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0年第8期 ID: 137444

  

新课改背景下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一些建议

◇ 陈世超 吴碧先

  【摘 要】:高中新课程改革中强调:“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要重视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据此,笔者向社会各界、教育主管部门,教师以及学生等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新课程的改革贡献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
  【关键词】师生关系 新课程改革 民主 平等 尊重
  
  新型师生关系是指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通过相互交往、互动形成的、对教育效果具有重要影响的特殊的人际关系。
  它要求:老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心灵成长的愉悦。
  但是现实中,师生关系有相当一部分是对立或紧张的,痛定思痛,据此,在教坛耕耘多年的笔者,通过对自己的亲身体验和观察,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全社会都应当尊师重教。把教师节确定为法定节日,每年隆重庆祝,从观念和行动上都能切切实实地尊重教师。提高教师的待遇——让教师的待遇总和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待遇总和,而不仅仅是工资,这样,让教师的腰杆“硬”起来,“头”昂起来,就像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让教师活出尊严来,自然要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让“教师”成为人人都羡慕和追求的职业。
  第二,社会也应该用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来认识和评价教师,既然教师也是人,除了有人的优点之外,当然也有人性的弱点,不能对教师求全责备。
  第三,教育管理部门,应该为教师营造一种宽松的、安全的、和谐的教育环境,给教师减轻各种压力,让工作在一线的教师能保持健康、平静的心境来从事教育事业。笔者认为,(1)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建议这几年国家严格管理的“经济适用房”,也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解决教师的住房困难。(2)教师评优晋级应该有一个较为宽松的体制,“评”“聘”分离,不能只以教学质量为唯一指标。同时在选调、任用教师时应以“考核有能力者优先”。(3)鼓励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由教育管理部门免费为教师进行培训。
  第四,作为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起着主导作用的人民教师们,应该外塑形象,苦练内功,用爱去教育,关爱学生。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热爱本职工作,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拓宽学习领域,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塑造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
  (2)改变观念。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根据这一要求,我们必须构建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本的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发展素质教育。这就要求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摒弃师道尊严,提倡师生平等,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3)尊重、赏识、宽容地爱学生。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师生之间应该确立一种朋友的关系。他说:“无论是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人,我们都应该称他为小朋友。我要做学生的朋友,我也要学生做我的朋友。”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健康的发展。”在教育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朋友,敞开心扉,平等交流,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严,多给学生一份真诚和理解,多给学生一份尊重和爱护,帮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耳朵倾听,用自己的心灵感悟,用自己的头脑思索。尊重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美国著名作家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因为只有尊重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才能让学生主动地去体验生活、体验社会,即使失败,也可能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财富。也只有尊重,才能在师生间真正架起一座通往美好心灵的桥梁。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内心世界都潜伏着积极向上的要求,自我完善的愿望。用赏识教育的理念去对待每一个学生,付出爱心,激励他们把内在的潜能发挥出来,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自主探讨,学会学习,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宽容是更高层次的爱,它要求教师有博大的胸怀、平和的心态、真诚的爱心。教师面对的是全体学生,不能“偏心眼”,更不能歧视差生。
  (4)发扬民主,讲求一点“参与效应”。
  教育家罗杰斯认为,教师的态度决定教学的成败。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安全、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成功、快乐、友爱的享受。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能自由表达、自由参与、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人人都有一种参与意识,都希望自己拥有一定的发言权和自主权,如果适时让学生们体会“我长大了”的成人感,重视并满足他们的参与意识,他们就会以积极合作的态度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其主体的作用。
  第五,作为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的另一个重要角色——学生,(1)应该树立远大理想,因为只有“志存高远”才能从更高角度来理解教师,进而尊重教师。(2)热爱学习,不懂就问,有事多找教师谈心,主动走近教师,拉近与教师的距离,因为没有哪个教师不喜欢热爱学习的学生。(3)遇到和老师有不同意见或产生矛盾时,不能感情用事,甚至顶撞教师,应该换个角度进行思考,“老师为什么批评或指责我?”“假如我是老师应该怎么看待或处理?”这样或许就会理解老师的教育,达成一种和谐。
  总之,一棵树的成长除了自身能光合作用之外,还需要合适的土壤、和煦的阳光、充沛的雨水。我们也真诚渴盼着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除了教师的努力之外,能得到学生和家长的理解,更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呵护。把他们培植在爱的土壤上,呼吸着民主、平等的空气,再以尊重和赏识作灌溉,那么,新型师生关系之花一定会在校园里尽情地绽放!
  ★作者单位:四川省安岳县龙台中学;四川省安岳县林凤中学。

新课改背景下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