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1年第3期 ID: 140104

[ 陈阳 文选 ]   

创新是作文的生命

◇ 陈阳

  近年来高考满分作文大多是创新之作,笔者结合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认为作文必须有创新意识。郑板桥说:“不拘古法,不执己见,惟在活而已。”“创新”,是时代的呐喊。“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未能言”,写出自己的独特视角、独特感悟,做到同中有新、新中有异。只有这样,才可能从“山重水复”中突现“柳暗花明”。基于以上情由,笔者在创新作文指导方面摸索了一些方法供同行们参考。
  
  一、从标题上进行创新
  
  俗话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好标题是吸引阅卷老师,获取高分的一个必要条件。标题是文章精华的高度浓缩,是作者思想的全面综合,是判卷老师研判分数的第一参照物。因此,好文章需要有一个新颖的标题。如请以“选择”为话题作文,很多同学起的题目就是“谈选择”、“我的选择”、“面对选择”等,这样的题目没有新意,阅卷老师一看便产生疲劳感。而像“名句书写情志,人生重在选择”、“心灵的选择”等这样的标题,能在第一时间吸引人的眼球。《今日说法》节目中有很多题目起得很好,像“纠结的亲情”、“铁链锁住的女孩”、“哭泣的漓江”等,我们平常都应该多关注,生活处处是语文嘛!再如我们谈生命的价值,题可以为“把握生命的脉搏”、“与生命同行”;谈社会的公德,题可以为“归来吧,良心”、“超越距离的心灵共振”;谈审美取向,题可以为“美,在于发现”、“美是一种透明的情怀”,如此等等。总之,题目是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你必须推敲再推敲的重要领域。
  
  二、从立意上进行创新
  
  看到一篇作文材料后,由于阅历有限,同学们往往会落入俗套。这就造成了千篇一律,没有新鲜感,分数自然也很难上去。如果我们能善于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表现出具有时代气息的新鲜意味,跳出大众的圈圈,选一个独特的视角,就会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如写《龟兔赛跑》的启示,很多同学就会从不能骄傲轻敌,做事情要踏踏实实等角度写,但换个角度,兔子输了也许是有意的,它认为乌龟和它不是一个档次,生活中就有很多像乌龟那样自不量力的小人,他们嫉妒心很强,没有本事却和别人比这比那,别人不屑和他一比,他还以为自己获胜而洋洋自得。这就写出了新意。再如我们高一学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里面有一首古诗《箜篌引》,只有四句:“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很多同学读了后都认为“公”不听取别人意见,该死,活该!可为什么没有人从“公”有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执著这方面考虑呢?立意是否新颖深刻,是决定一篇文章质量高低的重要依据。好的立意是高考作文闯入高分或满分区的关键。因此同学们必须立好意,立新意。
  
  三、从写作角度上进行创新
  
  文章要有好的角度,所谓好的角度是指准确、巧妙又新颖的角度。如高一《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在第八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香港回归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引来众多中外记者的报道,各类新闻多如牛毛,可唯独本文获得最高奖项,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作者没有像其他记者那样要么写交接仪式现场多么庄严,要么写回归的人群是多么激动,要么对这一时间进行政治分析,而是选择了英方撤离这一角度来写,显得比较新颖,并且在简介英国人降旗参加交接仪式登上“不列颠尼亚”号回国这一系列事件的过程中穿插了英国人登上香港,开始殖民统治的历史,这样就增强了文章的历史厚重感。再如《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一文,让我们写大家肯定会报道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位置、建立时间、死了多少人、如何恐怖等,而作者却避免了这样的俗套,突破了“客观报道”“零度写作”的框框,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在奥斯维辛访问时的感受当做文章的主要内容来写,传达出每一个良知者的共同心声,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因此,角度的创新就是要在作文中尽量避免“人云亦云”,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联想,寻求多种答案,从中选择最佳角度的构思方法。选择一个好的角度作文,你的文章定能脱颖而出。
  
  四、从写作素材上进行创新
  
  素材,是作文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好的素材,不但可以说明观点、表达中心,更可以为你的作文添彩。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应注意诱导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创新作文的素材。可很多学生还在用那些千篇一律的老素材,文章怎么可能脱颖而出呢?比如写坚强类的文章就举司马迁、张海迪,写助人为乐类的文章就举雷锋、赖宁,写忠心耿耿地为事业奋斗的文章就举焦裕禄、周恩来等,这些素材对于老师来说,从学生时代就在接触,当了老师还是这些,一点新意也没有,你的作文必将被打入冷宫。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鲜活的素材,关键在于大家要做到平时留心,才能学以致用。比如我们举“挫折能促使成就”的例子时可以不举司马迁,也不举“不经历风雨,怎样见彩虹”这样的老话,可以举我们学过的课文《报任安书》里的内容“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这样一来,既新颖,又显示出你对课文内容很熟悉,让老师对你刮目相看。
  
  五、从语言上进行创新
  
  语言上的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平时应该加强阅读、多积累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因为生动、准确、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绘形、绘声、绘色,把无形的东西有形化,使人如临其境。如写春天——“春天来了,小树变绿了”,远没有“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了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变软了,枝丫间起伏着一层层绿茵茵的波浪”这些描写更形象、更有情趣;写黄昏——“夕阳西下,夜幕降临”一句,绝不如“老牛的长尾无意一甩,一个未经构思的黄昏,就随那乌鸦翅上的斜阳飘落下来”更富有韵味;写乐观——“上帝关上了你的一扇门,必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远不如“要是火柴在你的衣袋里燃起来,那你应当高兴,而且感谢上苍:幸亏你的衣袋不是火药库。要是你的手指头扎了一根刺,那你应当高兴:挺好,幸亏这根刺不是扎在眼睛里!要是你的~颗牙痛起来,那你就应当高兴:幸亏不是满口的牙痛起来”(契诃夫)更有深意。语言是文章的材料,准确、得体、生动、形象的语言材料,才能构建起漂亮的“高楼大厦”。
  
  六、从文体上进行创新
  
  高考作文如果按常规文体写起来很平淡,不妨大胆尝试一下其它文体。小小说、杂文、抒情散文、寓言故事、日记、病历、童话、书信、广告、启事、会议记录等若能应用好,定能使你的文章别具一格。当你觉得从平常的角度叙述太平淡,不妨启用文言或诗的形式,如09年湖北“最牛满分作文”《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就采用古体诗的形式,表达了敬仰、向上的感情;当你觉得一般的陈述方式并不能达到强化当面交流的现场感时,你完全可以考虑运用书信式,如全国高考满分作文《来自天堂的一封信》,借用书信,体现真情。再如2005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芬香永存》选定特定的对象进行倾诉,特别感人。总之,文体创新方法多样,不一而足。写作本来就是一种独创性的劳动,当你觉得固守惯常思维、遵循陈规旧习是写作之大忌,应该尽力寻找属于我的“这一个”的时候,你就会驾着创新之马疾驰而出。围绕文章内容,找到与之相适应的、独具特色的文体,你的文章就会以创新之光照亮读者的眼睛。
  最后,告诫同学们,写作文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读者。对学生来说,阅卷老师就是读者,而只有新鲜灵活的文章才能吸引读者的注意。鲁迅说:第一个把美女比做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算是人才,第三个就是蠢才了。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创新是作文的生命,生活好比一条大河,创新好比是河里的浪花,浪花的美丽是人人都爱欣赏的。

创新是作文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