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作文在各类语文考试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上海市多年前就实行高考语文试卷150分制,作文的比重达70分,接近一半。与作文分值不断加大的这种命题趋势形成落差的是人们在如何改进作文评分技术,提高作文评分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方面的探索几乎鲜有进展。
每次评阅作文,阅卷老师都拿到了统一的作文评分标准,但面对具体作文的判分却常常无所适从。对同一篇作文,阅卷者判分经常出现不在一个重量级上的现象,最后产生大量仲裁卷,大大影响了作文批阅的质量与进度。这里阅卷老师拿到的评分标准,实际上是一个用以评价各种题目作文的一个“类”的标准,如各种冠以“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评分标准;而每次考试考的,则是“这一个作文题”。以“类”套“个”,失于具体;以“个”就“类”,削足适履。为了提高作文评阅的公平性和公正性,缩小评阅者对这个“类”的标准的理解差异,阅卷组织者需要开发制定“个”的标准,也就是针对特定作文的评分标准。
我们近期结合作文评阅工作,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里做点介绍,以求教大方之家。
一、热身准备:审题分析定框架
【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这个时代,“复制”似乎无处不在:点击一下鼠标,可以复制一篇文稿;接受一次美容,可以复制一个偶像;建造一条流水线,可以复制一批产品;圈划一块土地,可以复制一座城市;传唱一首歌,可以复制一样情感;阅读一本书,可以复制一种思想……
上述现象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要写成诗歌。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一)研读材料,明确边界
1.材料:这则材料陈述当今的一种社会现象(评判现象)。
(1)核心词——复制,含义界定:仿照原件制作/制定演绎(转换)、克隆、山寨、抄袭、录制、复印。
(2)复制现象判断:从罗列的各种现象看,既有正面的,有价值的复制;也有负面的,消极的复制。
A.正面的、有价值的,如复制产品,提高效率,省时、节约成本。
B.负面的,如复制思想、情感。
(3)文章的立足点:针对性、普遍性(我们这个时代复制的无所不在)。
(4)省略点:暗示不完全列举/可以引申为一成不变的生活。
2.要求:
(1)“你的”“自己的”,要求学生从本人的、自己的视角(看到、听到、体会到、感悟到……)。
(2)写作的重点或思考点:a.内涵分析;b.分析影响(积极的:省时、省力、省成本……;消极的或曰危害性:自身功能丧失、物种危机、克隆人、伦理混乱、创新能力丧失……);c.归因分析:急功近利等;d.对策分析: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氛围、条件的营造……
(二)依据边界,确定等第
1.不偏题:写点、写面均可,与上述现象相关的认识有一定支撑即可。起点分47分;
2.有内容:思考点有两点以上即可进入二类卷(52-62分);
3.有联系:文章出现两个核心词,比如,复制与创新;揭示关系:①危害性;②对策等。可考虑进入一类卷和二类卷之间(60-65分);
4.有深度:同一层面,如复制对学习、生活、工作……影响;层次感(深度):复制对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影响。可考虑进入一类卷(63-70分)。
5.其他
(1)少题目,扣2分;
(2)错别字、卷面不干净扣1-2分;
(3)“不少于800字”,如果少于800字不能上47分;
(4)评判时要求尽量客观。
另外,样卷分析说明过程:(1)优点;(2)局限性;(3)原则:不研讨、不争辩。
为了更清晰呈现这篇作文的审题要点,这里以表格形式进行了分列:
二、核心任务:标准完善分步走
我们制定评分标准的步骤是这样的:先随机抽取学生作文试卷批阅分成不同水平组,然后参考现有的高考评分标准进行适当调整,最后通过实践评分来改进我们制定的评分标准。具体如下:
步骤一:选取有代表性的作文样卷。
我们随机抽取了一批学生作文卷,糊名编号进行试批。然后通过集体评阅把那些能够体现写作任务要求的技能或行为的有代表性的学生作文样卷挑选出来。这些作文卷共有9份,列表如下:
步骤二:把选出的作文样卷分成不同的水平组,并说明分组的依据。
我们把第一步选出的作文样卷结合高考评分等次,分为四个水平组:一类卷、二类卷、三类卷、四类卷。对于每一份样卷之所以进入这个水平组,我们通过点评的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限于篇幅,这里抽取两个水平组各举一例加以示意:
一类卷:67分
求同存异
这是最好的时代,“复制”无处不在,轻点鼠标就能复制我们想要的东西,生产力不断提高,一批批产品运出流水线;这也是最坏的时代,人们复制出一样的面容、一样的情感,连思想都没有区别,社会何来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在这样一个时代下,面容同样姣好却缺乏生气的明星被复制出来;举着前人著作却毫无建树的专家学者被复制出来。倒也并非都是消极的一面,现代化进程下,复制大大推进生产速度,于是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我们不禁要问:在这个时代中该如何自处?不妨求同也存异。在复制的潮流中常保持自身的理解和判断,才不致迷失方向,最终也被送入复制工厂。
不仅是产品,社会从众效应和其旁观者属性令人们大声疾呼: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英雄”。路边孤单逝去的生命刺痛国民深处的柔软的内心。媒体在报端高声宣扬“最美教师”“最美司机”,我们身边的英雄太少,冷漠太多,所以极需复制出这样的国民偶像,而且多多益善。
目前,作文在各类语文考试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上海市多年前就实行高考语文试卷150分制,作文的比重达70分,接近一半。与作文分值不断加大的这种命题趋势形成落差的是人们在如何改进作文评分技术,提高作文评分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方面的探索几乎鲜有进展。
每次评阅作文,阅卷老师都拿到了统一的作文评分标准,但面对具体作文的判分却常常无所适从。对同一篇作文,阅卷者判分经常出现不在一个重量级上的现象,最后产生大量仲裁卷,大大影响了作文批阅的质量与进度。这里阅卷老师拿到的评分标准,实际上是一个用以评价各种题目作文的一个“类”的标准,如各种冠以“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评分标准;而每次考试考的,则是“这一个作文题”。以“类”套“个”,失于具体;以“个”就“类”,削足适履。为了提高作文评阅的公平性和公正性,缩小评阅者对这个“类”的标准的理解差异,阅卷组织者需要开发制定“个”的标准,也就是针对特定作文的评分标准。
我们近期结合作文评阅工作,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里做点介绍,以求教大方之家。
一、热身准备:审题分析定框架
【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这个时代,“复制”似乎无处不在:点击一下鼠标,可以复制一篇文稿;接受一次美容,可以复制一个偶像;建造一条流水线,可以复制一批产品;圈划一块土地,可以复制一座城市;传唱一首歌,可以复制一样情感;阅读一本书,可以复制一种思想……
上述现象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要写成诗歌。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一)研读材料,明确边界
1.材料:这则材料陈述当今的一种社会现象(评判现象)。
(1)核心词——复制,含义界定:仿照原件制作/制定演绎(转换)、克隆、山寨、抄袭、录制、复印。
(2)复制现象判断:从罗列的各种现象看,既有正面的,有价值的复制;也有负面的,消极的复制。
A.正面的、有价值的,如复制产品,提高效率,省时、节约成本。
B.负面的,如复制思想、情感。
(3)文章的立足点:针对性、普遍性(我们这个时代复制的无所不在)。
(4)省略点:暗示不完全列举/可以引申为一成不变的生活。
2.要求:
(1)“你的”“自己的”,要求学生从本人的、自己的视角(看到、听到、体会到、感悟到……)。
(2)写作的重点或思考点:a.内涵分析;b.分析影响(积极的:省时、省力、省成本……;消极的或曰危害性:自身功能丧失、物种危机、克隆人、伦理混乱、创新能力丧失……);c.归因分析:急功近利等;d.对策分析: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氛围、条件的营造……
(二)依据边界,确定等第
1.不偏题:写点、写面均可,与上述现象相关的认识有一定支撑即可。起点分47分;
2.有内容:思考点有两点以上即可进入二类卷(52-62分);
3.有联系:文章出现两个核心词,比如,复制与创新;揭示关系:①危害性;②对策等。可考虑进入一类卷和二类卷之间(60-65分);
4.有深度:同一层面,如复制对学习、生活、工作……影响;层次感(深度):复制对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影响。可考虑进入一类卷(63-70分)。
5.其他
(1)少题目,扣2分;
(2)错别字、卷面不干净扣1-2分;
(3)“不少于800字”,如果少于800字不能上47分;
(4)评判时要求尽量客观。
另外,样卷分析说明过程:(1)优点;(2)局限性;(3)原则:不研讨、不争辩。
为了更清晰呈现这篇作文的审题要点,这里以表格形式进行了分列:
二、核心任务:标准完善分步走
我们制定评分标准的步骤是这样的:先随机抽取学生作文试卷批阅分成不同水平组,然后参考现有的高考评分标准进行适当调整,最后通过实践评分来改进我们制定的评分标准。具体如下:
步骤一:选取有代表性的作文样卷。
我们随机抽取了一批学生作文卷,糊名编号进行试批。然后通过集体评阅把那些能够体现写作任务要求的技能或行为的有代表性的学生作文样卷挑选出来。这些作文卷共有9份,列表如下:
步骤二:把选出的作文样卷分成不同的水平组,并说明分组的依据。
我们把第一步选出的作文样卷结合高考评分等次,分为四个水平组:一类卷、二类卷、三类卷、四类卷。对于每一份样卷之所以进入这个水平组,我们通过点评的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限于篇幅,这里抽取两个水平组各举一例加以示意:
一类卷:67分
求同存异
这是最好的时代,“复制”无处不在,轻点鼠标就能复制我们想要的东西,生产力不断提高,一批批产品运出流水线;这也是最坏的时代,人们复制出一样的面容、一样的情感,连思想都没有区别,社会何来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在这样一个时代下,面容同样姣好却缺乏生气的明星被复制出来;举着前人著作却毫无建树的专家学者被复制出来。倒也并非都是消极的一面,现代化进程下,复制大大推进生产速度,于是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我们不禁要问:在这个时代中该如何自处?不妨求同也存异。在复制的潮流中常保持自身的理解和判断,才不致迷失方向,最终也被送入复制工厂。
不仅是产品,社会从众效应和其旁观者属性令人们大声疾呼: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英雄”。路边孤单逝去的生命刺痛国民深处的柔软的内心。媒体在报端高声宣扬“最美教师”“最美司机”,我们身边的英雄太少,冷漠太多,所以极需复制出这样的国民偶像,而且多多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