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3年第4期 ID: 405953

  

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

◇ 甘义锋

  写作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一个认知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中学语文考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观览当前中学作文教学,大部分老师在写作课堂上还是以写作技巧、知识的讲解为主,缺少对学生的写作训练及指导。学生的阅读量虽然日渐丰富,但他们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很难将其转化为自己的写作应用。在学生的阅读经验积累和写作能力之间需要一座桥梁,这座桥梁就是联想思维,通过它,学生方能带着阅读积累走向作文写作。
  一.联想的内涵
  《辞海》中的解释是: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即当前的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到另一件事物。
  在现代哲学视野中对联想的解释是: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具有各种不同联系的事物反应在头脑中,形成的各种不同的联想。有在时间或空间上相接近的事物形成的接近联想;有相似特点的事物形成类似的联想;有对立关系事物形成的对立联想;有因果关系形成的因果联想。
  在文学视野中联想蕴意:“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这就是联想的妙韵。写作时能运用到联想和想象,方能“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创造出优美的意境,感人的艺术形象。
  二.联想思维在写作过程中的作用
  首先在写作的积累素材阶段,联想可以补充写作素材,可以使学生把阅读的经验和个性体验通过移位、扩张、变形,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其次,联想能够帮助学生勾勒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生成,性格的成长,都是可以在学生丰富的联想中诞生。例如我们熟知的阿Q就是鲁迅先生联想和想象的结果——“杂取种种人而塑造出来的形象”。第三,联想能够拓展学生写作思路。写作中学生可以按不同的写作目的,依据不同的文体,按不同的逻辑展开思路,都要靠联想来丰润、展示和实现。学生在写作中要靠联想来完成,学生在写作的开始阶段就要预知作文的结尾,这样在行文中才能达到思绪连贯,文思隽永。第四,联想能够帮助学生书面表达。写作中各种手法的运用,如比喻、夸张、比拟、象征等,都是联想的具体体现。
  三.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联想思维的途径
  (一)在阅读习惯上
  中学阶段学生正处在人生最美好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应该是活泼、可爱、充满幻想的,学生的阅读世界也是十分丰富的。我们可以教导学生先从小说、神话、寓言等故事性强、想象力丰富的文学作品开始引路,积极向学生推荐优秀的作品和书籍,如鲁迅的小说、巴金的小说、四大名著、《中外神话故事》、外国文学名著等。这样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中培养发展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同时在阅读积累中也提高了语言词汇的运用和表达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联想是作文生动形象的保证。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细致地观察事物,积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去感受事物的各个方面。同时注重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联想、想象,加入自己的独特情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启发他们进行合理的联想,这样才会让学生写出形象生动、情感真挚的文章,才会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三)结合生活实际创造情境,激发学生联想
  作文教学中,如果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一种特定的情境和氛围,能够迅速地唤醒他们沉睡的记忆,触动他们写作的兴奋点,激发他们的思维进行联想,很快地入情入境,进入写作状态。如以《爱》为题,指导学生写作,给学生设置了一个情境:傍晚放学时,天空下起了滂沱大雨。带伞的同学都回家了,没带伞的同学也陆陆续续地被家人接走了,最后只剩下我望着丝毫没有停意的大雨发呆……启发学生根据这一情境和题目,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展开联想接下来可能要发生的故事。在作文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能更好地调动学生所积累的生活经验和记忆表象,在此基础上展开新颖、合理地联想,使学生“神思”的翅膀飞得更高远。但是学生的联想也不能不着边际,教师要注意把握方向,引导学生合理的进行联想,合理再创作,从而真正实现作文教学的有效、高效、长效。

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