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0年第8期 ID: 137506

[ 李梅英 文选 ]   

具有感悟力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 李梅英

  【摘 要】中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力既是“新课标”提出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手段。当前,相当多的学生的作文内容枯燥无味,并不是他们的生活本身就枯燥无味,而是缺少感悟,因此培养学生的感悟力,应是中学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感悟力 作文 前提
  
  经过一个学期的紧张学习,又到期终考试了。本次期考的作文题目是《学习生活的乐趣》,通览了全年级十个班的作文,相当多的学生作文没有体现出学习的乐趣。作为学生,天天在学校学习难道就没有一段文字、一篇文章能引起他们的兴奋吗?难道没有一节课、一门学科给他们带来过欢乐吗?掩卷沉思,我觉得很关键的一点是学生缺乏了感悟力。
  一、什么是感悟力
  感悟力是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美国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威廉·福克纳说过:“写作需要独特的感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优秀的表现力。”所谓“感悟力”就是获得感悟的能力。“感悟”一词强调的领悟、顿悟。感,即是感知,感受。悟,即是领悟,顿悟。也就是学习者通过对情感、事物、行为的内省体察有所感触,从而悟出某种可以言说或不能言说的情感、思想、知识等。
  二、培养感悟力的重要意义
  培养感悟力是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写作前,感悟力是非有不可的。一看到作文的题目、提示、要求,心里就应迅速作出反应,对所有的文字进行感悟,挑选有效的信息,也就是所谓的审题。还是拿“学习生活的乐趣”来说吧。反复审视题目,我们就会感觉到这篇文章的要求有几点:从内容上看,必须是有关学习生活的乐趣,而不是负担;从文体上看必须是记叙文。这样的感觉一旦在脑海中形成,我们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思考:到底要写什么事?什么事才可以体现出学习生活的乐趣?这一步的思考其实就是对客观事物的感悟了。
  培养感悟力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径。作文最主要的不是生活贫乏,而是对生活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即缺乏对生活的感悟力。还是以“学习生活的乐趣”为例,假如我们平时注意观察生活,就不难发现,有许许多多的老师所上的课能让同学们活跃兴奋。比如上《皇帝的新装》,老师为了让同学们在早已熟悉安徒生童话的基础上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就设计了表演和讲故事换结尾的环节。同学们饶有兴趣地观看了同伴们对皇帝、骗子等人的表演,然后七嘴八舌地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人物的性格,而且说得有条有理,这不就是一种在快乐中学到了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吗?而通过在四人学习小组中讲故事换结尾,然后派代表在全班面前讲故事的方式,同学们的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这不就是一种学习的乐趣吗?至于上生物课可以观看显微镜下细胞的形状、活动状态;上地理课,可以通过多媒体浏览祖国乃至世界的美好河山、工农业生产资源、风土人情,都可以体现出一种令人愉悦的氛围。为什么我们的同学在作文中却鲜有人写出来呢?关键就在于缺乏感悟。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悟力
  1.深入和体验生活,是培养感悟力的根本
  作文的根本应是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的,要想真正提高学生作文的真实性、现实性、丰富性、深刻性,就必须让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体验生活的原味,感受生活的原色。但繁重的学习任务,使学生没有时间亲近生活,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在紧张而繁忙的学习中关注生活,帮助他们撷取写作素材,引导学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社会,都应尽可能地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这样才能使感悟有充足的资源。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就会活泼的,昼夜不息。”作文离不开生活,学生作文是对自己生活的思索和选择,没有生活谈作文,是空谈。生活为学生的感悟提供必要的条件。
  2.思考是培养感悟力的关键环节
  在写作中,思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作者在感知生活的基础上,产生自己对生活的认识,然后用语言表达出来。我们对生活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感性的层面上,那是不完整的。认识生活既要感性,又必须理性。任何优秀的文章都体现着作者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这些认识都是思考的结晶。
  作文中的感悟仅停留在感觉体验上是远远不够的,任何事物里,都有未曾被发现的东西,人们用眼观看事物的时候,只习惯于回忆起前人对这事物的想法,最细微的事物里也会有一点点未被认识过的东西。要发掘未被发现的东西,就必须思考。面对“松树”,人们一般由它的生长年限之长想到人的长寿(“寿比南山不老松”),而孔子却由它的耐寒不凋想到人的气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陶渊明由它的生于岩穴想到人的孤高(“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由此可见,作文成功的关键不是题材的好坏,而是取决于作文者有没有对生活的独特视角和见解。培养学生感悟力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引导学生爱思、多思、善思、深思,逐步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
  3.合作与交流,是培养感悟力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每一个人生活的世界都不是一个孤立的世界,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都不尽相同。上课时教师要多创设一个合作与交流的平台给学生,让学生把自己的感悟阐述出来,正确与否,可以由听众加以评判,或改进或保留或舍弃。课后写日记也可以搞链接,小组日记,班级日记,每天轮几个人写,后面的同学肯定会翻阅前面同学的日记,这样一来,学生既能学到一些写作方法,又多了一些写作素材,还能从老师的评分和评语中悟出点东西来,长此以往,学生感悟的能力也就慢慢培养起来了。
  4.勤于读写,让感悟力在不断的历练中得以提升
  古人常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可见,多读书,多利用别人的研究成果,是很有好处的。柳宗元曾经说过:“参之《梁氏》以历其气,参之《孟》《旬》以畅其友,参之《庄》《老》以肆其端,参之《太史》以著其洁。引吾所以旁推交通而以之为文也。”这就更见读书对写作的影响之大。我们强调写作要有感悟,而感悟不仅来自于生活的体验,还来自于报刊、文学作品。作为学生,毕竟亲自体验生活的经历还是有限的,只有多读书,才能了解世界的纷繁复杂,了解先贤深刻的人生哲理,了解自已该如何应对人际关系,如何塑造自己的形象。一句话,惟有多读书,才能更好地积累生活经验,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乃至写作方法与技巧。
  在心灵的田园里要勤奋笔耕,不让一个感悟错过。或是从大自然中去感悟;或是在平凡生活中去感悟;或是从作品中去感悟;总之不要轻易放过那些美好的来自心灵深处的最初最真最美的感悟,引导学生的笔不要停留,让学生的感悟化作一篇日记,一首小诗,一篇小小说,一篇散文,天长日久,未来的作家,未来的诗人,就在这里诞生了。因为成功只会青睐于那些笔耕不辍的人。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

具有感悟力是写好作文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