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情景喜剧中双关语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段,但由于其语言的特殊性及英汉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而成为翻译的瓶颈。本文试从关联理论角度,对情节喜剧中双关语的翻译进行了探讨,认为译者应持开放的翻译观,在认可双关语可译的基础上,以最佳关联为翻译原则,灵活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使译语受众用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
关键词:关联理论 双关语 情景喜剧
从情景喜剧中产生幽默的修辞方法比较多,其中之一即为双关,其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词的同义或同音的特点,有意地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双关为情景喜剧带来了幽默逗趣的效果,但同时也给译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关联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语内或语际间的明示——推理阐释的活动,对翻译拥有强大的解释力。
一、关联理论与翻译
20世纪80年代,在语言哲学领域兴起了关联理论,指出翻译是一个示意——推理的过程,译者对源语的理解和目的语语码的选择受关联原则的制约,翻译需传递的是原作的意图,译者首先应协调原作意图和读者期待,并据此进行取舍。译者从原作的明示中寻找最佳关联,然后传达给译语受众,即译者把自己的理解传达给译语受众,译语受众则在此基础上,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译文。
依据译语受众付出的认知努力应与认知效果成正比的原则,译者运用合适的翻译策略,以使译文受众找到原作与译文语境间最大关联。原作者的假设在译文受众中也许产生不了共鸣,译者应对此有正确的估计,灵活采用正确的翻译策略,使译语受众付出最少的努力却能得到最佳语境效果。
情景喜剧的翻译是一种即时、现场的言语交际,译者应尽量求同,采用各种翻译策略,引导受众获得最大关联,得到最佳语境效果。情景喜剧的字幕翻译中双关语的翻译难度是广为人知,那么译者应把双关语的交际效果放在首位,使译文最大限度与原双关语趋同,实现其谐趣的语用功能,帮助目的语受众以最小的努力获得与源语受众相同的感受,产生最佳的认知效果。
二、关联理论与双关语的翻译
双关语的翻译策略及相关研究在国内外翻译界不是太多,虽然毛荣贵、Chiaro等在其研究中提及双关语的翻译,但都没有形成系统。在双关语的理论研究方面,比利时学者Delabastita的影响较大,他归纳出了双关语翻译的多种策略。笔者借鉴其研究,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探讨情景喜剧中双关语翻译中常见的三种策略。(董海雅,2011)
(一)双关语译成双关语
双关语的成立必须有双重语境的共存,而且这双重语境都需言之有理,同时它们之间要有一个交接点,即双关语。鉴于英汉之间的很大不同,英汉双关语之间经常产生不对应,从而使双重语境交接点缺失,使得汉语受众无法产生预期的联想,原剧的幽默效果无法成功传递。(李鑫华,2000)作为译者,应设法寻找原作与译文的最大关联,在译作中重新创建新的双关语境,使译语受众无需费力地就能领会到原作的意图,欣赏到原作的语言风采。
把英语双关语译为汉语双关语难度很大,但并不是不可译。因为汉语的语言优势,如:单音节、没有辅音丛、同音同韵的字特别多,因此,汉语比英语更容易制造双关。如:
Rachel: (Entering from the bathroom) Hey Mon? I'm gonna check my messages.
Chandler: You just thought of that in there?
Monica: Yeah sure, nature called, she wanted to se who else did. (《老友记》)
此处的双关主要是建立在“call”的两层含义上:召唤和打电话。“answer the call of nature”是委婉语,指“去厕所”,正好与Rachel刚刚从厕所出来这件事相关,同时“call”又与该语境中的“messages”产生联系,实现了一语双关的作用。译文借用“生理需求”和“需要”两个音近义同词再现了双重语境的幽默关联,译成“……生理需求满足了,她想知道还有谁需要她。”使原文受众和译文受众实现了最佳关联。
(二)双关语译成其他幽默手段
译者在翻译双关语时可据其在原作中的地位来决定翻译策略,如果双关语在原作中语义上不重要,而主要的目的只是搞笑,且此时译者无法找到完全对应的汉语双关语,那么可以采取其他幽默手段来实现语境上的最佳关联,重构符合情景的幽默语境。“在译文文本采用幽默种类虽不同但所发挥的效果却与源文本大致相同的语言策略”是双关语翻译行之有效的补偿手段。如:
Teacher: Aaaahhhh Mike. Can you explain for u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ea, in Moby Dick?
Mike: Ah, sure, sure. It's the letter between the I and the k. (《成长的烦恼》)
Mike上课走神,自然回答不出老师的提问,因此故意根据sea 与Moby Dick书名中的字母C的读音相同而制造出谐音双关,诙谐有趣,与受众的预期背道而驰。如果拘泥于表面形式机械对等直接翻译成“是I和K之间的字母”,那么译文受众无疑会感到很困惑,增加他们处理难度,无法获得最恰当、最快速的理解,也违背了关联理论的翻译原则。译者巧妙保留了与剧情以及画面紧密相关的词“大海”,并灵活采用其他幽默手段赋予该词背离合理性的新意,翻译成“就是大海不等于大河”,保留了原作的喜剧效果。
(三)双关语译为非双关语
有时,双关语的两层意思在原作中并非同等重要,“原文双关语的两层意思,有时只有一层需保留,另一层根本无关大局”。译者在翻译时需要根据双关语所使用的特定语境画面,决定两层意思中哪层意思需做保留,转换成译文中的非双关,以使原作与译文受众能产生最佳关联。如:
Mike: Carol, come on! I'm dribbling here!
Carol: So use your sleeve. (《成长的烦恼》)
画面中Mike正在运球前进,而妹妹Carol正举着卖彩票的票子在他前面晃动。此处的“dribble”有两层含义:运球前进和流口水。Carol故意用该词的另一层含义“流口水”来嘲讽哥哥,她的故意曲解虽有令人意外的幽默成分,但配合此画面的观众笑声不是很大,可见本族语观众对此词的反应一般,译者应结合画面进行处理。该词的“运球前进”这层意思已做限定且非常重要,而“流口水”与画面语境关联性较弱,会导致译语受众不理解,使他们付出不必要的努力,干扰欣赏过程,因此划线部分的句子可译成“我在练球”。
三、结语
关联理论认为,译者应遵循最佳关联原则,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使译语受众用最小的努力,取得最大的语境效果。情景喜剧中双关语的翻译一直是译界的难点,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双关语的不可译,但只要译者持开放的翻译观,遵循最佳关联原则,保留双关语的谐趣,那么就能有效传达原作意图,成功传递原剧幽默的语境效果。
参考文献
[1]林婷婷 译谐译趣: 英语情景喜剧中双关语字幕翻译[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10,2
[2]董海雅 情景喜剧的幽默翻译研究[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1
[3]李鑫华 英语修辞格详论[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