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倡导平等师生关系,教师做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与学生共同发展,达到教育的理想境界。三尺讲台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这说法由来已久,为了能固守这三尺讲台,教师执着追求维持居高临下站在黑板前的师者尊严。孰不知我们在自豪威信树立的同时,与学生心灵之间已设置了鸿沟。《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对话中进行”。语文教师,您不妨走下讲台坐到学生中间,这不是一种形式,而是课程理念的行为诠释。
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走下三尺讲台,坐在学生中间,不但从形式上让学生感受到平等,而且拉近了师生的心灵距离,改变了课堂的权威结构。师生面对面地坐着交流合作,缩小了交际的空间距离,建立了一个接纳的、宽容的、支持性的课堂氛围。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思考,自由参与,主动交流,乐于表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增加了教师在学生中间活动的时间,最大限度地缩小了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扩大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合作。抖落教师的威严,耐心地倾听、引导,甚至和学生一起争论。为了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哪怕是山穷水尽陷于尴尬之境也无悔,因为教师不是无所不知的。
合作中发展张扬个性。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激励者和引导者。教师坐在学生的中间,了解他们的差异,把握他们的不确定性和生长性,开展个别化教学,创造教学的“生态环境”。师生有效合作,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坐下来与学生共同合作学习,促进他们共同发展。教师不但要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指导他们有效合作学习,而且要真正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中,一道寻找真理,师生共享成功的喜悦、失败的沮丧、错误的遗憾……在合作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思想情感,反思自己的过失或错误。教师通过自己的知识能力激励影响学生,以自己的人格和道德言传身教感染学生,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教师的真心参与,最大限度的关注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坐下来与学生共同合作学习,促进他们个性的发展。由于教学过程和结果的不确定性,教师要允许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多元的表现,充分发挥学生的生成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如开展实践活动,教师和学生零距离的亲密接触,了解学生的个性特长,共商活动的进程安排,合理安排任务,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教师参与实践活动,及时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共同搜集材料互相交流,互相配合开展活动,随时记录活动内容,书写自己的活动感受,或记叙,或议论,或抒情,各显其能。
多元的表现需要多元的评价,彰显个性。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坐下来和学生共同评价,学生自评、互评参与评价,尊重学生个性的多元评价,改变了教师的单一评价;在校报校刊多种媒体或参加各种比赛等,多渠道展示学习成果,张扬学生的个性。师生合作开展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践行语文学习和深刻思考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写作能力、多种思维能力与合作精神等,新型的师生关系——合作学习得以实践。
师生交流中碰撞创新。课程标准要求构建开放的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品质。教师和学生都具有生成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潜能,师生平等地交流、共同探讨,和谐的氛围、活跃的思维让学生自由自主地交流,智慧的尽情展现必然碰撞出心灵的火花,创造性的思考和行动必然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在学习《扁鹊见蔡桓公》一文时,教师不要因循守旧,仅用资料的结论——“讳疾忌医”评价桓侯,沿袭“防微杜渐”一剂良方解决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文中扁鹊“立有间”即言桓侯有疾,并不明示何因等语句,提示联系现今医者的不良行为评价扁鹊和站在王者的位置评价桓侯的表现。学生思索交流,教师及时走进学生中间倾听,在交流中引导,学生会得出结论:
1.扁鹊不言明症状就说桓侯有疾,给人耍名医大牌之感,亏是名医,否则有江湖游医行骗之嫌。
2.因此,桓侯疾在自身而不知,不盲信名医不责怪扁鹊,有可贵之处(比较曹操杀华陀的暴行)等。
不管学生思考的是否完全合理,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顺势引导学生或根据情节发展,或结合现实生活,辩证的、动态的评价人物,进而让学生自然感受到文章语言、结构的特点和中医的魅力,发散中因循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