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细节,就是教学中一些不易察觉的细末之处、关键之点,是教师无意中反映出来的的行为,有时,却会成为教学的闪光点,学生思维的开启点,教学难点的破解点,素质培养的落脚点。
教学细节如此重要,可因为它的细小,却经常被人忽视,给许多课堂带来不足与缺憾。下面摘录几个教学行为的片段:
片段一:面带愠色或面无表情地进入课堂
这样的教师进入教室,或是将教案、课本随意地丢在讲桌上,或是重重地砸在上面,这样的表情带给学生的又会是什么信息呢?长此以往,学生不是惧怕老师,厌恶课堂,就是对学习逐步形成无所谓的态度,这样的课堂教学真是不敢想象。
片段二:两个教师之间的交谈:
甲:“喂!今天你上什么啊?”
乙:“寓言四则”。
甲:“怎么上?”
乙:“怎么上?读读课文,让学生自己说说寓意就行呗!”……
先不管乙老师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一堂课如果真的就像这位老师所说就是读读课文,让学生简单地说说寓意,那么学生改写、编写寓言,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又该从何谈起呢?试问:这样的语文课堂效果会如何?
如此的教学片段还有很多很多,却无不折射出我们当今每一位老师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细节。这一个又一个的教学细节处理不好,就会使整个的教学环节脱链,而最终的教学效果又该从何谈起呢?因此,教师应该关注教学细节,打造高效课堂。
一.真切地关注教学开端
一名优秀的教师往往功在课前,备课异常充分,教材重难点把握适度,课前安排充分得当,同时,教师走上讲台的精神状态、说话的语气,对课前特殊情况的灵活处理,无一不是对学生心理的一种积极的暗示,使他们在教师A的尊重爱护之中,引发他们积极的、前所未有的学习热情。
二.切实地关注教学过程
1.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
态度决定一切。关注学生上课的状态,是学习效果的保证。上课伊始,学生的面部表情是期待、急切,还是懒散、厌倦?当老师适当质疑时,学生是积极地参与,大胆地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还是东张西望,跺脚颠腿,对双边活动显得无动于衷?教师对于学生的这些课堂表现,都要及时地把握与调控,这样才会创设高效课堂。
2.关注问题的设置与点拨
教师在备课时,心中要装着学生,设计的问题要难易适中,既不能过大、过深,学生呆若木鸡,不知所言;也不能过小、过浅,每个学生不假思索便对答如流,看似热闹的背后,却会使学生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同时,当老师质疑无人回答出现冷场时,教师要学会耐心等待,给予充分的时间保证,适当的还要学会点拨,在你真诚的鼓励、巧妙的点拨下,学生的思维会瞬间绽放火花,给你一个精彩的回答。如此下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会不日益高涨?
3.关注学生归纳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
一般的教师在讲解一篇新课文或分析一篇作品时,往往只是孤立地讲解文中的语句或情感,很少与之前学过的某些类似的文章进行比较分析;只是单一地分析某一个问题,而不能将其归纳为某一类型;仅是简单的讲解,而不能告诉学生为什么或今后遇到此类题目时该怎么办。而这些才是教学最应该注意的东西。如:教学《羚羊木雕》一文,教师不但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角色朗读,体悟爸爸、妈妈、奶奶、万芳等人的性格特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掌握分析人物性格时,领悟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个性化描写将是一把很好的金钥匙。
三.细心地注重课后信息反馈
教学的成功与否可通过咨询、作业布置、课堂检测等手段及时反馈。课后的信息反馈工作一定要细致认真,注重细枝末节。比如对待学生的错题,一般老师通常是对错题随意一涂或随机画一个大圈,这样不但作业不美观,也很影响学生对老师的感情。相反,如果教师能在本次作业的后面写上“订正”二字,并用工整的字体写上些和风细雨般话语对学生进行激励,学生会觉得老师可亲,并从教师的赏识中增添信心,看到希望与未来,课堂上便会真正的“活”起来,“动”起来,这样的课堂又怎能不会是高效的课堂?
教学无小事,处处是细节。它犹如课堂的精灵,倏忽而至,稍纵即逝,让人始料不及,这就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及时捕捉,小心把握。若能小心地、智慧地处理好每一个教学细节,相信每一个学生都会酷爱学习,每一堂课都会被打造成高效课堂。
李传文,教师,现居山东东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