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0年第3期 ID: 137088

  

《装在套子里的人》说课教案

◇ 武 晖

  一、说大纲要求
  
  新课程标准和新大纲对高中语文阅读与鉴赏的界定与要求其中有以下几点:1.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2.注重个性化阅读,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提高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3.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二、本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人教社版)第五册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体裁是小说。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共编排了两个小说单元,其中第三册第一单元、第五册第一单元为小说单元,本单元作为高二第五册教学的起始单元,无疑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鉴赏小说的习惯起着重要作用。
  
  三、编选意图
  
  本册小说第一单元侧重人物性格和小说语言;第二单元分析主题的模糊性和多义性,人物描写的技巧和结构;第三单元是鉴赏古代小说人物形象和语言。本课编选意图:1.通过本文的主人公只显示一两点性格特征,但却是某类人的抽象概括或典型代表,来掌握性格的典型意义。2.作家运用语言来表现主题,本文的语言具有讽刺意味,注意引导学生领悟小说语言的深层内涵和言外之意。
  
  四、教学设想(第二课时)
  
  1.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大纲的要求、本文特点、在教材体系中所处地位和编选意图,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2)能力目标: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提高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3)情感目标:认识因循守旧的危害性、根源及勇于改革创新的重要性。
  《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语言浅易,情节简单,人物关系单纯,学生在第一课时整体感知了情节和人物形象,对文中的内容已基本掌握,但对于小说深层的内容及主题,却并不能准确深入地了解和把握。因此,在教这篇课文第二课时时,在内容上,不想加入过多的政治因素,而从人性的角度入手去理解主题,去探讨主人公精神的缺失和人格异化,让学生在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上有所收获;在方法上,以促进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为目的,尝试打破常规,力求创新,激发学生深入研读课文的兴趣。为此制定如下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1)分析别里科夫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2)拓展延伸,探讨“套子”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因循守旧的危害性和根源。
  2.教法与学法
  (1)说教法。新大纲要求“要重视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从学情出发,我考虑到高二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喜欢语文课上得有深度、有内涵。作为一节小说鉴赏课,既不能热热闹闹没内容,又应力避追求深度而显死板的偏颇。第二课时要比第一课时有广度、有深度,为此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法、比较式教学法。用探究式教学法激发学生深入研读课文的兴趣,用比较式教学法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以概括、归纳、升华学生的理性认识,可以将一部分学生的模糊认识变得清晰明白,让学生有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在训练中,注意将阅读和写作训练结合在一起,并让语文贴近生活。
  (2)说学法。在鉴赏本篇小说时,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生活中找感觉,使他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新大纲要求“在讨论中能尊重、理解他人,有自己的主见,并能条理清楚地加以陈述”,所以要鼓励学生讨论、发言。
  
  五、教学步骤
  
  1.导语设计
  如果说《祝福》中的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那么我们可以说别里科夫是一个没有晴天的男人。祥林嫂的口头禅是:“我真傻,真的”,别里科夫的口头禅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这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注:在导语设计中,我的目的是让师生互动,将以前学的《祝福》与本文联系起来。适时、适地地将新旧知识做一个穿插。
  2.课堂探究
  分为五个问题: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猜一猜、辩一辩。
  想一想:“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这句话我们的长辈好像都说过,难道他们也是跟别里科夫一样的人吗?
  议一议:中学学生被明令禁止在晚上9点钟以后到街上去,别里科夫认为穿绣花衬衫出门不好,我们校长也不许住宿生晚上9点钟以后到街上去,不许师生穿奇装异服,是不是我们校长也是专制的,思想也装在套子里了呢?
  注:这两个问题是为解决教学重点1的内容,属感性认识,与身边生活相联系,通过比较,既加深对别里科夫的理解,又对身边现象有了正确的批判能力。
  说一说:别里科夫死了,法官要查明死因,假如你是柯瓦连科,假如你是同情别里科夫的弟弟或妹妹,假如你是他的同事,请你陈述他的死因。
  注:这一问题,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习惯,属于理性思维,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思辨力。
  猜一猜:作者塑造别里科夫这一形象,要告诉民众什么道理呢?
  注:这一问题是探讨作者创作意图的问题,也是探讨主题问题,解决教学难点内容。由于主题带有多义性,此问题又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猜一猜,鼓励学生挑战难点,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辩一辩:“套子”可以比喻什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认为所有的套子都是不好的,都是应该抛弃的吗?
  注:此题是解决教学重点2的内容,因为有时学完这一课,学生对套子全盘否定,一方面有纠正偏颇之意,另一方面将阅读与写作结合在一起,就规矩、制度、管理等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思考。
  3.能力迁移训练
  鉴赏2004年辽宁高考题中现代文阅读黎巴嫩作家纪伯纶写的《认识自己》,此文与本文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以漫画式、喜剧性的艺术手法生动地描述了主人公赛艾姆“一本正经”地完成了滑稽可笑的“自我认识”过程,尤其是对主人公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更是幽默风趣,从而引导读者更深刻领会作者寄寓在这一人物形象上的严肃的人生思考。主人公是一个耽于幻想、缺乏行动力、在虚幻中求得精神满足的人物形象。作者通过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揭示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弱点,从而引发人们的思考。
  注:能力迁移训练是必需的,关键的是这样的训练要找准、找好。以此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读写能力,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4.作业布置
  改写别里科夫的结局。
  5.结束语
  法国思想家帕斯尔说:“人只是一只芦苇,是宇宙间最脆弱的东西。但人是一只会思想的芦苇。”人的生命是脆弱的,宇宙间任何一件东西都能置人于死地,然而人却成了万物的主宰,这正是因为人有一颗会思想的灵魂,人因为思想而高贵。愿每个人的思想远离反动的套子能自由地飞翔。
  ★作者单位:辽宁省辽阳市辽化高级中学。

《装在套子里的人》说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