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是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与书法、中医并称三大国粹。作为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有一定的京剧修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广涉艺术领域,提高艺术修养
京剧博大精深,无论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张脸谱,还是手眼身法步、唱念做打走、生旦净末丑,都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智慧。鞭子握在手就是骑马急行,一幅车轮画就是坐轿闲游,一个服饰就是一种身份,眉间一画就是一种性格。一脉相承,百花齐放,流派粉呈,展示着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从听开始,经过一段时间,对一出戏能说明剧情,对唱法能指出流派及特点,对人物能知道性格,对脸谱能讲清含义,对动作能说明技巧,对演技能看出优良中差,能说出功夫体现在哪里,那么你的京剧艺术修养就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二.学习文史知识,弥补自身空白
京剧剧目中的历史剧,涉及春秋到明清各朝。它们大多出自文学和史学作品,剧目中所反映的内容,又对这些作品进行了艺术化处理,与真实的历史有一定甚至是较大的距离;但通过欣赏这些剧目,仍然能够了解一定的历史信息,了解一些历史的人物、事件、故事、典故,了解一些文学作品的内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文史知识不足的缺陷,在欣赏京剧的轻松闲暇中一举多得。例如京剧《将相和》,出自《史记》。《史记》既是伟大的文学作品又是不朽的史学作品。在欣赏京剧《将相和》时,就能够知道廉颇、蔺相如两个历史人物,了解到他们的思想性格,学到“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典故,知道“完璧归赵、渑池会、将相和“等历史事件。既欣赏了艺术,又愉悦了身心,又间接的读了《史记》的一部分内容。
三.积累教学资料,服务课堂教学
京剧的唱词是京剧艺术的重要组成,是经过反复锤炼的语言精华。表达精炼,表意准确,语句优美,韵律和谐,使用了所有的文学手段,具备了一切的文章学规则,应合了语言学的一切要求。因此它能为语文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料,能在课堂教学需要时,信手拈来,贴切自如。
1、它讲究押韵,韵脚自然,韵律和谐,是消极修辞的范例。
例如:春秋亭外风雨暴,何处悲声破寂寥;
隔帘只见一花轿,想必是新婚度鹊桥。(《锁鳞囊》)
2、它调动了极多的修辞格,是积极修辞的范例。
例如:①门环偶响疑投信,市语微哗虑变生。(对偶)(《春闺梦》)
②世世代代打下去,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比喻)(《红灯记》)
③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又东升。(借代)(《贵妃醉酒》)
3、它行文流畅,讲究过渡照应,叙事详略得当,结构严谨,是文章的范例。例如《哭灵牌》中一大唱段:
①白枪白盔白旗号,孤王领兵把仇报,二弟啊三弟啊,孤的好兄弟——
②请过了灵牌怀中抱,
③二弟啊——,当年桃园结义好,胜似一奶和同胞,不幸徐州失散了,万般无奈暂归曹,曹操待你的恩情好,上马金银也曾赠你大红袍,美女十名你不要,挂印封金辞奸操,匹马单刀保皇嫂,过五关斩六将,古城前把蔡阳的首级枭,可恨孙权设计谋,害孤二弟归阴曹。
④哭罢二弟把三弟叫,
⑤三弟啊——,当年曾把董卓讨,兄弟们阵前逞英豪,虎牢关曾把吕布的发冠挑,长坂坡前喝断了大桥,可恨范疆张达贼强盗,害孤三弟投吴了。
⑥锦绣山河孤不要,一心一意把仇报,灭却东吴恨方消。
第③、⑤段仅一百五十字,把《三国演义》中涉及到关羽、张飞的内容,明白无遗地叙述出来了,可谓精炼概述、详略得当的典范;②、④两个自然段是过渡段,简洁自然;①、⑥两段首尾呼应,与②③④⑤段构成“总—分—总”关系,结构严谨,主题明确。
四.领会人生哲理,引发感悟思考
京剧剧目的内容情节,都具有故事性,主题是宣扬惩恶扬善,表达人民美好愿望,歌颂斗争智慧,追求自由和平正义,争取幸福爱情。很多剧目还渗透着人生哲理,引领人们思考感悟。例如《锁鳞囊》主人公薛湘灵的人生经历,能够引发人们感悟思考,使人明白这样的哲理:人的一生不是一帆风顺的,充满了悲欢离合,在得意的时候不要骄傲狂妄,失意的时候要能够勇敢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