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0年第8期 ID: 137472

[ 周海珍 文选 ]   

浅议建构有效课堂教学的教学策略

◇ 周海珍

  【摘 要】要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有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本文以明确有效的教学目标、精当的文本解读、适度的课堂拓展、平等的课堂对话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建构有效课堂教学一些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学目标 文本解读 课堂拓展
  
  达到有效甚至高效的教学,是每一位教师的理想。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从以下的几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一、有效的教学目标。语文课的剪裁不仅体现在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更体现在文本的定位、目标的设置上。一位老师在教《荷花》这一课时,根据课文质地清新、文句优美的特点而设下了“培养语感”的教学目标,以“设境激趣、触发语感”“充分诵读、激活语感”“潜心品读、提升语感”“多元解读、积淀语感”“抒情表达、丰富语感”五大板块无缝链接,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语感素养的提升。这一针对性极强的“主攻”目标让学生“一课一得”,真可谓“将教材的例子功能开发到底”了。在《放飞蜻蜓》一课的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品味语言文字,通过多种朗读形式,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激发学生对蜻蜓及其动植物的有关知识的探求欲望,并且领略老一辈教育家的风范。
  二、精当的文本解读。“解读文本的能力”是一个语文老师基本功的核心。教师要站在老师和学生的角度分别解读文本。这是因为要使学生有感悟,教师首先要有感悟。只有当教师对文本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的时候,学生才能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与感悟,需要老师去引领。只有老师深入解读文本、了解学生以后,才能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引领,从而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和谐统一起来。我们在解读《放飞蜻蜓》时,首先读到的是一篇科普读物,了解了蜻蜓的食性,蜻蜓的眼睛、尾巴的特点和功能;深入研究以后,我们从“用商量的口吻”,“把蜻蜓还给学生”等处,感受到了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尊重和爱护,感受到了陶先生教育的大智慧;分析完每一个段落,回到整体文本,我们又发现,陶先生在田埂上给孩子们上了一节蜻蜓科普课,一节保护环境、保护昆虫的课,更是给我们每一位老师上了一节“生活即教育”的实践课,启发我们语文老师要在生活中教学生学语文,要有大语文的教学观。
  三、适度的课堂拓展。课堂学习资源的拓展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打开了通向大千世界的窗口,让学生能到更广阔的阅读天地中获得信息,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变“学教材”为“用教材”。比如课内学习了《海底世界》,课外则推荐阅读《海底两万里》、《人类的秘密仓库》;课内学习了《林冲棒打洪教头》,课外则辅导阅读《水浒传》;课内教过《鹬蚌相争》《揠苗助长》之后,让学生阅读《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精选》……这些都是课堂的适当的延伸,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也巩固了课本的内容。
  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并不是每一篇课文都要拓展,并不是教师教学就必须有拓展环节。比如一位老师教《山行》这首诗,老师一会儿是展示有关秋天的图片,一会儿介绍诗人杜牧的一些生平,一会儿又拓展到许多有关秋天的诗歌。但是一堂课下来,孩子连《山行》这首诗都不能背下来。这样的拓展是无度拓展,喧宾夺主。在《放飞蜻蜓》这一课中,我们可以利用文章的留白处,进行恰当拓展。抓住“阳光下,蜻蜓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启发学生,放飞想象,进行有滋有味的言语训练,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上出了浓浓的语文味;课堂训练中,让学生在明信片上做动物名片,介绍蜻蜓或者自己喜欢、熟悉的一种小动物,课后送给自己的好朋友和亲人,这样不仅巩固了课堂的内容,而且把课本的语文课上成了语文综合实践课。
  四、平等的课堂对话。“对话”是指:“人与人之间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彼此敞开的基础上达成的双方视野的交融,是一种致力于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相互激发、共同创造的精神或意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所以,对话不仅仅是一种交流的方式而是作为一种教学的原则、精神和境界进入语文教学中。
  有人认为真正的对话是“从一个开放的心灵到另一个开放的心灵之话语”,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对话。课堂教学是老师与学生对话的平台,学生应尊敬老师,老师也应尊重学生。老师尊重学生就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以赞赏,增强其学习的信心;宽容学生的问题,给以改进的机会。对于问题学生,尤其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予表现自我的机会。
  有效教学是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合规律性,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相对有效地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老师们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符合特定社会和受教育者(学生)的教育需求,就达到了有效教学的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近湖中学。

浅议建构有效课堂教学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