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一篇之妙,在乎落句。”的确,好的文章结尾应该像“豹尾”一样,短小精悍,刚劲有力,这样能产生一种“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艺术效果。巧用“豹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巧用比喻,凸显文采
采用比喻的修辞方式结尾,既生动形象,蕴含哲理,又文采飞扬,让人赏心悦目,使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染。如《妈妈的驼背》的结尾:
“妈妈的背过早地驼了,但妈妈的生命之树却始终笔直地挺立在岁月的沧桑坎坷中。母亲的驼背呦,是摇篮,哺育我们成长;是拱桥,引导我们走出山沟;是蓬船,渡我们到彼岸;是劲弓,让我们向前。妈妈的驼背,母性的图腾,不朽的丰碑!”
结尾把母亲的驼背比作摇篮、拱桥、蓬船、劲弓,形象地描写了母亲的伟大与崇高,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二、蓄势排比,表明情感
排比句式优美整齐,气势贯通。用排比句结尾能更好地表达情感,既照应文题,揭示主旨,又能使文章结构更严密,语势更强烈。如《鼓励,擦亮生命之花》的结尾:
鼓励是石,敲出生命之火;
鼓励是火,点燃人生之灯;
鼓励是灯,照亮人生之路:
鼓励是路,带着我们走向美丽的明天。
这一结尾富有诗意,句式整齐,语言气势磅礴。深刻地阐释了“鼓励”的哲理内涵,阐明了“鼓励”的巨大作用。
三、引用佳句,多姿多彩
诗文、歌词、名人、名言、俗语等生动深刻,富有生活哲理,能揭示人生的真谛,并且言简意赅,耐人寻味。在文章的结尾适当引用,不仅揭示中心思想,而且能使文章“锦上添花”。如《揭开成功的面纱》的结尾: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不问苦乐,不问得失,不计成败,尽你的力量去战斗。”让我们驾乘恒心的小舟,背上勇气的行囊,迎着困难的激流,勇往直前,越挫越勇,去摘取成功的花环。
结尾引用罗曼·罗兰的名言,发出号召,要我们做一个勇于迎接挑战的人,并呼吁我们选择勇往直前的生活态度,去摘取成功的花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呐喊呼告,表明意图
这种写法就是在文章结尾处发出号召或呼喊,让读者关注、思索、响应或自勉,从而使人振奋,令人警醒,以达到表明自己观点的目的,同时能收到“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效果。如《笑对人生》的结尾:
旭日东升,对于每一个人都是新一天的开始,让我们用整个胸襟去迎接太阳或风雨,与快乐作伴,走好生命旅程中的每一步。来吧,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去过每一天,无惧风吹雨打,无惧艰难险阻,做人生路程中的快乐人吧!
结尾不仅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同时点出了“快乐让人生更美好”的主旨。
五、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这种写法又称为“前后照应”,“照应”即在收束全篇时,或照应题目(标题),或呼应“篇首”,或点扣“话题材料”。首尾遥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同时能唤起读者心灵上的美感。如《读书改变了我》:
(开头):瑰丽月光,婆娑桂影。独坐灯下,捧一本好书,与古人交流。幸甚。
浅薄轻狂,妄自尊大。这就是15岁以前的我。直到后来与书为伴,与古人相遇,才改变了我。
(结尾):以古人为镜,可完善自我;读圣贤经典,可明白得失。古人之思为人之百态,与古人交,夫复何求?
开头四个短句,深得古韵,先声夺人;结尾“撞钟”声音洪亮。首尾圆合,浑然一体。
六、卒章显志,画龙点睛
即在全文即将煞尾时,用议论或抒情方式概括全文中心,交代写作意图;或对文中人物、事件加以评论。有时还可以用言简意赅的名言警句或诗句结尾。如《一个巴掌,一句话》结尾:
其实,你的一个举动,一句话并不费多大力气,可造成的结果却相差很大。“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朋友,多一些鼓励,多欣赏一些别人的优点吧,不经意间,他或她的命运也许因你而改变。
这段议论性的文字,告诉我们要多看到他人的优点,多欣赏他人,多鼓励他人。揭示了主旨,升华了主题。
七、添加后记,余韵悠长
后记堪称文章的点睛之笔,与文章的主体部分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如《那一刻,我们不孤单》的后记:
光无声温暖了大地;爱无言滋润了心田。
运用对偶的修辞,语言具有美感,富有气势和节奏,增强了文章的抒情色彩。
文章结尾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我们用心积累并尝试着应用,一定会掌握好的技巧,写出能感动读者、耐人寻味的华美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