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学课程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越来越广泛地得到了运用,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多媒体辅助教学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多媒体教学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现代教育技术正在改变着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开创了中学教学的崭新局面。多媒体教学由于其信息量大,直观生动,能将抽象的、难以直接用语言来表达的概念和理论以形象的、易于接受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因而多媒体教学受到许多青年老师的青睐,甚至多媒体成为公开课的代名词。但是,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任何事物在产生、发展的过程中,都会有不完善,甚至还会存在许多问题。
一、当前多媒体教学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多媒体教学课堂的固定性和教师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的矛盾
多媒体教学,课件已经制定好了,教学中只能按照既定的路线操作;对于课堂上的突发的事件缺乏灵活的应对,这就限制了教师的即兴发挥。比如教文化生活《文化创新的途径》时,我设置的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功夫熊猫》影片中蕴涵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这些元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我们还能从文化创新中得出什么启示?本来学生应回答: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我就可以接下来讲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而当时有个学生回答是: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同为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可是课件已经事先制作好了,教师就不能改变而进行引导。
2.多媒体的“辅助性”与在教学中“喧宾夺主”的矛盾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是课堂的组织者和指挥者,统帅着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是主体,是知识的探索者和吸收者。而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是由教学内容决定的一种教学形式。因此,它只能为教学内容服务,多媒体的运用只能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动情点来达到教学目的。它不能取代教师的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更不能取代教材。但是在实际运用操作中,我们为了达到多媒体的某种演视效果而淡化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忽略了教材,造成“喧宾夺主”局面。这种为了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的作法,只会冲淡教学的最终效果,结果与预期目的大相径庭。
3.多媒体课件效率与达成度的矛盾
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初衷是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课件材料的信息化处理常常使教师难以忍痛割爱。由于未对众多材料进行筛选和取舍,导致材料虽然有趣味性但缺乏典型性,臃肿泛滥,课件内表面上的“容量大”而与实际结合不佳,说服力不够,导致新的“满堂灌”。同时,由于演示的最佳时机没掌握,过早或过迟抑或过多地出现,引起学生注意力的迁移或无法集中,从而大大影响教学的达成度。再者,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展示教学的内容时,是一个页面接着一个页面地进行,除非重新返回,否则前边讲过的内容就不会留下痕迹。学生光顾及看课件,而无法听清并做笔记,很难留下深刻印象。
二、多媒体教学,在思想政治课中应把握如下几点
1.多媒体教学应始终为教学内容服务
多媒体课件只是一种辅助性教学手段,它的运用始终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课件的制作应以内容(教材)为依托,课件的流程操作应以教学内容的循序渐进为线索,课件的重难点不是课件技术的重难点,而是以教学内容为重点,对教学内容加以强化、解析、展开、运用、升华,从而突破教学难点,寻求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样一来,多媒体教学就能为教师传授知识扫清阻碍,为学生发现问题、培养能力、提高觉悟提供前沿阵地。所以说,恰当地使用多媒体,就不要因为一味的追求页面的精美而把不相关的内容加入到课件当中,混淆学生的视觉。进行制作多媒体课件,应该始终如一地为内容服务,达到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
2.多媒体教学应注重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统一
现代教育应坚持教师的主导性功能和学生的主体性意识的高度结合,使教与学这对矛盾的原动力能更好更快地推动教学工作。多媒体课件走进政治课堂,教师对教学流程的把握应该更加完整和游刃有余,教师对重难点的把握和突破应该更富有深刻性和多维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他们在兴趣驱动下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
因此,只有主导性和主体性的高度统一,才能符合现代教育规律,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任何割裂二者的行为都将事与愿违。教师主导的功能如果不能得以体现,必然导致到教学流程的乱套,教学任务无法有效完成。同样,学生如果只觉得有趣,而被动地接受信息,不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联系和思考,那也谈不上主体意识的展现。因此,在现代教学手段运用中务必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的高度统一。
3.多媒体教学应注重教育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主渠道,这就要求所举事例不仅要反映理论知识,更要具有时代性、典型性以及注重教育性。我们的教学本身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渠道,在是非判断上要符合国家意志的标准。在德育目标上要做“五爱”“四有新人”,所以在选择材料时要理性地对待一些尖锐的问题,要热情洋溢歌颂时代的主旋律,对社会意识形态的敌对势力言论要毫不犹豫地进行抨击。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这一课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觉悟和情感,将外在的约束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情操。如何达成这一教育目的?如果仅仅从理论分析,抽象而又缺乏说服力。所以在上这一课时我运用了“吴仁宝”和“咱们的好书记牛玉儒”两个材料。特别是在放牛玉儒先进事迹时,许多同学流下了热泪。
4.多媒体教学,应适度把握,得当使用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教师的引导是否得当,学生的学习兴致是否浓厚。当用一般教学手段难以剖析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时,如果借助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能恰到好处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如果一味追求多媒体教学,这就很不符合实际。一是并非所有教学内容都适合多媒体。一些政治课件,若只是使用电脑投影代替黑板板书,用视频代替录像,那就没多大必要了。二是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可能导致力不从心。这就无形中影响到教学中的考核,上课的质量会大打折扣,这对学生的学习极为不利。
总之,多媒体教学手段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改革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尽管多媒体教学尚存在不少的问题,但我们教师应该用心思考,积极探索如何把多媒体技术手段更好地融入到政治课堂教学中,努力寻找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模式的结合点,并不断提高自己多媒体教学的理论素养和技术水平,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以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安徽省安庆市潜山野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