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0年第8期 ID: 137491

[ 李晓奎 文选 ]   

讲出事例中道理的关键环节:议例

◇ 李晓奎

  【摘 要】解决议论文“论点加事例”的通病,就是要学会正确使用“议例”方法,常用的议例方法有以下几种:归纳总结法、寻根究果法、假设推理法、比较评析法。议例水平的高低反应的是学生逻辑思维推导能力的强弱。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和理论水平,以使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到更高的层面,让议论说理更透彻。
  【关键词】议例 方法 议论文 写作教学
  
  列举事例论证是学生写作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其内部构成一般分为叙例和议例两部分。而学生写作议论文出现的通病是:“论点加事例”,究其原因主要是在“议例”这一环节上出现的问题。所谓议例,就是对事例进行分析,以阐明事理与论点之间的联系,使事例与观点有机结合,达到水乳交融的境地。古人云:“论如析薪,贵能破理。”看下面一段文字:
  失败是成功之母。发明家爱迪生一生有1628项发明,经过多少次试验且不说,仅在发明电灯的试验中为寻找一种适合的灯丝,就试验用了1600多种材料。试想,假如爱迪生没有顽强的毅力,那么电灯的出现还不知要推迟多少年。
  这里的问题就出在议例部分,以事例的结论代替了具体的分析和论证,没有具体地展开论证。
  ①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②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③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④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⑤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⑥以此为治,岂不悲哉!
  这里例证法的①②句为叙例部分,用概括的语言简要把事情经过叙述一下。后面四句为议例部分,其中③句式对事情本身进行评述,分析“荆人”失败的原因。④⑤⑥句为引申发挥部分,紧紧扣住“世异时移,变法宜矣”这一中心论点。
  在议论性的文章中,伴随叙例使用的议例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
  一、归纳总结法。通常是列举若干事实后运用求同思维进行总结归纳。如陶铸《崇高的理想》一文中,列举夏禹治水,李冰父子修都江堰,扁鹊游六国解除人民疾病的痛苦,黄道婆向家乡人民传授先进的纺织技术,霍去病抗击匈奴,岳飞抵御外辱,林则徐虎门销烟,洪秀全金田起义,孙中山推翻帝制等一系列优秀人物及其事迹后,作这样的归纳:“所有这些人,都是有伟大理想并坚决为他们的伟大理想而斗争的人……他们为了自己的伟大理想,有些人生命可以不要,有些人官可以不做,有些人真正做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地步。这样的一些人,是永远不会从人民的心中消逝的。”从这些事例中,通过议例归纳出他们均有“伟大理想”这一共同点,而这共同点,恰恰是作者所要论述的观点。
  二、寻根究果法。指分析事实与论点之间的因果关系,取得结果的原因,正是所要证明的论点,从而达到论证的目的。列举事例后,从事实到理论,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寻根究果,辨清结果与事例的必然关系,从而论证观点。如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在列举了自由主义的11种表现以后,寻根究果议论道:“革命的集体组织中的自由主义是十分有害的。它是一种腐蚀剂,使团结涣散,关系松懈,工作消极,意见分歧。它使革命队伍失掉严密的组织和纪律,政策不能贯彻到底,党的组织和党所领导的群众发生隔膜,这是一种严重的恶劣倾向。”这几句议论用寻根究果法揭示自由主义危害,论证反对自由主义的必要性。
  三、假设推理法。所摆事实一般不外乎从正反两方面举例,举例后,即可用假设法说理。如果举的是正面例子,可以反面进行假设说理,叙述反面事例,则从正面假设推理。如《六国论》在叙述了韩、魏、楚三国割地赂秦,齐国与嬴而不助五国。燕国以荆卿为计刺杀秦王,赵国谗诛李牧的反面事例后,用了假设推理从正面议论,分析到位,论证有力:“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再如以“担负责任”为中心论点的一段议论:敢于担负责任,是大难面前的临危不惧,是舍小家顾大家的忘我精神。当“这里危险,让我来”的声音萦绕在耳边时,我们看到的广东省中医药护士长叶欣在抗击非典时那种忘我的临危不惧。正是有了像叶欣这样敢于担负责任的医护人员,才使得我们打赢了这场战斗。试想,在灾难面前,如果我们只把个人安危挂在心上,没有了像叶欣这样的医护人员,那么SARS带来的后果将难以想象。先对观点进行简要的阐述,接着用叶欣的事例来证明观点。为了突出这一中心论点,采用了假设推理,反面议论,这样对观点论述更加透彻。
  四、比较评析法。对正反对比的事实论据或举例时用的是不同的两件事、两种人,或者虽是同一对象,却是不同时期的两种不同情况,说理时宜采用此法,揭示“同”比较“异”。如果论述“天才和勤奋”这一论题,举方仲永的例子为论据,可以作前后比较分析:方仲永八岁便会写诗,该算得上是个文学的“天才”吧,但“天才”也不是天生的,他从小就勤奋读书,勤奋练笔,写出的诗是他勤奋的结果。然而他小有名气之后,勤奋丢掉了,把继续学习的时间,虚掷在无谓的交游应酬之中,便使这样一个本可以发出耀眼光亮的文学新星过早地陨落了。这是把同一个人的前后变化作比较,同是一个方仲永,主观努力又了差异,结果便大不一样。由此得出结论:勤奋使人成为“天才”,少了勤奋,即使“天才”也能泯然众人。比较评析论证了观点。
  诚然,有的议例方法并不是那么单一。如吴晗《谈骨气》一段,先举了一个穷人不吃“嗟来之食”的例子:“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接着用因果、假设等方法进行议例:“‘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总之,议例是在摆出事实或引出道理之后、之前,对事例与论点之间关系进行分析,讲清楚事例为什么能证明论点,或者说清楚它们是证明论点中的哪一部分,而不是单纯罗列事例。议例多可上百字,少则三言两语,只要揭示出事例与论点之间的关系,发挥出其对论点的证明作用即可。
  我们知道,运用事例是记忆性的,理论分析是思辨性的,思辨是逻辑思维推导的表现,反映出来的是智能,不做理论分析,即使事例再丰富,也不能说理很透彻,因而不能体现作者的智力因素。议例就是为了讲出事例中的道理,对事例进行分析议论,点出其中的理性内涵,以阐明事例与论点之间的联系,使事例和论点相扣,达到水乳交融,从而克服“论点加事例”的毛病。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讲出事例中道理的关键环节:议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