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1年第3期 ID: 140131

  

在写作中放飞学生的心灵

◇ 吕晓鹏 李春霞

  新课标中强调要重视一、二年级学生的写作教学,要求“对写作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作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但是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起点低,范围小,在写作时往往就无从下手,不知该言何物。这就需要老师不断地指导与帮助,那么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学会写作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重视体验生活,激活写作源泉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有“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之说。叶圣陶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孩子们平时的各种活动,跳绳、丢沙包、钓鱼,以及大自然的风风雨雨、四季更替,还有花鸟虫鱼都是他们写作的“源泉”,只要巧妙运用,就能创造出令人赞叹的“言语作品”。教师应有意识地提醒学生去留意去表达,要求学生热爱生活,用自己的心灵去实践、去体会、去感受、去创造生活,从中获得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同时,教师应有目的地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带领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的乐趣,我们可以配合节日和学校组织的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孩子写作,如:“春游”“六一儿童节”“学校运动会”等,开阔学生的视野,写作训练则相机安排在活动中,使语言训练成为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二、合理利用教材,发展写作能力
  
  语文实验教科书中所选课文富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贴近儿童的生活,是我们引导学生练习写作的好材料。在教学中,应注重挖掘教材,将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1、结合例文,模仿性地写作。
  心理学家认为:“儿童语言富有创造性,但模仿、学习在语言获得中仍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为创造必须有一定的范例为基础,它是对已有范例的概括和重新组合。”在学生学习写作的初始阶段可进行“机械模仿”。随着写作水平的提高,可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模仿”。“综合模仿”可以是对原文进行扩写、改写和续写等。学习《小小的船》一课,当学生熟读课文,已达到人情入境时,我引导学生想象:假如你坐在这只小船上遨游太空,你可能会看到什么?心情怎样?说一说,再把它写下来。尽管他们是三言两语,我都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心里话,然后,抓住契机让他们写下来,从而打下“读书——思考——欣赏——习作”的好习惯。这种练习花时不多,学生组织语言的难度也不大,却能够起到不错的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学生潜移默化地掌握了课文中的一些写作技巧,这就为发展其写作能力奠定了基础。
  2、巧用插图,创造性地写作。
  小学语文低年级课本中,几乎每篇课文都有色彩鲜艳的插图。这些插图使教科书图文并茂,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这些插图可以用作写作教学直观便捷的辅助教具。教《棉花姑娘》一文,我首先出示色彩鲜艳、生动直观的插图吸引学生;接着要求学生按图的顺序逐一认真细致地观察,大体了解每幅图的图意;再要求学生将几幅图连贯起来观察思考,说出故事梗概。学生说的时候我引导他们把话说完整、说通顺,待时机成熟,再让他们动笔写,这样的写作包含了学生想象的成分,富有创造性。
  
  三、鼓励阅读书籍。积累写作素材
  
  想让低年级的学生从说到写,这是一个极其艰巨的过程。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低,词语知识储存量不大,光靠一学期学的几篇课文来增大容量,是远远不够的,及早开始课外阅读,对发展儿童独立思维和口语能力收效是极其明显的。这就又为提前写作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其效果好比是借水浇花,繁花似锦。
  我校一位语文老师经常利用课前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演讲,内容不限,可以是编故事、朗诵诗歌、背格言警句等。由于长时间的坚持,给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相当快。从学生作品看,其内容多与说话的内容有关,如引用格言、诗句等,其形式也不拘一格,这说明作文不只是作文课的事,工夫在平时,有积淀才有好作文。
  作为一名从事低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师,我们应把写作教学当作一个学生展示生命色彩的心灵家园,让学生在这里无牵无挂、发自内心地将自己的思想火花、情感波澜、个性色彩都单纯质朴地用语言表达出来,让写作真正成为孩子放飞心灵的场所。

在写作中放飞学生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