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因此作为决定国家发展、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来说,应该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以此为手段,培养高素质人才,创造高水平的科技。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教育发展的要求。在教育与信息技术结合过程中,信息技术是教学多要素、多渠道、多角度、多层次、科学化、艺术化、民主化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又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是实现教学科学的艺术化和教学艺术的科学化的完美融合。
一、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师生有效互动
语文是一门交际性很强的人文学科,而交际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互动关系,具体到教学中,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因此,有效的语文教学应该充分体现出师生互动,那种传统的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教学,难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而在新型课堂下,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一)实现角色的转变
在信息技术手段下,教师的角色更多地是一种引导者的角色,即以引导为轴线,以知识传授为内容即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方面的作用可以从提供者和传授者逐步过渡为知识的导航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查阅、学习有关的知识。通过网络,学生可以多渠道,大范围地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可以与各种人在网上交流,获取对学习的有益指导,这样学生自身资源得到更为充分的利用,对教师的依赖性相对减少。
(二)借助工具与学生及时沟通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学校都建立了论坛,聊天室等,有的班级还建立了QQ群等。这样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些方式与学生进行同步或异步沟通。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某问题进行网上讨论,可以与学生进行情感与思想上的沟通,也可以在网上进行教学等等。学生也可以通过QQ、Email等方式与教师进行沟通。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动态,及时调整教育教学内容与方法,从而实现师生间真正的双向互动。
二、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学习资源
现代信息技术以其信息量大、涉及面广,能够化虚为实,变静为动,使深奥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的优势,能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多侧面地展示教学内容,成为助学和促学的最佳辅助方式。
信息资源的丰富多彩,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将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语文学科的学习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在教授古诗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古诗的艺术魅力,基于学生已有相当数量的古诗学习的积累,我拟定了一个基本问题:
“古诗为什么能流传至今?”问题来源于学生,现在我又把这个“球”抛给了学生。学生对于寻找此问题的答案显示出空前高涨的热情,他们自发地组成若干个小组通过翻阅相关书籍、上网查询、浏览古诗教学网站等等搜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丰富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让学生的学变得更主动,真正让语文教学实现“小课本,大课堂”。
三、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
由于网络给学生的学习提供无限广阔的空间和资源,学生便于查找资料,分析资料,容易实现练习问题的课题化解决。同时学生的阅读量增大了,学生快读的能力在大量的阅读中得到培养。因此,基于网络的语文研究性学习,也有了更广泛的研究空间。
首先,在选题上可以更深更广。以前由于资料有限,学生只能选择比较熟悉或资料较多的课题进行研究,对于那些较为陌生的课题,即使饶有兴趣,也只能望而却步。有了网络。学生可以占有大量的资料,他们的视野大大开拓了,对于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可以进行大胆的探讨与研究,在选题上也更有深度和广度。
其次,由于能广泛地占有资料并能在网上进行交流讨论,学生研究的程度和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以前学生在研究古诗中的女性形象时,总是局限于教材里出现的几个妇女形象。而现在,学生广泛地查阅有关资料,研究深入了不少。
再者,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大为增强。利用网络,学生可以自主到有关网站浏览信息,同学间的合作不仅仅局限在课堂,合作的外延也扩展到了课堂之外。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新课程整合是现代教育的趋势和需要,它是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创新精神。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应转变观念,积极投身到现代教育改革中来,不断开展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为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