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2年第1期 ID: 421852

  

基于TRP教学法下的中英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 唐湖

  摘要:语言是一个逐渐学习积累的过程,是我们进一步了解一门文化的基础。对于语言学的教学,需要教育工作者时刻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完善,这样才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本文将在TRP教学法的指导下,对TRP教学法的特点和优势进行分析,然后在TRP教学法的指导下对中英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TRP教学法 课堂教学法 中英课堂 教学模式
  语文教学和英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两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和英语教师承担着培养学生书写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为我国培养跨文化交流的人才。因此,教师要不断进行科学教学方法的钻研,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TRP(TPR , Total Physical Response)教学法又称为全身反应法教学,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的加州圣约瑟大学心理学教授詹姆士·阿歇尔提出来的,此方法提倡把言语和行为结合在一块,并且通过动作教授语言,这就要求教师要事先把一系列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些列的指令式语言,然后让学生的身体做出相应的反映。
  一、TRP教学法对于语言教学的优势概述
  TRP教学法侧重的是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主要是融合了心理学中的“记忆痕迹”的理论观点。此理论坚信记忆的联系越是经常和强烈,那么这种记忆的联想和回忆就会变得更加容易。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一般先用身体做出反应,然后再用语言进行反应,这样将身体和语言的反应相互结合起来就容易进行记忆了。另外,TRP教学法对学生的语言输出过程没有刻意的要求,经常和游戏活动结合在一块,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轻心理负担,养成良好的学习情绪,提高学习效率。
  TRP教学法应用在枯燥无味的语言教学课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通过一种游戏的方式寓乐于教,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基本的语言技能和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理念,从而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提高语言教学的课堂质量和效果。
  二、TRP教学法特点指导下的中英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TRP教学法注重在语言学习中进行的一种互动模式。阿歇尔援用父母教育孩子的第一门语言的例子告诉我们:当学生在一个非常轻松的环境下进行语言的学习时会达到一种非常好的效果;紧张急躁的学习环境不利于学生语言的学习,因此,教师应该创建有利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一个视听的条件下明确学习的目的,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下面我们就分析下TRP教学法的几个重要特点:
  (一)听力先入为主
  语言的学习首先是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这样才可以让学生进行语言输出表达。学生对于语言的理解能力总是先于语言的表达能力之前的,所有学生只有进行了充分的理解和吸收才可以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果对学生同时进行听力和表述的训练,那么就会给学生造成无形的压力,同时加上缺少对于材料听的理解,所以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语言表述的错误。
  在语文课堂《红楼梦》中关于宝黛之间悲剧爱情故事这一篇章讲解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先听主题曲《枉凝眉》,学生通过对歌词的理解,下面也就会引出对宝黛爱情“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的感慨,而对于造成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就可以进行有效的课堂论述了。
  在英语《Friendship》这一课的时候,因为英语课文都是关于友谊的概念,友谊的维持和择友标准的探讨,课文里面有大量的生单词,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的开始播放一首周华健的歌曲《朋友》,让学生从歌词里面先去领悟关于“朋友”这个概念的含义,进而变大自己对于朋友的观点和看法,进行课堂导入,做好后面课文讲解的铺垫。
  (二)身体对于语言的反馈
  TRP教学法需要学生的身体在教师的指令性下做出相应的动作反馈,借此来加强语言的认知性,深化学生对于语言的认识,从而进行语言的内化,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语文课程中,有很多的诗词,我们就用《鹅鹅鹅》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教学为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语文教师可以把班上的学生分成人数相当的几个小组,让学生首先做出鹅走路的样子,然后让学生表演鹅在水中自由游走的样子,语文教师要适当地讲解,这样学生就可以在一种寓乐于教的学习氛围中进行游戏,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诗歌的含义,通过身体语言加强了理解,那么对于古典诗词的背诵也就轻而易举了。
  在英语课堂《The Sound of Music》这一课中,里面有很多著名的英语歌曲场面,比如主人公玛利亚和修道院的修女们一起高歌的场景,《雪绒花》中修女教师玛利亚带着上校的七个孩子在山坡上弹琴唱歌。因此,英语教师也可以把班级上的学生分成三个小组,让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自己来编排歌剧的表演,要求学生首先模仿人物的形象,然后可以对原文的歌曲进行创作性的改进,最后就是每个人都要用英语来进行表达,各个小组进行比赛。这样各个小组的学生就会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来,并且通过英语歌曲来进行身体语言的表达,从而加强了学生对英语歌曲内容的理解,进而可以通过自己的语言编排来表达,在无形之中学生提高了自己的英语语言能力。
  (三)鼓励性的课堂发言
  TRP教学法强调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言,但这并不是强制性的。在课堂上,只有当学生对于语言的理解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内化了语言的知识结构以后才会流利自如地进行语言表达,因此,在教学课堂上,教师不应该对学生进行强制性的发言。
  在语文课中,杜甫的诗词是语文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板块,杜甫的诗词《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首诗词主要表现了大诗人杜甫即便是在自己生活潦倒、房不避寒的艰苦生活状态下也不忘记他文人的使命,那忧国忧民的思想顿时跃然纸上,学生只有对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有了深刻的理解,在课堂最后对杜甫的诗歌思想进行评价的时候,学生才可以根据理解积极发言,而教师不应该在课堂上在学生对诗歌主题还不了解的时候就进行强制发言,那样就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在英语《The Middle Eastern Bazaar》这一课中,课文主要是向学生描述了西方中东地区人们的集市贸易街道,集市房屋结构,贸易物品的类型等方面,让学生对于西方人民的日常生活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对于西方的风土民情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在学生对西方集市的概况有了充分了解的时候,教师再鼓励学生对中西方的集市场面有什么不同的时候,学生就会畅所欲言地进行回答,在这样的对比中,学生对于中西方的集市差异有了一个很好的认识,同时也具备了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这也符合了英语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的培养目标。
  (四)学习过程的重视而并非形式
  语言是在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意识,并且在训练之后才有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在TRP教学法的启示下,语言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在课堂学习这个过程的培养,不应该把所有的评估都寄托在课堂的形式和最后的考试上,因为语言是训练和表达的,不是在形式上的华而不实。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各个方面的语言训练,而中国古典诗词是必不可少的教学项目,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词背诵大比拼,看谁是赢家”的活动,定期给学生组织进行一些系列专题,比如“杜甫和陆游爱国主义诗词”朗诵比赛,“白居易和杜甫诗词记忆赛”等,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增强学生的国学文化素养;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演讲大赛和朗诵大赛,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语言知识内化,这样就会起到一种很好的教学效果。
  对于英语课堂来说,教师应该明确英语教学和学生培养的目的,那就是培养更多的合格跨文化交流的人才,所以,要想让学生把中国五千年的文明传递给世界的人们,英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中国诗词英文说”活动,同样也可以组织模拟中英交流的场景,训练学生的交际能力,这样才可以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灵活运用语言,不应该把语言静止了。
  三、结语
  语文和英语都是语言学科,主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听力理解能力,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所以对于学生的教育培养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在TRP教学法的启示下,我们发现了语文课堂教学和英语课堂教学之间存在着很多相似的地方,同时在跨文化交流的培养目标下,语文教学和英语教学就联系得更加密切。因此,语文教师和英语教师作为语言教学的主导者,应该对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改进,以便提高语言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杜建勇TPR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 2011
  [2]高一璟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和“全身反应法”的有机结合[J].文教资料,2011,23
  [3]俞萍 体验式教学在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05
  [4]徐琴芳 基于探究教学的高职ESP教师专业化发展项目[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6
  [5]解晶晶 全身反应法理论特点及其在现代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学理论,2010,16
  [6]王春美 全身反应法在泰国儿童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2

基于TRP教学法下的中英课堂教学模式探讨