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根本上说,高一语文新的的课程改革的动因是我们面临的社会环境已经变了: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当中,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我们若不想被淘汰,就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这就是说,具备学习高一语文的愿望、兴趣和方法,比记住一些简单的高一语文知识更为重要。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自主、有个性地发展。显然,全国全是一本高一语文教材的课程体系、全国全是一种语文教学方法的培养方式,肯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科学地考察各地的实际情况,结合各地自身的特点创立一种适合自身的语文教学法是新课改对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目标的需求。
另外一方面,由于高中教育已经基本普及,高中教育的功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只面向少数人的精英主义教育,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此外,这次高一语文新课改借鉴了先进国家的课改经验,是对世界课程改革潮流的自觉顺应,这一点在高一语文新课改中尤为明显。
一、高一语文新课改的主要内容
人们常常以为高一语文课程改革就是改换高一语文的教材,这是不正确的。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高一语文新课改主要有六大“改变”:
1、语文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
2、语文课程结构方面,强调高一语文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的是语文课程得到强化,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
3、语文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以往高一语文课文中的“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相联系的“活”的知识。
4、语文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5、语文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语文教学、促进发展。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人们已经感受到了一些变化:各地用的高一语文课本是不完全一样的;老师上课不是“紧扣教科书”了;学生的“问题”多起来了;这样使得老师们教书更有新意,学生们学习也更有动力。
二、高一语文教材经历的变化
高一语文教材的新变化:网络语言进入语文书。
北京版高一新语文教材变化:北师大岑运强教授写的《新鲜的网络语言》首次将当代著作选人高中语文课本。学生们将在语文书中见到各种熟悉的网络符号。语言学家说语言是表达自身感情,是自身与外界联系的情感需求,因此把能够表达感情的网络语言符号加进语文教材不能说不是对这种定义说法的科学实践。
高一语文必修系列的教材编写以“文体阅读”为线索,而选修系列则根据“专题阅读”引导学生学习。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在以后继续学习自由选修模块,包括“交际语言应用”、“通俗文学”等。
高一语文人教版新语文教材变化:与过去的语文教材相比,人教版新教材撤掉了一些说教性的文章,更加强调了新收入作品的文学性。为配合高中课改,高一语文人教版教材将给学生配发辅助光盘和参考书。光盘与课本同步,介绍每篇文章的背景、作者等内容。参考书则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方便。
三、高一语文新课改的总结和反思
以往的高一语文教学模式在某种程度上的确束缚了学生的个性,每一位高一语文教师也有相对的压力过大和劳累。新理念、新模式、新教材、新的评价机制,需要高一语文老师花大量的时间、大量的精力去理解去适应;同时家长、社会、教育部门对新课改的密切关注,这些都让我们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回顾这半年来我们高一语文教师的困惑、思考与实践,我们不能说有什么经验,只有一点点甘苦,和大家分享。当然,高一新课改革的当中必然会出现困难,因为每种改革必然会有不同的声音出现,对于高一语文课改来说,我觉得不管有什么不同的声音,但是我们都有同样的目标,那就是为了孩子们能够更好地学习语言,表达自己的声音。因此只要是能够满足这一目标的方法我们都应该积极接受,我们必须向前走。这些困惑,还需要我们通过更多的学习,更好地解读高一语文新课改的理念,才能解决。我们相信,课改会有益于孩子们的成长、发展,也将促进教师的不断学习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