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2年第1期 ID: 421851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等教育的启示

◇ 季建华 张炜

  摘要:儒家思想在我国传统的思想理论当中占有重要地位,儒家思想中的核心思想是“仁”,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与荀子。儒家的思想体系对于现代高校的教育有很大的启示,儒家的思想理论注重对人文的关怀,强调人格的独立。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深刻影响到了我国的高等教育制度。我国高等教育应当充分地融入儒家思想,不断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儒家 思想 高等教育 发展
  一、儒家对教育高度重视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创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所规模较大、影响深远的私学,并且编纂了很多对今天有重大影响的书籍。孔子认为,教育是与时俱进社会发展的主要途径,教育可以促进人们的智力开发,促进人们的个人成长,完善个人的品德意志。孔子的这种教育思想深深地影响着以后人们对教育的看法。在我国的历史上,崇尚儒家教育思想的人有很多,例如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王阳明等等,这些人都认为儒家的思想对人们能够起到重要的教育作用,他们认为,学习包括三个阶段,分别是学、思、行,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而且必须要不断地去思索,并且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去努力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检验自身的学习成果。人的一生,从头至尾都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儒家的思想认为学习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即立志、博学、审问、明辨、时习、笃行。在这之中立志是排在第一位的,可见立志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我国宋代的理学大师朱熹曾经说过:“书不急,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唯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朱熹对立志的看重。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也曾经说过:“志立,则学思从之。”他认为人只有立下了远大的志向才能够自觉、有效地去学习。
  在儒家的教育思想当中不断地完善自身是人们不断学习的动力和目标,在治学的过程当中要坚持稳定性与持久性,学习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治学动机越强烈的人,他们也越容易更好地达到治学的目标。中国历史上的很多思想家都是拥有远大志向的人,例如汉代的司马迁,宋代的王安石,明末清初的王夫之,他们都是这样的人。儒家的教育思想所倡导的人们需要立下远大的志向,促进自身的不断完善与发展,这个理论思想不论是在古代还是对于现代的高等教育都有很大的启示,只有树立了远大的理想,才能够更好地向着自己的理想目标努力前进。否则就会逐渐堕落,无所作为。
  二、儒家教育思想中要求博与专相结合
  博与专具有两个层面的意义,第一层意义就是指宽散与简约的关系,第二个层面指的是广博与专一的关系。在儒家的教育思想当中,人们应当通过多种方式去获取广阔的知识,开阔自身的眼界,但是如果博而不精也是不行的,如果对于所了解的知识不精,只能够在表面上去理解和看待问题,对于知识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不能够看到知识的本质。只有把博与专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地对知识进行全面的理解。儒家思想对于这点也明确了自己的看法,孔子曾经说过:“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在治学的过程当中应当“博学而笃志”。另一位儒家代表思想家孟子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由博返约”,所以对知识的学习要达到博与专的程度。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不能把所有的知识都学到,但是对于每一位学习者来说,能够对知识做到博与专的掌握程度,也是难能可贵的。
  三、儒家思想要求正确的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
  在儒家的思想当中,认为教育与学习二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看似是站在教育的两个面,但是双方之间相互联系,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师生双方都应当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才能在最终达到理想的教育成果。在孔子的思想当中认为教师应当采用适当的方式去教育学生,教师要不断地提升个人的素质与知识水平,达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目的。孔子还提出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思想观念。作为学生,应当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提升自己,孔子提倡“当仁不让于师”,他认为学生完全可以有能力超越自己的老师。在现代很多高等教育当中,过分地重视老师的作用,强调要保证教师的权威性,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想,束缚了学生的主观创造性,不利于他们的发展。在当代的教育理念当中,也提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认为过于强调教师的作用,就会压制学生的主动性。所以说,儒家的思想对我国高等教育有很大的借鉴性意义。
  四、儒家思想能够帮助高校学生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在儒家的教育思想当中,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他们认为要通过“一以贯之”与“温故知新”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思考,更好地认识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儒家思想中所提倡的“仁”的思想当中,认为人们应当通过学习,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品质。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要学会举一反三,不断地向着未知领域去不断地探索与发展。学生在发展自身思维能力的过程当中,要充分地培养自身的兴趣,孟子提出了:“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语气自得之也。”他的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自觉的过程,他人强迫不来。在现代的高等教育中,也应当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地去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去思考和认识知识。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是以学为依据的,而学是思的基础。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要通过专业知识理论的学习,不断地深入到专业知识内部当中去,不断地探索知识的本质,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向老师和其他同学虚心求教。
  五、儒家思想提倡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儒家的教育思想当中,非常注重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带领着自己的学生周游列国,在周游的过程当中不断地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教育,孔子当时的教育内容很多都来自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孔子采用了多种多样的形式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教育。孔子可以一边游玩一边借景生情,通过大自然的变化对自己的学生讲授哲理知识。《论语》当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在当今的高等教育当中,我们也可以采用孔子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改变过去单一的教育方式与思路,鼓励学生去努力创新,不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不断地开阔自己的思维,使得高等教育更具有创造性。
  六、儒家思想对高校的管理的影响
  儒家的教育思想提倡“仁”,主张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爱护。在高校的日常管理方面也要充分地做到以人为本,要把工作和管理的重心放在了解、关心、指导、鼓励高校学生方面。要鼓励高校教师采用创造性的教育方法,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论语》当中就有这样的观点“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资也。”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把德放在重要位置,高校也要重视对学生德的教育。
  儒家思想有很多都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性意义,高校应当充分地重视儒家思想,不断推进我国高校教育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谭群英 试论孔子教育哲学思想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借鉴价值[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03
  [2]王丽霞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拓展——浅谈儒家思想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0
  [3]李振纲 邢靖懿 儒家思想与现代教育的关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05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等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