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0年第4期 ID: 141282

[ 林晓琴 文选 ]   

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从夹缝中解救出来

◇ 林晓琴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开放式语文教学的重要形式,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拓展延伸与有益补充。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的是学生把所学到的基础知识、掌握的基本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学以致用。苏教版初中语文于2004年正式编入实践活动,有了教材作依托,江苏各地中考中也相应地增加了语文综合实践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始进入教师的教案,进入语文课堂,又拓展到课外社会生活中。学生在活动中真真切切得到提升,又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促进了教师积极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一直在考试与一般的语文教学的夹缝中生存,是个不争的事实。江苏各地关注程度不一:城市初中要高于农村初中,同一学校的老师中理念先进的高于滞后的,同时评价原则、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等还没有统一。这些让语文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起着调节学习气氛的作用,只相当于一个严肃的电视剧中插入一些活泼的音符。
  那么如何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从夹缝中解救出来呢?
  一.以课本为依托,系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将苏教版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全部分类摘录:(见附表)。共有主题活动学习35次,专题学习10次,分占比例77.8%和22.2%。两者相比,主题活动把写作、诵读、口语交际、语文综合实践、综合学习与探究整合于综合性学习,将听说读写融为一体。在语文活动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比较容易把握综合学习的学科特征。而专题探究型的综合活动,重在以课题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为主要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及能力。这样分类既有系统性,又便于各单个活动的进行更有侧重点和训练点。
  二.以“语文味”为核心,切实提高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的语文素养与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知识与语文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这也就告诉我们,仅仅注重于课堂气氛,仅仅注重于学生动起来,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学生“怎么动”,学生在“动”中有没有提高语文素养和能力,有没有与语文课程紧密结合。
  在实践活动的准备、进行以及总结中充分地体现语文味。“听”(倾听自然心声、倾听他人言语)、“读”(阅读相关资料,阅读社会生活)、“评”(评说活动)、“说”(口语交际)、“积”(积累知识、积淀思想)、“用”(运用语文进行表达、运用掌握的方法进行语文活动)。通过这些语文活动让学生在综合实践中沉浸在语文的世界中,而不是简单的热闹的非语文的活动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思考。
  在活动过程中可以采用活动单的形式,根据每次的目标设计不同目标,也围绕语文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个三维目标进行。学生可以自己设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计划申请表”,主要项目有:活动题目、活动设计者、组长、小组成员、说明本次活动的缘起(学会判断活动的价值)、本次活动的目的(意义)、活动的计划(包括时间表)、简单的可行性分析(优势和可能遇到的困难)、活动成果及展示方式,另外附上班级及指导老师等。这样表格的形式一目了然,便于操作。
  三.以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为基础,促进语文实践活动开展
  国际课程评价领域,在经历了20世纪初的测验时期(testing era)、20世纪中期的评价时期(evaluationera)之后,于80年代中期开始,悄然进入了评定时期(assessmentera )。评定时期的到来意味着新的课程评价理念的诞生。这些理念值得语文综合实践采纳或借鉴:质性评定取代量化评定,评定的功能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既重视学生在评定中的个性化反应方式,又倡导让学生在评定中学会合作,强调评定问题的真实性、情境性,评定不仅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
  
  语文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评价的内容和标准是多元的,可以是静态的评价,如活动推荐词、活动总结等,也可以是动态的学生活动成长记录,考查学生在某个具体的活动中查找资料和搜集信息的能力、获得语文知识的能力,合作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从评价性质来看,语文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主要是过程性评价,评价重点不在于成果的形式和水平,而在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在情感态度、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从评价者来说,除了教师评价和学习活动同伴评价外,鼓励家长和社会也参与到评价中来,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自身、同学、家长、社会等多个主体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评价过程体现全员参与,评价方式变得公开、开放,更好地促进竞争意识,产生激励效果。
  的确,只有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从语文教育教学的夹缝中解救出来,才能真正解放学生的思维,缓解由传统教育观所带来的超量的精神压力,语文的学习才充满生命力,成为一种享受。那时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也才能堂堂正正地生存,蓬蓬勃勃地发展。
  
  林晓琴,教师,现居江苏如皋。

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从夹缝中解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