都尽量避免刺激性语气,绝不正面批评学生,而是努力做到既要有鼓励性,又要有建议性,使学生既能看到自己的成绩,又能在惬意中接受老师的修改建议。这些热情而富有启发的批语,让学生既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作文的关注,又感受到老师对他本人的关爱,从而给学生送去快乐,滋生乐趣,带来干劲,增强写作的信心,为提高写作水平作好了铺垫。
3、采用灵活多样的赏析方法
传统的作文评价,一般是以老师的评语作为一次作文训练的总结。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时笔者会放手让学生自己修改,自己写评语,这样效果更好。例如,有一次的作文训练要求是:“认真观察一处景物,注意抓住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的特点,再自己确定题目,写一篇作文。”写作之后,填写批改卡主要是批改者将作文存在的问题,精彩的词、句、段,以及修改意见和阅后所受到的启示客观真实地填写在卡片上。一方面能起到督促学生认真修改的作用,另一方面,既能使学生互相间发现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又能激发学生批改的兴趣,提高批改能力,进而达到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技巧。
何毅,教师,现居甘肃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