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3年第4期 ID: 405965

  

试析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渗透

◇ 鲁会丽

  情感活动伴随着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如果能发掘语文教材的情感因素,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有重要意义。新课程标准倡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从人文素质出发,把情感、态度等都列入教学目标,情感教育的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被广泛的应用。因此,如何用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每个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情感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功用
  1、语文情感教学具有浓厚的感染作用
  自然、社会的美能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艺术地展现出来,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也是感受这些美的过程。教师如果能准确把握好文章作者的情感脉络,引导学生深入课文,在一定程度上能促使学生与作者达成共鸣。另外,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情感表达对课堂气氛有重要意义。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精神焕发、激情饱满,情绪能跟着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就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情感体会的越深刻就越能打动学生,促使双方产生共鸣,让学生不由自主地深入课文,进而受到启发,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主旨。
  2、情感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情绪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重要影响。当学生情绪饱满、心情愉快时有利于各种潜在的技能的发挥,良好的情绪能使学生认真听讲,而且会一听就懂,相反,则会出现呆若木鸡的状况。可见,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将情感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能启发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智慧,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小学语文情感教学对学生有晓之以理的功能
  小学生的情感能很容易就被激发出来,但其情感也是不稳定的,会随着认识的变化而变化。教师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的情感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情感的产生,更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使其形成正确的观念。因此,小学语文情感教学不仅有动之以情,还有晓之以理的作用,学生情感的激发过程也为其形成正确的观念做好了铺垫。
  另外,小学语文情感教学还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教师营造具有人文情怀的语文课堂,对学生付出真挚的感情,会促使学生喜欢语文课程,语文教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如何把情感教学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
  1、设计充满激情的新课导入
  充满激情的课堂导入,能有效集中学生的精力,有利于提高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教师真挚的情感能有效影响并感动学生,使学生产生心灵震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比如《金色的鱼钩》一课表达的是对党忠诚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在新课导入时,教师可把学生导入长征年代,一个小鱼钩在现在看来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可是在艰苦的长征年代,这个小小的鱼钩挽救了一个红军的生命,这将是一个怎样的鱼钩呢?通过饱含情感的导课和提问,拨动了学生的情感,学生经过简单思考会积极回答问题,“小鱼钩象征了老班长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在艰苦的条件下,更能体现一个人的精神境界”等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产生并被点燃了情感。在进入课堂教学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每个学生的情感和感受力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在朗读时就会表达出不一样的感情,这样就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加强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语文教材中包含丰富的情感因素,需要联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经历和生命体验。只有自身拥有丰富深刻的情感体验,才能更好地挖掘文本的内涵和情感内容。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升华情感,潜移默化地完善学生的心灵世界。比如在讲完《妈妈的账单》后,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谈谈为父母做过什么事,怎么做的。学生经过思考后,会争前恐后地回答,“我帮妈妈洗过碗”、“我帮妈妈洗过衣服、干过家务”等等,这时有个学生说:“妈妈为我做了很多事,我却没有为妈妈做过什么。”当听了这句话后,学生都陷入了沉思,开始反省自己的行为:“我只为妈妈洗过几次碗,妈妈每天那么忙,那么累……”通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的情感更加丰富,还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加入情感教学,情感渗透的方法也还有很多,比如体味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充分利用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引导学生自由想象,来体悟课文中的情感。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的鼓励和表扬,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迸出情感的火花,对学习语文课程有重要作用。

试析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