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整合信息,历来是现代文阅读中的一项基本能力要求。所谓“筛选”,指的是从纷繁的语言材料中提取主要信息,筛掉次要信息,确认相关信息所在的区域和承载信息的词句。所谓“整合”,是指根据试题提出的条件,对筛选出来的信息进行分类集中、重新组合和概括整理。从解题要求来说,符合答题要求的就是重要信息。
一、筛选整合信息试题的主要考点
笔者对近几年来的试题进行了简单归类,发现筛选整合信息类试题主要有这样一些考点:
1、以辨析为核心,联系文章中心或深层含义
请看2006年湖北恩施州的一道中考试题:
“记住回家的路”中“家”指的是:____
这篇阅读材料题为《记住回家的路》。这一题中要求理解的“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家,而是每个人的心灵世界。如果没有仔细阅读文本,抓住文中第二段中的关键语句“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就很可能答错。
2、以梳理作者思路为核心
请看2006年山东青岛市的一道中考试题:
通读全文,说说文章围绕“绿色塑料”说明了什么内容。
这篇阅读材料题为《绿色塑料》口完成这一题首先要通读全文,理清作者的说明思路,弄清每一段说明的内容,然后再进行整合概括。
3、以把握内容要点为核心
请看2006年江苏省徐州市的一道中考试题:
文中作者告诉我们如何做到“宽容”?
这篇阅读材料题为《宽容是一种爱》。我们在完成这一题时,既需要筛选相关信息,也需要整合信息,对内容进行概括,在答题之中进一步明确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4、以提取作者情感信息为核心
请看2006年江苏省苏州市的一道中考试题:
文章两次写到“小范老子”这一称呼,这两处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这篇阅读材料题为《秋山红叶》,乍看题目,会以为是一篇写景散文,其实不是。这篇文章名为写“红叶”,实则通过红叶喻人,喻人的精神。文中的人是我们熟悉的范仲淹,他的词,他的文,都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精神。上面这一题要求理解作者对范仲淹的称呼中包含的感情,这就要从作者的语言中提取情感信息,从而才能真正理解作者所表达出的不同感情。
二、筛选整合信息的解题法九
(一)筛选信息的方法
筛选信息的过程就是信息一步步的确认过程。一般分为三步:
1、初读文章,感知主要信息
筛选信息要在整体把握基本信息、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通读全文的时候,就要留意文章的大致内容和写作思路。
2、审明题意,确定筛选对象和范围
从试题的指向来看,信息区域有三种情况:在某一自然段,在某几自然段,散见于全文。
3、辨析语言,确认筛选的信息
在信息区域的一个或几个自然段中,往往并不是所有词句都包含着试题指向的信息,这时候就需要做进一步的筛选工作,通过理解、分析、排除,圈画出切合试题指向的重要词语和句子。
(二)整合信息的方法
在阅读实践中,直接提取信息应该说是最简单的。筛选需要理解、分析、排除,这有一定的难度。整合则是获取信息的最高要求。它要求综合运用辨别、筛选、概括、重组等多种获取信息的手段。在整合过程中,将隐含信息明示化,凭借信息推断新结论,赏鉴作品内涵和作者情感等等都有很高的要求。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审读题干,确认有效阅读区域,采用摘要法提取关键词语、短语、句子组织答案。二是审读题于,在准确区域内梳理层次,采用概括法概括语句,完成要求。
整合信息应着力避免以下两种失误:
(1)盲目抄录文中有关语句作答,不会按题干要求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加工概括。
(2)缺乏整体把握、全文搜索的阅读习惯,常把局部当成整体,以致于提取信息不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