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0年第8期 ID: 137516

[ 杨 林 文选 ]   

作文“审题”教学课堂实录

◇ 杨 林

  “审题”能“审”出什么来?大家一致的看法和教法都是:确立中心。我的意见是既能确立中心,又能选择材料,而且首先明确的是选择材料,然后才是确立中心。
  下面以一节审题课堂实录为例简要说明。
  第一环节:举一
  师:同学们,审题是个老话题,也是个难题。今天我们就利用大家手中的材料(开课时发到学生手中的一篇作文《品味时尚》)和大家一起研究怎么样审题。大家还没来得及阅读,是吗?
  生:是。
  师:那刚好。(大家轰笑)我们从头开始,才有探究的乐趣。(板书标题:品味时尚)
  师:我们一起看看这个标题的结构。
  生:动宾结构。品味的内容是时尚。
  师:好极了!好极了!老师为什么这么高兴地赞叹呢?
  生:我们都懂语法了。
  生:我们都能按语法规则具体解释了。
  生:我觉得老师可能是高兴我们说到点子上了,但,是什么点子,我一时半会儿还弄不明白。
  (学生兴趣高涨,叽叽喳喳,教室沸腾了)
  师:大家看你们刚才的话――“品味的内容是时尚”。换句话说,文章要选择的材料必须是有关时尚的,紧紧围绕时尚的。
  生:原来这么简单!
  生:原来这么重要!
  师:对,审题既是简单的又是重要的。我们因此会得到什么启示呢?
  生:在老师的提示下,我们认为审题的第一步实质是选择材料的问题。
  生:我觉得这样说更好:审题就是研究题目规定文章要选择什么材料。
  (大家鼓掌,教师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大书:指明选材的方向)
  师:“指明选材的方向”这就是审题的方法,这更是审题的规律!
  生:可是,老师,我觉得咱们根本没有把题目完整地研究,怎么就得出了规律,这恐怕不太妥当吧?
  师:问得好!但老师暂时不想回答你,得让你急一急。为什么?因为咱们的第一个任务还没完成呢。大家刚才知道了审题的第一步其实是选择材料,那么,围绕“时尚”,你们说一说,选哪些材料都是合适的?
  生:老师,能选古代材料吗?
  生:怎么不能,“时尚”,当时崇尚的,只是就某一个具体的时段而言,并不是只指现代。
  师:理解到位,真厉害啊!好,现在大家列举材料。
  生:现在很多人都以染发、烫发、减肥、美容穿暴露衣服为时尚,以迷恋网络,在网上种菜偷菜为时尚,青少年以追求非主流的言语表达方式为时尚,中年人以开好汽车住大面积的楼房为时尚,老年人以旅游健身为时尚;解放初期以看苏联电影唱苏联歌曲为时尚;大清帝国以留大辫子、抽大鸦片、裹小脚为时尚;大唐以胖为时尚;唐宋以诗词为时尚;魏晋以炼长生不老丹喝药酒为时尚;先秦以学术争鸣为时尚……
  师:了不得,大家这么快就举出了如此多的例子!现在,我想问大家:老师赞叹这些例子好,好的原因是什么?
  生:这些例子全是很有代表性的。
  生:这些例子全是很有思考价值的。
  师:你们这些认识全是让老师非常佩服的!同学们,大家说出了选材的要求,那就是:你选的材料一定要有思考的价值,要典型!到此,我们便完善了审题给我们的第一个启示:
  1.题目实际上已经规定了作文的材料。
  2.选择材料时,一定要研究所选材料是否有价值是否典型。
  第二环节:反三(以下省略详细过程)
  出示三个新题目:《大爱无言》《一步与一生》《带着感动出发》
  1.学生讨论选择什么材料,然后强调以上三个题目选材的要点:
  “大爱”——不是一般情况下的亲情友情爱情,而是超出常规的会让大家都感动的无私的爱。
  “一步”——比喻的说法,即人生道路上对一生能起至关重要作用的、很关键的一个行动、一个选择。
  “感动”——深深地打动着别人的某人、某事、某物。
  2.学生分组当堂做片段练习。
  3.教师展示三个段落。
  A、“大爱”:谭千秋老师,一名默默无闻的执教者。在地震发生时,他把4名学生藏在讲桌下,而他自己用身体将讲桌护住。手臂张开,紧紧地抓住桌沿,最后被落下的楼板夺去了生命。当他被挖出来时,所有在场的人都惊呆了,为他的姿势,为他如大鹏展翅般无畏的姿势。他张臂挽救了四个生命!他的姿势是生命的最高姿态!(成功例子)
  B、“一步”:少年的鲁迅亲眼目睹了民间传统的医术没能治好父亲的病,长大后就东渡日本学医,此所谓学医救国。当在教室里放映的幻灯片上看到手持屠刀的日本士兵砍杀一名中国人时,围观的中国同胞虽然身强体壮,但个个无动于衷,脸上都是麻木的表情。这件事对他触动很大,使他明白学医只能在医学领域有所作为,治好国民的病,也只是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要想把沉睡、麻木的国民唤醒,改变他们的精神,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当首推文艺。此后,鲁迅就回国组织新文化运动,写出了许多振聋发聩的文学作品,唤起亿万中华儿女同反动势力进行英勇斗争。鲁迅的弃医从文是他人生信仰和命运转折的关键的一步,从此,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和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诞生了。
  C、“感动”:第一次进行训练的雏鹰一不留意就可能跌入万丈深渊,但固执的老鹰仍狠心地架起鹰宝宝的翅膀,把它抛下。终于有一天,雏鹰明白只有这样自己才能最快最好地掌握飞行本领,同时也理解了父母的良苦用心。于是它便站在悬崖之巅,挥动着自己有力的翅膀,更是充满感动的翅膀,飞向长空,去搏击蓝天,向大自然展示自己刚劲的身影。
  让学生讨论明白:
  A段很成功。
  B段对“一步”强调不够。
  C段略有点空洞造作甚至牵强。
  然后对比自己的文章评议,进一步掌握选择材料时要注意的两个基本点。
  第三环节:反思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但同时,他又说要进入这样的境界,还必须“给指点,给讲说”。朴素简单的语言里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修行虽然在个人,但师傅得领进门!领进什么样的门,怎么领进门,这是教师必须认真下功夫的问题。作文,教师学生都愁,关键在于找不准入口,不知道写什么。这不能全怪学生平时不注重积累生活材料,不做生活的有心人,我觉得更多的因素是他们没有被很好地引导,找不到合适的喷发点,所以,心灵的地震就可能永远爆发不了。教师引导的最大弊端主要是空泛的说教太多,甚至正确的废话(要怎么,怎样是符合要求的等)太多,问题不能具体化,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也就不能具体化。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安排审题课时,我确定目标为:1.审出材料。2.审清中心。3.审明文体。4.审稳结构。以上展示的是审题教学的第一课时。当然,要有效地解决好这个问题,仅仅4节课是不够的,还需课下做很多辅助工作。
  ★作者单位:宁夏固原一中。

作文“审题”教学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