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1年第3期 ID: 140133

[ 李明胜 文选 ]   

走出一条语文教学新路

◇ 李明胜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师已从“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笔”的传统教学中走出来。现代教育技术以其特有的科学性和形象性,显示出独特的内在魅力,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样、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化语文教学十分必要,下面结合个人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第一,运用信息技术,丰富语文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及教学需要,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实物展台、液晶显示仪、网络技术等创设学习情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如教学《扬州慢》时,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我先请学生展示交流自己课前搜集到并制作的扬州今昔图片幻灯片,激起学生兴趣,然后和学生一起读文、欣赏。
  第二,运用信息技术,为语文提供学习“媒介”,优化课堂教学。
  学生的认知由于受年龄、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影响,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内容,理解有困难。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媒介”,突破学习中的难点。如我在教《观沧海》,我以动画形式再现太阳慢慢上升,最后完全跳出海面,光芒四射的壮丽景观,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地看到了日出的整个过程,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这样,将原本呆板的文字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学生在这种境界里自然轻松地接受了知识,从而也省去了老师很多费力的讲解,达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第三,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
  情感是学生学习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如《丰碑》一课讲述了一位将军在云中山行军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位因未穿御寒衣服被冻死的战士,而这位战士竟是负责发放给养被服的军需处长的感人故事。文短情深,催人泪下。但是,现在的学生对过去年代的特定环境了解甚少,为了激发学生对这位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我在教学时,一边播放音乐,一边演示我制作的画面: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在光秃秃的树干上;慢慢地,树干变成大雪覆盖的云中山,军需处长变成了一座晶莹、透明的丰碑矗立在云中山上。这时,学生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学生的认识、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升华。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更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整合,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加以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最终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走出一条语文教学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