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2年第1期 ID: 421853

  

浅析高职美术教育中教师的语言艺术

◇ 仉雨平

  摘要:语言是人们相互进行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工具,使用艺术性的语言就是为了实现最佳的交流效果。在高职美术教育的课堂上,美术教师课堂语言的艺术性会直接影响到课堂上师生的双向互动效果,影响到高职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本文将从高职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入手,分析高职美术课堂上教受语言的艺术性,促进高职美术教育工作的发展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语言艺术 高职院校 美术教育
  语言是一门系统的学科,有着用词的特点和艺术性,规范和创造性的艺术语言可以拉近师生彼此的关系,有效地促进沟通和交流,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美术教师的课堂语言是美术教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师的课堂语言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和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等。由此可见,高职院校美术课堂上的教师语言对美术教育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有必要对高职院校美术教育课堂上教师语言的艺术性进行研究和探讨,以便更好地促进高职美术教育的发展。
  长时间以来,很多高职美术教育工作者一直把美术课看成是一门技术课,感觉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美术教师只要会画画就可以,只要自己示范给学生看就足够了,忽视了美术教育工作者课堂教学语言的重要性,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得不到很好地调动,所以,高职院校的美术教学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一、高职院校美术教师课堂语言的艺术性特点概述
  美术教师的课堂艺术性语言的运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是美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教师艺术性语言的运用,美术教育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们就对高职院校美术课堂上教师语言的艺术性特点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美术课堂教师导入语言——别出心裁
  著名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经这样说过:教师通过课堂艺术性的语言,可以给学生提供一种既愉快又乐于接受的学习氛围,学生就会精神饱满地进行美术课堂的学习。课堂导入语是一节课的开始部分,也是美术课堂教学师生之间进行双向互动的开始。导入环节的成败直接决定了整节课的成败,别出心裁的美术课堂导入语可以给学生创设一种愉快舒适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课堂参与欲望,从而开展和进行美术课堂教学工作。美术课堂教师别出心裁的导入语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真正优化美术教学的目的。
  在课程导入的部分,美术教师可以采用悬念式的导入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的思维,让学生对即将讲授的美术课堂充满了向往和渴求的欲望。美术教师可以从古代文学作品中引出我国艺术设计的发展历程。
  教师:我国著名作家郑板桥的《板桥题画竹石》中有这样的一段描写:“十笏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石笋数尺,其地无多,其费亦无多也。而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彼千金万金造园亭,或游宦四方,终其身不能归享。而吾辈欲游名山大川,又一时不得即往,何如一室小景,有情有味,历久弥新乎?对此画,构此境,何难敛之则退藏于密,亦复放之可弥六合也。”这里面的一个小小天井就让郑板桥为我们描述出了一个园林的设计,所以,大家说我们中国的美术设计艺术是不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呢?
  学生:(异口同声)是的,我们中国古代就有艺术设计的,我们是文明的古国。
  教师听到以上的回答脸上留露出满意的微笑,其他的学生也纷纷点头表示默许。美术教师接着说道:既然我们中国的美术设计有着这么悠久的历史,那么今天就一起来探讨下我们中国艺术设计的发展历史吧!
  从上面的美术课堂教师导入语中,我们可以发现,别出心裁的课堂导入语会起到先声夺人和先声服人的艺术效果。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美术课堂别出心裁的导入语是教师在充分了解和分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之上找准切入点,运用别出心裁的语言做到“有的放矢”,句句入耳入脑入心,教师教学轻松愉快,学生听得也是心倾神往。
  (二)美术课堂教师提问语言——独具匠心
  在美术课堂上,教师的提问是对学生进行思维和语言训练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美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适当的提问可以多层次,多角度调动学生的主动思维,从而真正让美术课堂变成一种师生之间双向互动的知识园地。
  教师:请大家先看下黑板上的一首诗歌,大家知道描述的什么吗?
  一琴几上闲,
  数竹窗外碧。
  帘户寂无人,
  春风自吹入。
  学生:这是一幅有关园林设计的艺术画面。
  教师:这首诗歌里面都有哪些我们艺术设计的意象存在呢?
  学生:涉及到美术设计元素的有:亭台楼阁、植物、美景。
  教师:是的,关于园林设计的是我们中国自古至今的一项艺术形式。
  紧接着,美术教师开始讲解关于园林设计艺术的一些问题,比如园林设计里面的主景、配景,然后就是各个景区的布置问题。这样的提问更加能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所以在美术讲解有关园林艺术设计的有些原理的时候,学生将不会再心不在焉,而是抱着一种求知的心理来听讲,所以美术教育课堂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从以上的教学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在美术课堂上的提问是进行教学的重要环节和手段,提问的有效性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也是师生之间在课堂上进行互动的一种有效途径,在这样的一种互动过程中,教师传递了所要教授的学习信息,也是了解学生和把握课堂教学情况的一种重要反馈途径。教师在课堂上艺术性的提问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所以提问的语言要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提问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语言要生动形象。美术教师的艺术性提问可以让学生都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每个人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学生也可以最大限度地体验到参与课堂成功的喜悦。   (三)美术课堂教师评价语言——暖意融融
  在高职美术课堂上,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适当的评价,尤其是鼓励性的评价,常常可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更加明确学习的目标。美术教师对于学生的课堂评价语言是应该以激励性为主,通过一种评价的形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可以的,是最棒的,只要自己努力,就会得到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认可。所以,在美术课堂上教师的鼓励性语言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同学们,谁知道我国的第一部动画片是什么?
  学生甲:《大闹画室》。
  教师:你真厉害,居然比老师知道得还多,看来是一个真正的铁杆漫画迷,老师我还是查阅资料以后才知道的。
  教师:在明代大画家文征明的代表作《绿阴长画图》上有着自己题写的七绝诗句,哪一位同学知道啊?
  学生:碧树呜风涧草香,绿阴满地话偏长。长安车马尘吹面,谁识空山五月凉。
  教师:太好了,看来这位同学对于绘画有着很好的了解。你真棒!
  当教师对这位同学进行鼓励性表扬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学生脸上那自信的微笑和其他学生羡慕默许的目光,通过这样的途径,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就会大幅度地提高,美术课堂的气氛也会变得更加活跃。美术教师课堂上经常使用的“亲爱的同学们”“真棒”“真厉害”“真好”等这些鼓励性的话语,每一句无不体现了教师与学生地位的平等,这一言一语又积极地引发了学生的智慧与想象,这样的课堂语言,紧扣教学内容,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到带领学生遨游于美术的海洋,环环紧扣美术逻辑,引人入胜。
  二、有关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总体概述
  高职院校的美术教育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对于美的本质认识,并且可以把美术作为一种实用技能熟悉地运用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培养学生表达美的语言能力,从而成为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的高级美术技术工人。
  高职院校的美术培养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作为一名高级的美术技术工作者,首先应该具备对于美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要善于发现事物美的方面,并对美进行把握和分析,把看似平常的东西用美的语言表达出来,建立科学的健康的审美观念。第二,培养学生熟悉掌握美术的使用技能,让学生所学的美术美学理论可以真正地服务于社会生活,适应社会市场发展的需要。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业素质,以便学生在毕业以后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
  高职美术教育的起步还比较晚,没有形成规模科学的教育体系,因此还是沿袭了传统的高效美术教育模式,职业教育的特色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偏重于对美术的纯理论教学,把学生定位成未来的艺术家进行培养,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也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所以目前高职院校的美术教育质量还是没有取得让人十分满意的结果。
  三、结语
  语言是我们交流的一种工具,语言的艺术性使用就是我们所谓的话语艺术,艺术性的语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别出心裁的语言可以吸引听者的注意力,激发其求知的欲望,独具匠心的沟通语言可以促进交流互动的进行,暖意融融的鼓励性语言可以树立他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所以,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美术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提高自己课堂语言的艺术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美术教学质量才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尹少淳 教育观念决定评价技术[J]. 中国美术教育,2001,05
  [2]贾英昭 用艺术的语言阐述艺术——浅谈美术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7,04
  [3]杨红英 赵胜利 美术新课程理念与教师课程文化缺位[J].教学与管理,2005,33
  [4]公彦平 浅谈美术教师的语言艺术[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09,06
  [5]韦阳广 教师美术课堂教学语言设计艺术[J]. 教育科研论坛,2010,01

浅析高职美术教育中教师的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