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前提是读懂诗歌,日常教学和高考命题的实践与经验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作为教师不妨教给学生如下几种读懂诗歌的方法,为诗歌鉴赏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明类号其脉
所谓类,一指形式方面的体裁类型,一指内容方面的题材类型。古代诗歌说白了,无非是一些具有大致相似人生体验的知识分子,采用有限的几种诗歌形式来表达大致相同的内容和情感而已,大可不必抱有畏难心理。有意识的区分诗歌类型,掌握不同题材诗歌的特点,进而准确地把握诗歌的行文脉络,就可以正确揣摩诗歌的主旨了。下面择要对不同题材的诗歌从代表作、常见意象和情感诸方面作一点简单介绍。
1.山水田园诗
代表作:王维《山居秋暝》、陶渊明《归园田居》。
意象及特点:明月、青山、竹林、清泉、耕夫、野老、渔樵、牧童、深巷、场圃、东篱、柴门、桑树、菊花;宁静、清新、优美。
感情:描写清新、优美的山水风光、田园生活,表现恬淡闲适自得的心境,抒发对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2.咏物诗
代表作:陆游《卜算子·咏梅》。
意象及特点:松、竹、梅、兰、菊、莲、蝉、蜂、月、石灰、梧桐、芳草;既要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更要体味其内在品性。
感情:歌颂孤傲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表现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
3.边塞诗
代表作:范仲淹《渔家傲》。
意象及特点:塞下、孤城、阴山、长城、楼兰、玉门关、长河、大漠、孤烟、琵琶、羌管、角声、胡马;雄浑、壮阔、苍凉、悲壮。
感情:赞美雄奇的边塞风光,表现边塞征战生活的艰苦,批判统治阶级的穷兵黩武,抒发思乡念亲的孤独或奋勇杀敌的豪情。
4.怀古咏史诗
代表作:刘禹锡《石头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意象及特点:燕子、旧时月、某古迹、古人、故事;凄凉、衰败、豪华、繁盛。
借古人感叹自己年华已逝、壮志难酬,借古讽今,劝诫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借故地表达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
5.即事咏怀诗
代表作:杜甫《登高》《客至》《登岳阳楼》、陆游《书愤》。
意象及特点:岸、舟、客、古道、高楼、夕阳、浮云、鸿雁、沙鸥、瘦马、飞蓬;悲凉、衰败。
感情:漂泊无依、仕途失意的哀伤,老病孤愁、思念家乡亲人的孤寂,忧国忧民、报国无门的慨叹,轻松愉悦、悠然自得的心境。
6.送别诗
代表作:柳永《雨霖铃》。
意象及特点:长亭、孤帆、兰舟、杨柳、烟波、灞桥、南浦;离愁别绪。
感情:表达依依不舍的深情厚谊,对朋友的劝勉祝福。
二.辨文解诗味
“诗言志”,诗人“情动而辞发”,读者就应该“披文以入情”。善于抓住诗歌中的“文”——那些与诗人的情感有密切关系的关键词句——可以说是迅速而准确地把握诗人情感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
所谓的关键词句,可以是一个字或词、短语,也可以是一个句子。前者如“多情自古伤离别”中的“多情”和“伤离别”,道出诗情;后者如“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点破情韵。
诗歌的关键词句可以出现在不同的位置上。从同是表现“愁”绪的例子来看,有的出现在诗歌的开头,如“薄雾浓云愁永昼”中的“愁”,总领下文,贯穿全篇;有的出现在中间,如“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中的“忧愁”,点染忧情,承上启下;有的则出现在结尾,如“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总结全文,卒章显志。
能够体现诗歌情感的关键通常是这样的一些词语或句子。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有的诗句直抒胸臆,尽显情志。例如“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高度概括并抒发了悲欢离合、春忧秋愁的私愁和时代、民族、国家的“公”愁。有些字眼能够传达出诗人喜怒哀乐的感情。例如“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中的“无绪”、“留恋”写出了情人分别之际难分难舍的离愁别绪。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议论抒情句中的词语如果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会影响到对诗人感情的把握,对此我们应采用反训的方法。例如“赢得仓皇北顾”、“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中的“赢得”、“可堪”应分别理解为“落得”、“不堪”,才能体会出诗人反对草率出兵的态度和对忘掉民族耻辱现象的悲痛。
神态举止皆关情。人物的情态是感情的自然流露。例如“竹杖芒鞋轻胜马”中的“轻”,既是行走之轻快,亦是心情之轻松,表现出诗人笑傲人生的喜悦、豪迈。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动作也往往透露了诗人的感情。例如“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其中的“看”,隐隐流露了虽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拍”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情态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
用典以抒情言志。古代诗歌常用典故,典故运用得好,可以非常形象地表达诗人深挚的感情,深化作品的思想深度,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例如辛弃疾的词作多用典故,我们应该了解相关典故的来龙去脉,并揣摩诗人用典的意图。
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歌中含有明暗冷暖色调的景语,能够渲染气氛,暗示心情。例如“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中的“凉”字,不仅写出了秋气的萧瑟,而且反映出诗人心境的凄凉。有些景语既是眼前景物的实写,又不乏比兴象征的意味,是诗人的人生境遇和情感体验的外化。例如“也无风雨也无晴”,自然有风雨,人生有顺逆,但是诗人心中既无风雨又无晴,表现出其处变不惊、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三.执象悟诗境
诗歌是用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古代诗歌的形象包括诗中的人物和写景状物诗中的景与物,它们是诗人的内在情思与生活的外在景象的统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