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0年第4期 ID: 141222

[ 龙莲明 文选 ]   

有效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 龙莲明

  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间的关系。因为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两者之间的共同活动,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每一位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必不可少的部分。在语文课堂中,怎样去激趣呢?
  一.富有戏剧性的导入
  导入语是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有计划、有目的地依据课文内容设计的教学语言。它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识做好精神准备。导语要新颖独特,戏剧性强,或叙述一则小故事,或从日常生活琐事谈起,或引用一句俗语,一句名言,一副对联等。这些都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它使学生涣散的思绪聚拢在一起,令学生聚精会神地听、思,追寻老师葫芦里装的是什么药。总之,好的导入给学生以极大的兴趣和影响,是学生入情、移情、陶情的重要手段。记得我以前在教《难老泉》时,我设计的导语是这样的:前两天我们跟山西作家李健吾去山东冒雨登了泰山,今天,按照中国人“礼尚往来”的传统,跟随山东作家吴伯箫去山西游一下“难老泉”,怎么样?并在同学们的回答声中板书“难老泉”三个字。幽默的说法,引起了同学们极大的好奇心,他们都像进入角色似的迅速地打开了课本。生动有趣的导入为学好新课奠定了轻松愉快的学习基调。
  二.能娴熟地驾驭课文内容
  俗话说:熟能生巧。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对所教的内容要熟悉,教起来就能得心应手。对于语文科,这方面的要求更高。毕竟语文教学比其他学科的教学要难,要繁杂得多。教师对所教的课文熟悉,就能把符合教学要求的最精华的东西授给学生,知识的传授也就头头是道,不会顾此失彼。如果教师对课文内容不“了如指掌”,胸中少“书”,教师是很难灵活地运用教材的有关知识,生动有趣地讲解分析的,毕竟生硬、照本宣科的复述是引不起学生用心投入听课的。所以,有经验的教师,总是把备好课、熟悉教材内容作为教学的首要环节来抓。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教师越是能够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讲述就越是情感鲜明。”如分析鲁迅的小说《故乡》,从情节来说比较复杂,但一理清脉络,把握内容,就可概括为“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九个字了。在故乡,作者又着重写了闰土、杨二嫂前后的变化,这些梗概熟悉了,了解第三部分议论的作用就能水到渠成,达到前后一致,首尾呼应。所以说教师的教越条理清楚,学生的学就越情绪高昂。
  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不同篇目,不同文体,不同的内容,决定了语文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要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学生动有趣,教师的教法一定要避免单一、呆板。即使是同一节课,所用的教法也不能一贯到底。教学中,有时启发诱导,有时讲练结合,有时对比研究,有时放录音、投影、录像,有时挂挂图。这种多变的教法及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换口味,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活泼、有趣。另外,文章体裁不同,教法也就不同。如教小说,我要求学生复述故事情节,看谁讲得动听,扣人心弦,引人入胜;教散文时,我重在训练学生的感受文章美的能力,培养语感;教诗歌,除了朗读之外,还要求学生根据诗歌所描述的图景进行扫描,看谁画得逼真、切合诗意。如讲述李白的《望天门山》时,我就叫学生先画一幅图画。巡查中惊奇地发现:一学生不仅画出了该诗所描绘的图景,还给画面涂上了色彩,栩栩如生,令人对诗意一目了然,后来我把这幅画粘在黑板上,把诗文和图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生动形象而又风趣幽默的语言表达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说话除了言简意明外,还要生动形象,能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把深奥的问题浅显化,这样才能更好地表情达意。如果教师的语言缺乏抑扬顿挫,只是干巴巴地说教,不仅不动听,还会成为学生的催眠曲。讲课时,可借助古诗词、典故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及趣味性。再有,就是语言要幽默风趣,“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谈笑风生才能动人心弦。让学生感到听课是一种享受,既轻松有趣,又愉快。学生的思维集中了,听起课来自然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如在分析《长江三峡》一文,作者描写瞿塘峡的江流特点时,只用“江随壁转”四字就勾画出瞿塘峡的概貌。对这四个字,我如是说:“长江水流汹涌澎湃,雷霆万钧,只可惜,面对两岸夹峙,险峻陡峭的高山,也只好望山兴叹,无可奈何,唯有绕道行走。”通过这样一说,学生就很明白瞿塘峡江流迂回曲折、夺路前进的特点。
  五.讲究提问技巧
  提问是启迪思维,激发兴趣,活跃情绪,深化理解的重要手段。设计出一套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的提问,也是构成整体教学设想的重要内容。因此,课堂教学,除了老师的讲授外,还要提出一定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回答,尽量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始终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去学习和思考,这样才能把课堂教学搞得有声有色。怎样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呢?那就要讲究一定的技巧。有时问集体,有时分组问,有时问个人,要让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参与,且热心参与。教师不能只提问好学生,而忽略差生,不能只提问这一部分人,而忽略另一部分人。为此,我根据人总是爱面子的弱点,就抽签,抽到哪位同学就由哪位同学作答,若回答不出来则由同姓氏的同学帮助作答,若还不能,再让他介绍他的朋友作答。如此一来,个个同学都很投入地思考,为回答问题做准备。所以,每每提问,被问的同学固然认真作答,未问的同学也热心支持、鼓励,课堂处于既热烈又紧张的气氛中。
  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在课堂中同时体现出来的。一堂好课,应该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作用。教师教得有趣,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教师和学生都处于积极状态。为此,教师除了认真组织教学外,还要想方设法使全班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的每一项活动,方式当然可以多种多样,如做练习,思考疑难,问题探讨,问题抢答,IQ游戏,五分钟测试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龙莲明,湖南师大“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生班毕业,现任教于深圳外国语学校分校。

有效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