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刘大櫆在《论文偶记》中指出:凡文笔老则简,意真则简,辞切则简,理当则简,味淡则简,气蕴则简,品贵则简,神远而含藏不尽则简,故简为文章尽境。
而今,在众多写作指导百花竞放之际,老师已被乱花迷眼,学生亦随波逐流。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身不由己的老师,为完成写作任务而言不由衷的学生,我们该“洗尽铅华呈素姿”。让作文呈现自然之态,展示生命之美。
初中阶段是作文成长期,不夸张地说,甚至是定型期,因为高中时期的作文训练是在初中基础上的提升。初中生的思维活跃,视野拓宽,阅读量急剧增加,相应的写作由小学了解基本作文规则,到初中有个性的创意表达,这过程若是指导不得法,必然扼杀众多学生的作文之心。
笔者就作文教学提出如下简单几法:
第一,少命平淡文题,多出激趣文题。
写作本是愉悦身心的雅事,何以让众多学生苦不堪言。教师命题平淡,则无法激发学生写作欲望;教师命题矫情,则无法让学生进入自然的写作状态。尤其是在写作训练的初始阶段,让学生爱上作文,从爱上文题开始。《语文课程标准》里说:“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清朝魏禧在《陆悬圃文序》中说道:文章之法,有常有变,知其常尤应通其变;而对于法的运用,尤须能自此中入再能于此中出。进入初中阶段,往往第一个写作介绍自己,说说自己的故事。一般文题是《我的故事》、《向你介绍我》、《我是________》……,可是若是文题变成《我不是……》,那么这个文题中“不是”成了“新鲜基因”,会激起写作细胞的大规模地生长。最终形成鲜活灵动的文字。
再如我们希望学生善于观察景物,写景时融入真情。可是学生若上网搜索,课外摘录,写出来的文字就是程式化,缺少自然之趣。若是换成《秋之怀想》、《我与秋天有个约会》学生也许就会丢开电脑,抛开作文选,走进属于自己的秋天,观察,体悟。思绪就会变得悠长,文字也会变得净远。
第二,少作前指导,多作后评讲。
“学文者,必先浚文之源,而后究文之法,浚文之源在读书,在养气。”课前的指导,应重在作文前气氛的渲染,情绪的调动。学生所见、所想、所读、所悟平时并没有体现出来,而在特定的时刻,特定的场合,经过教师的引导和点拨而爆发,且这种爆发通过互相交流碰撞又产生了更大的能量,这就是创作的欲望。好的老师好的作文指导可以少而精要,四两便可拨千金。所以一堂好的作文课,应该重在浚文之源——打开学生思路,而后究文之法。作文写作有技巧,但若是技巧为主,内容为辅,则可能教出一批批平庸之人,写出一篇篇平淡之作。元人郝经《答友人论文法书》中说“文有大法,无定法。”正是此理。
在学生作后进行详细评讲,或学生互阅,或小组结对修改,或教师面批面改,或是集体指点示范。这时学生已经有自己创作的体验,有创作的成品——自己的习作,能够在比较中发现优劣,找出结症,这时教师再对症下药,评点修改,收益自会颇丰。若此时再引导学生及时写下评后感,写作技法便能铭刻在心。
第三,少内容庞杂,多重点突破。
现在很多人用“少慢差费”来评价初中作文教学。道出了作文教学中训练量少、写作速度慢、作文能力差、师生耗费精力大的弊端。写作指导是一系列的组合训练指导。从审题、选材、拟题、定中心、构思到清晰叙事、细节刻画、考虑详略、谋篇布局,首尾呼应。每次作文学生都会在各个方面产生各种问题,但我们不能因此面面俱到,每次训练指导都有一个突破的重点,其他略及。
写作源于生活,若是闭门造车,只会纸上谈兵。所有要求学生多观察、多记录、多积累。在阅文、阅世的过程中产生了创作的素材,再在老师重点突破中得以强化。
比如初一伊始,我们进行细节描写训练。“精妙入微的细节描写”是一篇文章赢得高分的重要条件。那么教者可以在阅读课的教学,引导学生欣赏经典细节描写的片段,苏教版七年级上《安恩和奶牛》中对于人物描写可谓细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读赏仿。之后在小考中给出一组词“回家、微笑、读书、安慰”,让学生选择其中之一进行细节描写刻画。大部分学生的写作达到优秀,甚至有部分是佳品。然后再在作文指导课上重点突破细节描写时,学生就有了感性的知识和切身的体验,写作自然顺心应手。
第四,少批评指责,多鼓励嘉奖。
再好的作品都能挑出问题,再有名的作家都有人对其作品非议。若是老师关注的都是缺点,是班级的横向比较,那学生的作文肯定百无一是。我们自己不给学生成功的舞台,因为首先他觉得学生不可能成功,结果果然不成功,在一个人身上看到一个贼,比起在一个贼身上看到一个人要容易些。我们总是很容易地看到学生身上的“缺点”和“毛病”,而且看到了就是批评、指责、否定,带给学生的后果,只能是失败、屈辱、不行。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形成“差生”的原因有三点:一是家庭因素的影响。二是教师教育方法粗暴、不人道所至。三是学生的“思维尚未觉醒”,需要教师用心灵把这沉睡的思维唤醒。真正成功的教育是能转变好差生的教育。我们一些老师从来就没有想过这些所谓的“缺点”“毛病”,有的就可能是学生潜在的、尚未发展起来的长处、优点和积极因素! 有些同学写作语言平淡,只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修饰自己的情感,有些同学构思普通,只因为他们还没有尝试一定的技巧。他们需要的反复,而我们却很少给他们这样的机会。多么悲哀又多么令人心痛呀!
无论是好的构思或是好的细节,新颖的选材或是真挚的情感。只要老师愿意去发掘,你就会发现无数的金子在沙粒中闪烁。今天的一个好词、一个佳句,就可能成为明天的一个好段,一篇佳作。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至江河。当一个从未受到表扬的学生,听到老师的一句首肯,看到老师把自己的好词佳句变成铅字贴在墙上,这将冲开他们紧闭的心门,让创作之情越涌越激,最终汇成滔滔江河。
一个班级可以汇编佳作集,也可以汇成好词好句篇,可以在班级年级传阅,还可以发给家长欣赏,当然,若是及时推荐到报纸杂志社,无疑是对学生写作最大的肯定。
当然,这些简单的方法也许只能对某些学生起到一些作用。因为不可能有一种方法适用于所有人,但简单作文,不矫揉造作,我手写我心。正如斯蒂芬金在《写作这回事》中写道:写作真正糟糕的做法之一是粉饰词汇,也许你对自己用的小短词感到有些羞愧,所以找来一些大词来替代,记住,用词的第一规矩是用你第一个想到的词,只要用得适宜、生动就好。其实,这样“洗尽铅华呈素姿”的文字总是能吸引人的。
江苏省如皋实验初级中学(22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