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演示课本剧体味讽谏的魅力
2.探究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
3.学习运用邹忌的讽谏艺术
【教学过程】
学生齐读导语:
唐太宗说:“以人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王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忠言的大臣是不成的。但出言不慎很可能招致杀身之祸。比干因劝谏暴君商纣王而被剖腹挖心;屈原因劝谏昏君楚怀王而遭流放投江自尽;伍子胥因劝谏吴王却遭引剑自刎。这些忠心耿耿的志士仁人一片丹心令人感动,然而他们的命运却令人惋惜。
1.导入新课:
难道“忠言”就一定要“逆耳”吗?能不能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呢?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上溯到2000多年前,一起走近邹忌和齐威王这对被人称颂的贤臣名君。让我们有感情地齐诵课文,共同来品味邹忌讽谏艺术的魅力。
活动一:请大家有感情地齐诵课文,品味邹忌的讽谏艺术。
师:大家读得真棒!下面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要进入角色。
2.走进文本,走近人物
活动二:《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篇幅短小,妙趣横生。人物形象刻画生动,对话精彩。小组讨论一下人物说话时的心理,注意把握人物微妙的感情差异,要读出人物的心理。
师:听读不如看演出,下面就让我们欣赏本文的课本剧表演,看一看当年邹忌讽谏齐王的风采吧!
活动三:课本剧表演。
师:相信你们都是有水平的评论家,你最欣赏谁的表演,为什么?选出“最佳表演明星”。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他们演得精彩,你们评得具体。从他们的表演中,你领略到邹忌的讽谏技巧、齐威王的君王气度了吧。让我们把这种感受深入到对课文的深层理解中去,请小组共享你们对“齐国为什么会战胜于朝廷”的探究结果。
3.合作—探究—品味
活动四:请自由朗读课文,从人物个性或行为角度探究:齐国为什么会战胜于朝廷?并用一副对联表现邹忌讽谏成功的原因。
(活动步骤:小组讨论——组内交流——选出理由讲得最充分的向全班展示。写得最好的、将自己或同学展示的成果选择性地记到学习手册上。)
(友情提示:课文对邹忌、齐王的描写,注重细节,笔法灵活,相映生姿,为主题服务。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分析:1.邹忌为什么会想到向齐王进谏的?2.邹忌是如何“讽谏”的?)
师:大家讨论交流得很热烈,现在小组内写得最好的同学展示你们的探究成果,让我们大家学习。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你还有独特的见解吗?
教师归纳: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啊!邹忌讽谏成功的关键在于他有过人的智慧,在于齐威王有宽广的胸怀,更在于齐国人民的万众一心。
现在小组交流对联,小组长将写得最好的对联展示在小黑板上。
各组依次读对联,找出最能体现邹忌讽谏艺术高超的词语。
四、拓展—延伸—提升
活动五:
日常生活中,遇到不合情合理之事,我们也有劝谏他人的义务。请根据以下情境,学习运用邹忌的讽谏艺术,给出最精彩的劝谏,秀出自己的个性风采。(每小组选作一题)
(活动步骤:自由思考并进行习作→组内交流,每组推出一篇优秀习作→参与全班交流)
情境一:你父亲口口声声要你刻苦学习,而他自己却从不看书学习,一有时间就玩麻将。你怎么劝他?
情境二:你星期天去如皋绿园时,发现有人站在草坪里拍照,你怎么对这位游客进行劝说?
情境三:你和同学乘车时,看见一个空座,只见一位老人赶紧让自己的孙子(看起来十二、三岁的样子)坐下,自己背着孙子的书包手握扶手,摇摇晃晃,站都站不稳,还满脸幸福地望着自己的孙子;而他(她)的孙子却心安理得地坐在座位上。请你们用巧妙的方法告诉老人,他(她)这样溺爱孩子是不好的。
情境四:你的好朋友小美同学非常爱美,每天都要化妆,而且自我感觉非常漂亮。你如何告诉她:中学生自然纯朴才是美。
结束语:篇篇是华章,课课有收益,愿你们在今后的语文课堂上采撷到更丰硕的果实。让我们在齐诵中结束本课的学习吧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石庄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