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学教学中,写作不仅仅是一种语文教学活动,更是一种人类的精神活动,写作的过程是人运用体验、回忆、联想、想象等思维方式,并且通过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的思维活动,它不仅能促进人的认识能力,也能培养和锻造人的性情、气质。因而在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真诚地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也能促使学生生命意识的觉醒,开启学生的生命之门。
【关键词】作文教学 真情实感 生命觉醒
目前以应试为中心的作文教学已十分明显地损害着中学生,部分学生怕写作文,学生作文假话大话、空话套话连篇,缺少“活气”、“灵性”。现行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抑制了他们的灵气,阻碍他们的自由表达。作文教学亟需改进。
从本质上讲,写作是一个人的主观精神活动,是一种书面的表情达意,是一种感情的宣泄,它有鲜明的目的性和个性。“《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作也”。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而这种把工具性“夸张化”忽视人文性的趋势,势必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曹文轩认为,每个人都应当“能写一手好文章”,“它是一种有教养的标志,一种人生的优雅之举,一种做人应有的风范”。曹先生把写作的意义、对人的影响提高到一个新的认识高度,他认为“一个人能写一手好文章,这是一个人的美德”;写作“能营造静的气氛,帮你祛除浮躁”,在培养气质、性情方面,任何一种方式“都难以与文字活动相媲美”。这些话不仅言之有理,而且耐人寻味。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从前读书人学作文,最主要的目标在考试,总要作得能使考官中意,从而取得功名”,“但是,我以为现在学生不宜存有为考试而作文的想头”。如果把学作文的目的仅仅定在为了考试时得高分,就显得过于偏狭、过于功利了
笔者以为,作文教学当开真诚之钥。孔子说“修辞立其诚”,叶老认为写作要以“立诚”为本。所谓“立诚”,即“从原材料讲,要是真实的,深厚的,不说那些不可征验的,浮游无着的话。从写作讲,要是诚恳的、严肃的,不取那些油滑轻薄卑鄙的态度。”概括地说,就是要以学校、家庭、社会为写作的源泉,让学生“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请看一位高三学生的周记:
前期的状况是“累”与“痛”,那是一个症候群,戏称曰“叫苦不迭至无力发声型”。其实从娃娃开始便知求学道路艰难曲折,愈向上便愈是一种人生的磨砺和考验了,可总是安慰加阿Q,最简明扼要的便是“船到桥头自然直”。兴许也是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但总觉得如此又最为妥帖了。
想到自己已经是把头上的帽子挽成“高三”,看书却好像没什么改变。变嘛,终是向着好的,美好的。进入了混沌,找出一条明路来应该是每个局内人最实际的愿望了,故有了后者,那些称高三如何如何美妙轻松愉快青春潇洒等等的人们,轻描淡写了所历的苦痛后,对可以伸手及到的未来结果很是坦然,正因为有了这份坦然,才会有诸多赞美高三人生的言辞了。
下课没事情总爱趴在露天走廊的栏杆上,像只无趣的蜥蜴,转动着眼球企图抓住那些打发时间的瞬间。暗叹自己真是闲,闲得快赶上马大姐了;在忙的依旧是高三,办公室像是忙碌的蜂窝,进进出出不知多少人,只闻得其门“砰砰嘭嘭”开闭之声,给我心中一股莫名的冲击。转头又想起去年临毕业前高三的学长学姐们逮着地方就拿起照相机一阵乱扫,大小闪光灯“嚓嚓”的,学校的角角落落,此时就成了时尚发布会现场了。
走了的,还有没走的。
那些经过的,便有意无意地留下,举手投足间,眼神笑声,随着那时刻空间中的空气一同保存下来,沉淀了下来,附着于可以眼观手疾的物质之上,留下的都是看不见的永恒;我们还等着,把自己融进永恒里。于是张望,惟恐落下自己。
不明白四楼那个可怜的被抠破双眸的大卫石膏像还剩下点什么,值得留恋。
这位学生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角准确地写出高三阶段所见所感所思,真实、细腻、感人,毫无矫揉造作之感,令人为之心动,印象深刻。
做人要真诚,作文也要真诚。那是心灵自由而真诚的言说,它需要用真诚的眼睛去观察、用真诚的内心去思考、用真诚的情怀去抒写。它必须是远离虚荣与浮躁的,是必须抛弃夸大与做作的。
作文教学当开自信之钥。一个人整日迷迷糊糊,没有生活的激情、没有远大的理想与追求,那么他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人”、一个“有着高尚情操的人”。同样作文就是要抒写这方面积极向上的情感。你可以没有华丽的词藻,但字里行间要能看出你的热情、你的激情,你可以没有大气磅礴的气势,但玲珑小巧也不失你的至纯、你的至善。
教会学生自信,只有树立自信心,才能遇困难挺过去,遇失败昂起头,矢志不渝、奋力拼搏。任何外在的力量永远不会将自己打垮,打垮自己的永远只能是自己。怎样让学生明白这样道理呢?我出了这样一道话题作文:
请以“给自己鼓掌”为题写一篇文章,体裁自选,表达方式自定,不少于800字。
一个学生在习作中是这样写的:
为自己喝彩,不必有半点的矜持和骄傲,完全可以大大方方、潇潇洒洒,只要你相信自己。
为自己喝彩,不是自我陶醉,不是故弄玄虚,不是阿Q主义,而是一种超脱、高昂的人生境界。
为自己喝彩,不要在意别人的目光,要记住:自己是自我生命最着意的欣赏者。
如果说为别人喝彩标志了一种美,那么为自己喝彩则恰恰标志了一种贵。
人生天地之间,红尘中有那么多祥和的美景:姑苏城外古巷中撑起的一柄红油纸伞;远方古刹中敲响的暮鼓晨钟……或柔曼隽永,或淡泊宁静,是那样的空灵和深邃,而这只是人生路边的探影,人生路是那样坎坷迷途。
爱默生曾经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对于学生,我想说的是:在为别人或期待别人鼓掌时,请千万不要忘了为自己鼓掌,那样会使你更有信心,更加坚强。
作文当开自省之钥。谈起批改作文,吕叔湘先生说:“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最头疼的问题。家长、校长乃至社会舆论,都要求教师‘精批细改’,教师也努力‘精批细改’,可是作文本子多,时间不够,尽管天天开夜车,仍然是不够‘精’,不够‘细’。在学生方面,作文本发下来之后,认真琢磨批改的道理的毕竟是少数,多数是只看看总批和分数,批改的地方越多越懒得看,这样,教师的辛勤劳动也就收不到应有的效果了。”怎么办呢?吕老谈到了“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这一问题,他说:“批改当然是教师的任务,但是有时候也可以选一篇印发给全班,试试集体评改。”叶圣陶先生也认为:应该“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
当然,作文是要评讲的,可以挑选几篇作典型。学生作文的毛病很多是共同的,讲一两篇也就能使全班得益。这样做,当然得在那几篇上多花点工夫,不过其余各篇就可以从简。
作文要写好,我想首先要热爱生活、感激生活,时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是生活抚育了我们,给予了我们真切的眷顾。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学习的源泉,它给我们诱惑,给我们启示,让我们高兴、使我们感慨。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热爱、不去感激!感激生活赐予我们的美丽与善良,那么我们就要用我们的眼、我们的心、我们的手去尽情描绘、去尽情抒怀,进而促进学生生命意识的觉醒。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