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0年第3期 ID: 137099

[ 王建平 文选 ]   

初中学生朗读现状分析及对策

◇ 王建平

  【摘 要】教师要转变观念,打破过去的思维定势,千方百计为学生提供读书时间和机会,逐渐培养学生“好读书”的兴趣。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做好朗读训练,使学生能读出文章的情趣。通过朗读,培育学生的语感,让学生感知语言的神妙,领悟语言的精髓。
  【关键词】朗读 读书方法 语感
  
  语文有其鲜明的学科特点。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个性特征,是语文的重要基本功。如果忽视学科特点,失去这项基本功,语文教学就将日渐枯萎而失去生机活力,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语文不同于自然科学,言语对象有许多模糊朦胧的地方,近于神秘莫测,“难以言传”,但人们凭借丰富的语言经验,反复朗读,静心品味,将作品的知、情、意内化为自己的认知和情感,“使它沉到自己的心胸和筋肉里”(朱光潜语),形成顿悟,不但可以弄清词句的确切意义,还可意会出作品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可是,很多时候,我们的学生读书没进入境界,他们朗朗的读书之声难寻,抑扬顿挫之妙音更不易得。教师课堂上埋怨学生不想读,读得没味;学生自责自己不会读。这绝非杜撰,今列举几条学生现状:(1)很多初中学生,无论是读课文,还是读报刊,读不出句读,读不出感情,甚至结结巴巴。(2)读了一篇文章,其主题其中心是什么,脑中一片空白和茫然。(3)根本感悟不出文章的底蕴,学习领悟不到作品的技能技巧,更有甚者对一篇文章茫然朗读两遍了事,根本不知道读一篇文章究竟要搞清楚些什么问题。
  造成初中学生读书能力较差的原因何在呢?笔者认为有两方面的主要原因:一是学生读得少。因为有些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读的时间很少。有老师认为,在课堂上让学生读多了,自己讲的就很少,所以不少教师,侈奢地在课堂上大讲特讲,生怕漏掉一丁点知识,这样,学生诵读的时间自然没多少了。课后学生该读书了吧,可因为学科多之缘故,学生忙于完成各科作业,也无暇顾及读书了。二是学生不会读,即学生读书不得法。表现在:教师只让学生在课堂泛泛地自读,并不提出什么要求;老师不范读,也不对学生试读进行指导;老师不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等。总之,教师只顾自己灌输知识,忽视读书方法的点拨和介绍。如此一来,学生自然读得少,或读不得法,都不能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其语文能力很难提高,这在历年中考中得到了印证。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学生要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中考对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特别是对学生的读书能力的要求越来越注重。从考题上看,阅读分值一般占百分之四十左右,甚至还更高。纵观近几年各省市中考语文试题,大多趋向于对学生读书能力的测试。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要花大力气、全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也让教师从死讲死灌的死胡同中走出来。
  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打破过去的思维定势,教师不再硬输死灌,千方百计为学生提供读书时间和机会,逐渐培养学生“好读书”的兴趣,让他们知道朗读可以体现文字美,朗读可以体会文章的节奏美、神韵美。让学生逐渐养成“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的良好习惯,让学生明白朗读的好处:(1)朗读可以培养说话能力,因为书本中来的语言可以使学生敢于说话,善于说话,说得有条理;(2)朗读还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更让学生懂得多读的积极意义:(1)多读是学习语文的需要。通过读课文能使他们对文章的字、词、句、结构和中心思想等能深刻理解。让学生会认字,会讲词义,会诠释句子,会分析谋篇布局,会归纳中心思想。(2)多读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学生如果对学习语文没有兴趣,是不可能学好的。教师也不要一味地认为,只有自己多教多讲,学生才学得好,其实这不能让学生主动求知、主动练习,那还是让学生多读书吧。(3)多读能培养学生多思。学生多读,才能做到“口而诵,心而惟”。学生才会有边读边思考的能力培养,从而才能深刻理解文章。(4)多读还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需要。这一点应该是所有人的共识。
  其次,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交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就好比一把金钥匙,学生拥有了这钥匙,就会随时随地去打开书海那一扇扇智慧大门,并寻求到知识宝藏。古人孔子有五读之法:(1)博学之,即广博地阅读,多方面地涉猎钻研;(2)审问之,即详尽细致地追问,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3)明辨之,即明白透彻地分析和辨别,以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4)慎思之,即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作一番认真细致的思考;(5)笃行之,即专心专意、脚踏实地去做。教师可以花时间教给学生这些经典的读书之法。教师要加强自身朗读能力,不仅自己会读,还会对学生分段指导,让学生掌握朗读的步骤和方法:(1)在疏通文意基础上读,要求能读准字音,读准句读,读出语气,读出韵味,语句连贯,知道写了什么内容。书读得越熟越能深透理解。(2)推敲文理、词语,读出节奏、停顿、文章脉络、关键词语。(3)画、圈、批、注。就是在读的时候动动手,将关键词句画出来,将优美语句、文段摘抄下来。(4)品味意境。体会文章主题,声情并茂地读。当然,方法还可以采用领读式、赛读式、表演式、猜读式等等。
  ★作者单位:四川省邻水县鼎屏镇初级中学。

初中学生朗读现状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