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科学课是小学的一门重要学科,肩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任。在教学中,根据儿童心理特点,从培养学习兴趣入手,激发学生学习探索大自然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树立以创新为本的新理念。
关键词:实验 培养 激发 兴趣
我在科学课教学中注重以观察、操作、实验为主,重视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面就科学课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谈几点体会:
一.在观察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的强大动力,又是激发创造力、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学生对待学习往往从兴趣出发,对感兴趣的东西就愿意努力去做,反之,就不愿意。在科学课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可以使学生对科学课学习感兴趣。如《物体的热胀冷缩》一课导课时,请学生把两个瘪乒乓球想办法让它重新鼓起来。学生因为有这方面的经验,会提出用热水泡一下。通过实验学生发现有一个怎么也鼓不起来,再让他们仔细观察,才发现不能鼓起来的乒乓球上有一条缝。两个乒乓球的不同表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问题的研究兴趣。有的同学马上提出:“有了裂缝为什么不能鼓起来”等问题并很自然的对问题的原因作出假设,并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了对实验的设计、研究。因此,在科学课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观察探究科学知识,享受自我探究获取知识的喜悦尤为重要。
二.寓实验、游戏于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使学生爱上科学课,首先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爱新鲜、好奇心强这一特点,我在每次新课前,尽量设计一些学生觉得新奇有趣的实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用最短的时间,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他们集中精力进入探求新知的学习中来,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上《磁铁的性质》一课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变了一个小魔术——会“走”的回形针。我在竖放着的一张白纸对着学生的一面放一个回形针,背着学生的一面用磁铁吸引着回形针,并慢慢地移动磁铁,使回形针随意地走动。我神密地说:“同学们,回形针不但不会掉下来,而且还会走?是不是很神奇呀!”这时,同学们情绪高涨,一双双眼睛紧盯着老师,流露出急切的神情。我不慌不忙地把纸背面展现给学生看,原来老师是用磁铁遥控回形针的走动,学生惊奇得瞪大了眼睛,有的禁不住发出了惊叹声。这时,我说“回形针走动的奥妙在哪里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知道了。”短短2分钟的演示,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了求知欲,产生了学习兴趣,同学们注意力集中到了学习新知上。
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我在科学课教学中,常把游戏带进课堂,寓教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游戏中感悟科学知识的真谛。
我在教《杠杆》一课时,设计了一个“比一比,谁的力气大”游戏。我故意挑选班上身材最高大的男同学与身材最瘦小的女同学作为对手。女同学胆小畏缩的样子,引起同学们的哄堂大笑,都以为不用比赛,就能断定谁胜谁负了。力量悬殊的两位对手也不愿作比试。我要求男同学在接近门合叶处,用力把门往外推,让女孩在远离门合叶的门把手处,用力把门往里推。比赛前,老师用粉笔在门板的静止处中间划上一条白线,看门板向白线哪边偏离。比赛结果,小女孩竟出乎意外地获得胜利,这是什么道理?同学们学习兴趣一下子激发起来了。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感悟到男孩离合叶(支点)近,动力臂短,所以费力,女孩正相反,那么女孩获胜就是必然的了。同学玩得愉快,学得有劲,在玩中学到科学知识。通过游戏使学生明白“小个子战胜大力士”的道理,同时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真正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通过实践,学生创新能力增强了,思维活跃了,乐学兴趣浓了。由原来的“要我学”转为“我要学”。因此,在科学课教学中,应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寓科学知识于兴趣中,寓激兴教学于教学过程中,注重各种形式之间的借鉴和整合的相互运用,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对于提高科学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雷菊红,教师,现居湖北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