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当前素质教育已深入到各科教学之中。语文素质主要指学生个体和群体在语文学习上的内在品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个性心理素质和民族文化素质等四个方面。
关键词:语文教学 素质教育 实施
语文是基础学科,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学生学习知识打下良好基础,语文教学必须实施素质教育。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中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素质教育的最本质特征,就是唤起所有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才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全体学生的学习上的主体积极性、能动性,在主体有目的的活动中进而有可能完善和发展自身的素质。例如:在讲授有关语言文字知识时,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情感。如朱自清散文《春》,是一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佳作,它以诗一般的隽永的语言、画一般艳美的色彩,给以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在讲授《春》这一课时,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文章中所描写的春景,让他们在自己已有的基础上多角度去理解,进而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
二.注重课堂教学内容的渗透性
应试教育的教学内容的组织往往是“胸中有书”但“目中无人”。素质教育在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的基础上,优化教材结构,重视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在教材内容结构上应处理好以下几个方而:
l、处理好教材知识结构与学生心理结构的关系,确定教学顺序。学生要想系统掌握语文知识,就必须照语文学科的逻辑系统,掌握其基本结构,因为基本结构是以简约的形式来反映这门学科的知识体系的,它有利于学生迅速有效地掌握学科的基础内容,有利于知识的迁移。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要把以书本知识形态体现的教材内容转化为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把
教材的逻辑体系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结合起来,确定教学的顺序。
2、处理好新旧教材的关系,加强横向联系。“旧”教材是“新”教材的基础,是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起点,“新”是“旧”的延伸和发展。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如果注意由“旧”引“新”,由熟引生,就能加深学生对“旧”的理解和巩固,就能加强教材的系统性,减轻学生的负担。
3、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语文素质教育重在完善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语文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与教材,还应有“学”,学生有足够自主学习的空间,要有足够的学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内容,并逐步向学生的“学”倾斜,注重学法指导。这样“教”是教师“不教”,学生自主学。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中开展充满富有个性和积极思维的语文实践活动,和具体生活相联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语文的载体是作品、文章,而作品、文章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精髓却是生活,因而文章作品是以灵活多变的形式间接地反映生活。学生能阅读的文章、作品是有限的,不可能全面反映生活的全部。所以语文教学必须紧密联系生活,赋予学生一种广阔的视野。要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是语文,语文教育要生活化,使他们在中学阶段通过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又认识生活,掌握了语文知识,为以后把握生活和创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教师的关键作用
实施素质教学以及在教学中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归根结底还是靠教师。因此,要求教师必须有高素质,尤其对青年语文教师来说,作为教师队伍的主力军,担负着实施素质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落实素质教学的中坚力量。当务之急,一是广泛阅读,二是深入思考。语文教师要多读书,读好书,保持对时代的敏锐感和对生活的新鲜感,并把这种感觉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传递给学生,让文章的讲授带时代性和个性色彩。
董全明,教师,现居湖北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