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面对取材范围广、设题形式灵活、材料主旨多元的材料作文,如何准确理解材料、把握意旨,显然是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具体可从三个方面着手:审清材料,明确要求;抓准材料中的中心人、事、物的特征;以问为导,确定立意。
【关键词】材料作文 审题 立意
面对取材范围广、设题形式灵活、材料主旨多元的材料作文,如何准确理解材料,把握意旨,显然是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那么,如何才能快速、准确地理解、分析材料,确定立意呢?
一、审清材料,明确要求
材料作文的设题,一般由三部分组成:材料、提示语和要求,其中提示语可多可少。如:
有一只小老鼠,非常羡慕天空的浩瀚无边;而天空却告诉它,自己怕乌云,因为乌云遮天蔽日。于是,小老鼠又非常羡慕乌云;而乌云却告诉它,自己害怕大风,大风一吹,云开雾散。于是小老鼠又十分羡慕大风;而大风却告诉它,自己害怕高墙,说自己常常被高墙挡住去路。小老鼠听后,又非常羡慕高墙;可是高墙告诉它,自己害怕小老鼠,因为小老鼠可以在高墙的墙根穿无数的洞,迟早会弄垮高墙。小老鼠听后,陷入了沉思。
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再如:
有这样一首诗:满街都是新鞋/我是多么寒碜/缠着妈妈一路哭闹/直到突然看到/一个失去腿的人。
读了这首诗你有何感想?请根据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可以写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思想观点,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阅读上面两道作文题,如果能准确把握、理解、分析材料、提示语及要求,再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就很容易确定立意。如读第一则材料,从小老鼠羡慕别人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想到羡慕别人不如羡慕自己,人应当认清自我。也可以从小老鼠、天空、乌云、风、墙的对话中想到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读第二则材料,从诗中“我”前后不同的心理变化,不难联想到珍惜拥有的主题。再看提示语,第一道题中“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简单的提示告诉了写作的方向,即写由材料引发的你对生活中类似体验的感悟,且应抓准一点、一个侧面集中去写,不宜面面俱到。第二道题的提示语是“可以写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思想观点”。有了这样的提示,就为写作提供了思路。你可以围绕“珍惜”这一关键,想到生活中太多的可珍惜的东西,如珍惜友情、珍惜爱情、珍惜青春、珍惜健康、珍惜荣誉等等。如果进一步把握要求中的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作时就可以放开手脚,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侧面立意,或以小见大,或大题小做,整体构思,集中写作。
总之,审清材料、明确要求是写好材料作文的前提,也是关键。
二、抓准材料中的中心人、事、物的特征
材料作文的类型有文字材料和图表材料;有单一材料和多则材料;有事例材料和寓意材料等等。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材料,无论这个材料提取主旨的角度是单一的还是多元的,都必须要求写作者精细阅读,宏观理解,把握中心人、事、物的特征或多则材料中的人、事、物的共同特征来审题、立意。如前面两道作文题,只要抓住第一个材料中小老鼠一味羡慕的特点,第二则材料中“我”的心理变化的特点,联系生活就很容易想到类似的人、事、物,从而确定立意。再如2008年全国卷Ⅱ的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它,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幼龟是个“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在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回来了,其他老鹰也跟过来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就其中心人、事、物看,主要是小龟,其次是游客、老鹰。众小龟的不幸,在于第一只小龟成功入海带来的错误信息,也正是这一信息使小龟们受到不应受到的伤害。联系这一特点,不难想到生活中很多被暂时的假象迷惑,而发生的不该发生的事。细想2008年西藏动乱的事实,就是受少数人的鼓动,使国家、民族遭受到不应有的经济、声誉、人身的伤害。这样,就可确定“不应为暂时假象迷惑”的主体。
再如:
石缝间的蒲公英因山风的凶狂而不能长出高高的躯干,因山石的贫瘠而不能拥有众多的叶片,他们的茎显得坚韧而苍老,叶因枯萎而失去光泽,只有根竟似强固的筋条,仿佛柔中带刚的藤蔓,深埋在石缝狭隘的间隙里,默默成为攀登者可靠的抓绳。石缝间的倔强生命,就是这样被限制着,又被环境改变着,这种生存的规律尽管无情,但生命原本就是顽强拼搏。
自定立意,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就此道作文材料看,描写中心是蒲公英,其特点是在“恶劣”的环境下“倔强”地生长。抓住这一特征,就可以立意为“拼搏”、“逆境与成才”,也可以结合现实,类比联想,赞叹生命的伟大。
其实,材料作文中,不管所选的材料是哪一类型的,其中一定有一个或多个中心人、事、物,只要能抓住它们的特征,结合身边的人事,类比联想,就不难准确把握其意旨,确定合理的立意。
三、以问为导,确定立意
很多材料作文,不仅取材灵活、类型多样,而且材料所含意旨往往是多元的。有时候,面对材料,我们会想到许多,但又不知如何下手,或从哪个侧面入手,陷入茫然。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以问为导。以2008年全国卷Ⅱ作文题为例,面对材料所写的事件,我们可以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众小龟会受到不应有的伤害呢?原因很明了,就是第一只小龟成功入海带来的错误信息,使它们为暂时的假象迷惑,由此进一步想到生活中信息对成功的重要性,可立意为“不要为暂时的假象迷惑”、“信息与成功”等。也可以产生另一个疑问,游客帮助第一只小龟脱险错了吗?很明显,游客的善意帮助并没有错,错就错在错误的信息本身,错在善意的帮助带来的不幸结果。由此联系生活,我们会想到现在普遍存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溺爱,还有许多良好动机下的不如意结果,就可以“动机与结果”立意。另外还可以从老鹰的角度出发,老鹰为什么能吃到小龟?是老鹰的坚持不懈。当然,从材料整体考虑,还可以想到生存法则的问题。
总之,面对指令性强、写作者处于被动地位的考试作文,尤其是材料作文,合理的审题立意对写好作文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写作者能冷静对待,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一定的方法,就能化难为易,轻松自如地选取自己得心应手的侧面,写出一篇令自己满意的作文。
★作者单位:甘肃省永登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